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856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伸缩缝基材材料以及伸缩缝密封剂材料;伸缩缝基材材料包括:速凝混凝土基层,浇筑于一伸缩缝的预留槽口的两侧,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的断面包括“凹”形结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浇筑在速凝混凝土基层上,两侧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断面包括“凸”形结构,分别与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配合连接;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包括:密封剂底模,设置于伸缩缝之间;密封剂,注入所属伸缩缝中的密封剂底模上,密封伸缩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中,桥梁伸缩缝广泛应用各种类型的型钢伸缩缝装置,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但由于其自身缺陷及运营环境影响,型钢伸缩缝易发生型钢断裂、混凝土破损、止水带老化开裂等病害,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给修复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伸缩缝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伸缩量预留不足;2)自身刚度不够;3)后浇槽口混凝土施工质量差;4)过早开放交通,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因此,针对现有型钢伸缩缝的各种病害及其诱因,从构造形式这一根源上彻底改革,是实现伸缩缝长久耐用,杜绝通病反复发生的唯一途径,也是伸缩缝发展的瓶颈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包括伸缩缝基材材料以及伸缩缝密封剂材料;伸缩缝基材材料包括:速凝混凝土基层,浇筑于一伸缩缝的预留槽口的两侧,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的断面包括“凹”形结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浇筑在速凝混凝土基层上,两侧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断面包括“凸”形结构,分别与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配合连接;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包括:密封剂底模,设置于伸缩缝之间;密封剂,注入所属伸缩缝中的密封剂底模上,密封伸缩缝。较佳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材料,通过拌合骨料凝固形成。较佳的,密封剂的顶面高度低于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顶面高度。较佳的,预留槽口的深度为15-20cm,宽为15cm。较佳的,速凝混凝土基层的“凹”形结构的深度为8cm,宽为10cm,下陷凹口为3×3cm。较佳的,密封剂的注入深度为伸缩缝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较佳的,密封剂底模为泡沫棒。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另提供了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对伸缩缝进行清除灰尘、碎屑,并安装侧模泡沫板;S2、在伸缩缝的预留槽口内表面涂抹界面剂,然后浇筑速凝混凝土基层,通过压模使速凝混凝土基层的断面具有“凹”形结构;S3、在速凝混凝土基层初凝后取出压模,待速凝混凝土基层表面无水分外溢,在速凝混凝土基层的表面涂刷底涂剂,然后浇筑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S4、在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初凝后拆除侧模泡沫板,在伸缩缝内塞入密封剂底模,再向伸缩缝注入密封剂;S5、在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成一预定时间后完成伸缩缝构造的制造。较佳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材料,通过拌合鹅卵石,凝固后形成。较佳的,密封剂的注入深度为伸缩缝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密封剂的顶面高度低于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顶面高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伸缩缝构造,通过速凝混凝土底基层、聚氨酯混凝土面层及伸缩缝密封剂的组合可取代现有型钢伸缩缝装置,通过结构形式组合达到根除型钢伸缩病害诱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型钢伸缩缝产生病害—修复循环周期短的通病,并可应用于新建桥梁工程及桥梁维修工程。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桥梁伸缩缝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桥梁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桥梁伸缩缝构造,包括伸缩缝基材材料以及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取代现有的型钢伸缩缝。伸缩缝基材材料包括速凝混凝土基层1以及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速凝混凝土基层1浇筑在伸缩缝的预留槽口的两侧,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1的断面具有“凹”形结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浇筑在速凝混凝土基层1上,两侧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的断面具有“凸”形结构,分别与两侧的速凝混凝土基层1配合连接。通过凸起状构造形式增加与速凝混凝土基层1的嵌固力和摩擦力,无需设置钢筋进行锚固。速凝混凝土基层1拥有刚度大、早强性、易拌合等特性,初凝时间短,强度提升快,其用刚度适用于承担面层传递的荷载,早强性和易拌合的特性利于快速施工,使此类伸缩缝适用于既有病害伸缩缝的更换、修复施工。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依靠良好的弹性吸收车辆的冲击力,受力形式优于混凝土面层的刚性碰撞,在其承载力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伸缩缝使用寿命。