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739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包括M个防撞筒和K个锁链,所述的M个防撞筒设置在墩柱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的外周,且每个锁链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2、K≥1、N≥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成本较低,充分利用锁链撞后吸能的特性,通过特殊的缠绕方法保证防撞装置整体受力情况,改变墩柱受撞击时受力方式,所述的锁链在受力变形时,能够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所有防撞筒,对墩柱形成挤压力,保证了墩柱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工程需求,且可用于其它结构形式的防撞设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具体地说运用利用锁链及防撞筒组成防撞装置改变墩柱结构受撞击后受力,保护墩柱结构安全。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跨越通航江河、港区和海峡的桥梁数量逐步增加,船舶尺寸和排水量趋于大型化,受到船舶撞击致使桥梁坍塌的重大事件也在逐年增长。历史上有大承台、人工岛等行之有效的防撞设施,长期地保护了桥梁;后来又出现了木栅、钢链和浮舟等设施,希望除了保护桥梁外也保护船;目前,已经有很多地防撞设施地出现。大致桥梁地防撞保护系统可分为以下8类:附着式防护系统;重力摆式防护系统;薄壳筑沙围堰防护系统;胶囊沙袋防护系统;人工岛防护系统;集群式护墩粧;漂浮网状防护系统;非结构物防护系统。传统防撞装置构造较为复杂,施工不方便,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改变墩柱受撞击时受力方式,保护墩柱安全的墩柱防撞装置。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防撞筒和K个锁链,所述的M个防撞筒设置在墩柱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的外周,且每个锁链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彡2、K彡1、Ν彡1进一步,所述的锁链的材料为复合材料、钢束、钢丝绳、合金绳中的任一种。而所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所述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的防撞筒的材料为复合材料、铝材、钢材、木材、塑材中的任一种。此外,所述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吸能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成本较低,充分利用锁链撞后吸能的特性,通过特殊的缠绕方法保证防撞装置整体受力情况,改变墩柱受撞击时受力方式,所述的锁链在受力变形时,能够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所有防撞筒,对墩柱形成挤压力,保证了墩柱安全,本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工程需求,且可用于其它结构形式的防撞设置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四;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五;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六;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七。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1、墩柱防撞装置 2、防撞筒 3、锁链 4、墩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墩柱防撞装置I,包括M个防撞筒2和K个锁链3,所述的M个防撞筒2设置在墩柱4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3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2的外周,且每个锁链3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彡2、K彡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Μ=14,Κ=1,Ν=1。且所述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吸能材料,且锁链的材料为复合材料,当然其也可以为钢束、钢丝绳、合金绳中的任一种;所述的防撞筒的材料同样为复合材料,当然其也可以为铝材、钢材、木材、塑材中的任一种。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三。如图4所示:所述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四。如图5所示:所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五。如图6所示: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斜向设置的)。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六。如图7所示: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斜向设置的)。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筒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七。如图8所示: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当然,上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且防撞筒内均可以设置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受拉后的锁链3将防撞筒2紧密缠绕在墩柱4上,致使所有的防撞筒2连接成一个整体,且在所述的锁链3在受力变形时,能够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所有防撞筒2,对墩柱4形成挤压力,保证了墩柱安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防撞筒和K个锁链,所述的M个防撞筒设置在墩柱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的外周,且每个锁链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彡2、K彡1、N彡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链的材料为复合材料、钢束、钢丝绳、合金绳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筒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横向支撑、竖向支撑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筒的材料为复合材料、铝材、钢材、木材、塑材中的任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筒内还设置有吸能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包括M个防撞筒和K个锁链,所述的M个防撞筒设置在墩柱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的外周,且每个锁链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2、K≥1、N≥1。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成本较低,充分利用锁链撞后吸能的特性,通过特殊的缠绕方法保证防撞装置整体受力情况,改变墩柱受撞击时受力方式,所述的锁链在受力变形时,能够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所有防撞筒,对墩柱形成挤压力,保证了墩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防撞筒和K个锁链,所述的M个防撞筒设置在墩柱的四周,而所述的K个锁链则分别缠绕在M个防撞筒的外周,且每个锁链的缠绕圈数为N圈,所述的M≥2、K≥1、N≥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才章世祥李西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