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7624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6:05
一种马达,能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其中转子具有在周面上沿周向交替磁化出S极和N极的磁体,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在周向上分离形成的包括规定凸极在内的多个凸极,所述多个凸极朝径向内侧突出且隔着间隙与所述周面相对,在所述规定凸极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所述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将所述多个凸极的靠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绕线管具有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本体部和形成于该本体部的供所述规定凸极插入的凸极插入孔,在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另一方卡合来抑制所述绕线管朝径向内侧偏移的卡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其沿磁体的周面设置定子铁芯的多个凸极,且在这些凸极中的规定凸极上卷绕线圈。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计量装置、钟表等显示装置中,有的采用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指针的结构。作为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马达,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如图28所示,沿着周向配置定子铁芯CA的多个凸极,在这些凸极中的两个凸极p1、p2上安装卷绕有线圈的绕线管CB、CB(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马达中,如图28所示,在卷绕线圈的绕线管CB上形成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供定子铁芯的凸极插入,通过将定子铁芯的凸极插入该安装孔,来将绕线管安装于定子铁芯。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57567号公报但是,在上述马达中,在将绕线管CB安装于定子铁芯CA时,只是将定子铁芯CA的凸极p1、p2插入安装孔,因此,在马达的组装过程中,绕线管CB相对于定子铁芯CA的安装位置容易因振动等而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绕线管的端部朝定子铁芯的要安装转子的径向内侧位置突出的情况,因此,在组装了绕线管的定子铁芯上安装周面设有磁体的转子时,容易出现转子的磁体与绕线管接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的马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具有在周面上沿周向交替磁化出S极和N极的磁体,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在周向上分离形成的包括规定凸极在内的多个凸极,所述多个凸极朝径向内侧突出且隔着间隙与所述周面相对,在所述规定凸极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所述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将所述多个凸极的靠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绕线管具有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本体部和形成于该本体部的供所述规定凸极插入的凸极插入孔,在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另一方卡合来抑制所述绕线管朝径向内侧偏移的卡合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在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另一方卡合来抑制所述绕线管朝径向内侧偏移的卡合部,因此,能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藉此,在组装马达时,能减少绕线管因振动等而比定子铁芯的规定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更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情况,从而能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突出卡合部,所述突出卡合部从所述绕线管的所述本体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从而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连接部卡合。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连接部被卡定在所述突出卡合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更有效地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进一步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突出卡合部,所述突出卡合部从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的凸缘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从而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连接部卡合。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连接部被卡定在所述突出卡合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更有效地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进一步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上述结构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突出卡合部具有:从所述本体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臂部;以及从所述臂部的末端朝向所述连接部侧弯曲而与所述连接部卡合的卡合末端部。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卡合末端部的靠径向外侧的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转子的轴向中的所述定子铁芯所在一侧的方向。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绕线管套在规定凸极上时,倾斜面起到引导作用,从而能更为容易地将绕线管套在规定凸极上,能进一步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规定凸极的周向侧方的部分与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合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规定凸极的周向侧方的部分,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所述凸部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凸缘部被卡定在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所述凸部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更有效地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进一步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合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规定凸极的外周面和所述本体部的所述凸极插入孔的内壁面中的一方上,且与所述规定凸极的外周面和所述本体部的所述凸极插入孔的内壁面中的另一方卡合。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凸部形成于靠近所述磁体的位置,且优选所述凸部沿径向延伸。根据上述结构,能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卡合部包括:在所述规定凸极的外周面和所述凸极插入孔的内壁面中的一方上形成的凸部;以及在所述规定凸极的外周面和所述凸极插入孔的内壁面中的另一方上形成的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根据上述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线管朝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移动,降低转子的插入因转子周面设有的磁体与绕线管碰撞而被绕线管阻碍的几率,提高马达的组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凸极插入孔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所述凸部,在所述规定凸极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凹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靠近所述磁体的位置,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径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凸部沿径向连续延伸,所述凹部沿径向连续延伸,或者,所述凸部在径向上间断地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在径向上间断地形成有多个。根据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具有在周面上沿周向交替磁化出S极和N极的磁体,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在周向上分离形成的包括规定凸极在内的多个凸极,所述多个凸极朝径向内侧突出且隔着间隙与所述周面相对,在所述规定凸极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所述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将所述多个凸极的靠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绕线管具有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本体部和形成于该本体部的供所述规定凸极插入的凸极插入孔,在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另一方卡合来抑制所述绕线管朝径向内侧偏移的卡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具有在周面上沿周向交替磁化出S极和N极的磁体,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在周向上分离形成的包括规定凸极在内的多个凸极,所述多个凸极朝径向内侧突出且隔着间隙与所述周面相对,在所述规定凸极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所述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将所述多个凸极的靠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绕线管具有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本体部和形成于该本体部的供所述规定凸极插入的凸极插入孔,在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绕线管和所述定子铁芯中的另一方卡合来抑制所述绕线管朝径向内侧偏移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规定凸极的周向侧方的部分,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所述凸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突出卡合部,所述突出卡合部从所述绕线管的所述本体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从而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连接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被卡定在所述突出卡合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突出卡合部,所述突出卡合部从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的凸缘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从而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连接部卡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被卡定在所述突出卡合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合部具有:从所述本体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臂部;以及从所述臂部的末端朝向所述连接部侧弯曲而与所述连接部卡合的卡合末端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末端部的靠径向外侧的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转子的轴向中的所述定子铁芯所在一侧的方向。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规定凸极的周向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明正人陈展文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