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炉及其破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504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化炉及其破泡装置,该破泡装置设置于气化炉中,破泡装置包括第一破泡件及第二破泡件,第一破泡件及第二破泡件安装在气化炉的外壳及气化炉的下降管之间,并且第一破泡件与第二破泡件沿着下降管的轴向交替设置,第一破泡件包括第一折流板及环设于第一折流板外围的第一破泡盘,第二破泡件包括第二折流板及设置于第二折流板内环周壁的第二破泡盘。该破泡装置使得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交替地遇到破泡盘及折流板,使得合成气的气流动能降低,提高合成气在激冷室中停留的时间,提高合成气的湿润程度,降低合成气中灰渣的夹带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干煤粉气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化炉及其破泡装置
技术介绍
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相比水煤浆气化技术,水耗、氧耗和煤耗相对较低,煤种适应性广,热效率高,碳转化率高,逐渐成为煤化工的发展方向。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核心和基础,而气化炉是其关键设备。煤粉在气化炉中不完全燃烧生成高温的粗合成气及灰渣后进入激冷室,通过喷洒激冷水将高温的粗合成气与灰渣降温并实现气渣分离。目前,对于粗合成气的冷却主要采用激冷流程及废锅流程两种,其中,如图1所示,激冷流程中主要采用下降管91与外壳92之间布置破泡条93的方式对水浴冷却时产生的气泡进行刺破。但是,破泡条93不能对水浴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粗合成气进行二次折流,粗合成气通过破泡条之间的空隙直接从合成气出口中排出。因此,粗合成气在气化炉的激冷室中停留的时间较短,粗合成气的湿润程度较低,造成对粗合成气中灰渣的洗涤效果较差,使得粗合成气中携带大量的灰渣从合成气出口排出,造成了后续渣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增加。因此,如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以便更加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破泡装置,其设置于气化炉中,所述破泡装置包括第一破泡件及第二破泡件,所述第一破泡件及所述第二破泡件安装在所述气化炉的外壳及所述气化炉的下降管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破泡件与所述第二破泡件沿着所述下降管的轴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破泡件包括第一折流板及环设于所述第一折流板外围的第一破泡盘,所述第二破泡件包括第二折流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折流板内环周壁的第二破泡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破泡盘包括多个第一辐射条部分及多个第一框条部分,所述第一辐射条部分呈辐射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流板外环周壁上,所述第一框条部分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辐射条部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破泡盘包括多个第二辐射条部分及多个第二框条部分,所述第二辐射条部分呈辐射状连接于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内环周壁上,所述第二框条部分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辐射条部分之间。进一步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辐射条部分之间的所述第一框条部分彼此相平行。进一步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辐射条部分之间的所述第二框条部分彼此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破泡盘包括多个第一辐射条部分,所述第一辐射条部分呈辐射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折流板外环周壁之间;所述第二破泡盘包括多个第二辐射条部分,所述第二辐射条部分呈辐射状连接于所述下降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内环周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破泡盘及所述第二破泡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刺破气泡的锯齿O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流板及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破泡钉。进一步地,所述破泡钉的长度为20-40mm,直径为8_20mm,相邻的所述破泡钉之间的间距为30-50mm。本技术提供的破泡装置中的第一破泡件与第二破泡件的结构形成互补性,使得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交替地遇到破泡盘及折流板,从而使得合成气的气流动能降低,增加了合成气在激冷室中停留的时间,提高了合成气的湿润程度,从而达到对合成气更好的洗涤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化炉,其设置有上述的破泡装置。由于上述的破泡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破泡装置的气化炉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下降管与外壳之间布置破泡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破泡装置设置于下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破泡装置中的第一破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破泡装置中的第二破泡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化炉,其用于对干煤粉进行气化。该气化炉包括烧嘴1、气化室2、外壳3、激冷环(图未示)、隔板(图未示)、下降管4及破泡装置5。该烧嘴I设置于该气化室2的入口处,干煤粉及气化剂可通过该烧嘴I进入到该气化室2中。该气化室2由水管围成,其包括入口及出口,干煤粉及气化剂从入口进入到该气化室2中进行气化反应后形成合成气及灰渣,合成气及灰渣从出口排出。该外壳3将该气化室2、激冷装置、隔板、下降管4收容于其中。该外壳3的顶部与该烧嘴I相连接,将该烧嘴I的底部收容于该外壳3中,该外壳3的底部形成用于排出熔渣的下渣口 31。在气化炉工作的过程中,该下渣口 31伸入渣池中。该激冷环设置于该下降管4的上端,其具体结构可参见已公开的专利文献或技术资料,在此不做详细的介绍。该隔板的外周壁焊接于该外壳3的内周壁上,该隔板的内周壁与该下降管4的外周壁相焊接。该隔板将该外壳3的下方与该气化室2相隔离形成激冷室6。该下降管4与该激冷环相连接,激冷环的出水口喷出激冷水在该下降管4的内周壁上形成水膜。在气化炉工作的过程中,该下降管4的下端伸入至渣池中。在激冷室6 —侧的外壳3上设置有合成气出口 32及黑水出口 33。请参阅图3至图5,该破泡装置5包括第一破泡件51及第二破泡件52,该第一破泡件51及第二破泡件52的外周壁与该外壳的内周壁相连接,该第一破泡件51及第二破泡件52的内周壁与该下降管4的外周壁相连接,并且该第一破泡件51与该第二破泡件52沿着该下降管4的轴向交替设置。该第一破泡件51与该第二破泡件52 —共可为4-6层,图3中所示为6层。该第一破泡件51安装在该外壳3及该下降管4之间,该第一破泡件51包括第一折流板511及与该第一折流板511相连接的第一破泡盘512。该第一折流板511为环形板。该第一破泡盘512环设于该第一折流板511的外围。该第一破泡盘512包括多个破泡条,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刺破气泡的锯齿(图未示),该锯齿的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如图4中所示,该破泡条大致呈蜘蛛网状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一辐射条部分5121及多个第一框条部分5122,该第一辐射条部分5121呈辐射状连接于该第一折流板511外环周壁上,该第一框条部分51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条部分5121之间。优选地,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条部分5121之间的第一框条部分5122可为多个,且彼此相平行。需要说明的是,该破泡条排列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不仅限于图4中所示的排列形式,也可以只有第一福射条部分5121。该第二破泡件52安装在该外壳3及该下降管4之间,该第二破泡件52包括第二折流板521及该第二折流板521相连接的第二破泡盘522。该第二折流板521为环形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泡装置,其设置于气化炉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泡装置包括第一破泡件(51)及第二破泡件(52),所述第一破泡件(51)及所述第二破泡件(52)安装在所述气化炉的外壳(3)及所述气化炉的下降管(4)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破泡件(51)与所述第二破泡件(52)沿着所述下降管(4)的轴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破泡件(51)包括第一折流板(511)及环设于所述第一折流板(511)外围的第一破泡盘(512),所述第二破泡件(52)包括第二折流板(52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折流板(521)内环周壁的第二破泡盘(5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杰王俊锋曹群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