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包括密封剂底模4以及密封剂3。密封剂底模4设置在伸缩缝之间,密封剂3在此基础上可以注入伸缩缝,从而对伸缩缝进行密封,密封剂3采用聚氨酯材料构成,具有极大的延长率、粘结性和防水性,以取代现有型钢伸缩缝的止水橡胶带,完全阻止路面水流浸入伸缩缝内。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桥梁伸缩缝构造的制造步骤如下:(1)伸缩缝的预留槽口尺寸深度15-20cm,宽度15cm(或既有伸缩缝病害槽口混凝土凿除),然后清除灰尘、碎屑,安装侧模泡沫板(便于拆卸);(2)在预留槽口内表面涂抹界面剂,然后浇筑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并通过压模,使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断面呈“凹”形,“凹”形口尺寸深度7cm,宽度10cm,下陷凹口3×3cm;(3)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在2小时后初凝(初凝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只是举例说明),取出压模,待表面无水分外溢,在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表面涂刷底涂剂用于增加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与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之间粘结力,底涂剂指触略干后浇筑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4)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按照双组份配制完成后,掺入适量的骨料(可采用粒径不大于1cm的毛面鹅卵石),搅拌均匀后浇筑在速凝混凝土底基层1之上,通过拌合鹅卵石,凝固后形成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弹性模量小,拥有较好弹性,可有效吸收车轮冲击能量,不易损坏;(5)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初凝后拆除侧模泡沫板,在伸缩缝内塞入密封剂底模4(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泡沫棒作为密封剂底模,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向伸缩缝内注入密封剂3,注入深度为伸缩缝宽度的1/2,且密封剂3顶面略低于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的顶面;(6)至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2浇筑完成1小时后即可开放交通(本条针对型钢伸缩缝替换维修施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1、施工操作简单、迅速,即可应用于新建桥梁工程,也可用于既有病害伸缩缝的替代与维修,可在既有病害伸缩缝更换过程中达到短时间开放交通的效果;2、抗疲劳性能、耐久性能、抗腐蚀性能好,正常使用寿命10年或抗冲击200万次;3、密封剂具有100%的延长率,可适用于8cm以下的所有宽度伸缩缝。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缝基材材料以及伸缩缝密封剂材料;所述伸缩缝基材材料包括:速凝混凝土基层,浇筑于一伸缩缝的预留槽口的两侧,两侧的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的断面包括“凹”形结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浇筑在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上,两侧的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断面包括“凸”形结构,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配合连接;所述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包括:密封剂底模,设置于所述伸缩缝之间;密封剂,注入所属伸缩缝中的所述密封剂底模上,密封所述伸缩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缝基材材料以及伸缩缝密封剂材料;所述伸缩缝基材材料包括:速凝混凝土基层,浇筑于一伸缩缝的预留槽口的两侧,两侧的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的断面包括“凹”形结构;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浇筑在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上,两侧的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断面呈“凸”形结构,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配合连接;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嵌在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的“凹”形结构内,所述“凹”形结构半包围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一侧及底部,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另一侧朝向所述伸缩缝;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表面涂有增加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与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之间粘结力的底涂料剂;所述伸缩缝密封剂材料包括:密封剂底模,设置于所述伸缩缝之间;密封剂,注入所属伸缩缝中的所述密封剂底模上,密封所述伸缩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材料,通过拌合骨料凝固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剂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聚氨酯弹性混凝土面层的顶面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口的深度为15-20cm,宽为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凝混凝土基层的“凹”形结构的深度为8cm,宽为10cm,下陷凹口为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洁吴毅彬沈蕊杨浩高少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颖川加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