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336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化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该气化炉底部设有水层,所述水层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风圈,该风圈上插设有至少一个与气化炉底部内部相连通的进风管,所述风圈的下方为储灰室,所述气化炉底部开有清理该储灰室内炉灰及炉渣的出灰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传统气化炉底部的炉排,改为由水层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的风圈,并在风圈上插设了进风管,实现多点供风,使燃料受热面均匀、平均燃烧,产生气量大,不会使燃料整体下落,避免局部燃烧过快,造成空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化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气化炉底部均设有铸铁炉排,炉排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极容易破损,需要经常停炉更换,影响了锅炉的运行效率,而且需要经常清除灰渣。此外,气化炉底部需要由水箱封闭;在炉内高温下,水箱中的水会蒸发,产生的气体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旦水箱中缺水又来不及补水,一氧化碳气体会溢出至炉外,造成人员中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该气化炉底部结构取消了传统气化炉底部的炉排,无需每天除灰,由进风管供风,燃料受热面均匀。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气化炉底部设有水层,所述水层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风圈,该风圈上插设有至少一个与气化炉底部内部相连通的进风管,所述风圈的下方为储灰室,所述气化炉底部开有清理该储灰室内炉灰及炉渣的出灰门。其中:所述风圈上安装有隔灰圈;所述隔灰圈的一端安装在风圈内表面的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储灰室内;所述进风管为多个时沿风圈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水层与气化炉炉体的水层相连通。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取消了传统气化炉底部的炉排,改为由水层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的风圈,并在风圈上插设了进风管,实现多点供风,使燃料受热面均匀、平均燃烧,产生气量大,不会使燃料整体下落,避免局部燃烧过快,造成空洞现象。2.本技术在风圈上安装了隔灰圈,在挡灰的同时还可阻挡气体向储灰室内流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水层,2为风圈,3为进风管,4为隔灰圈,5为出灰门,6为储灰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化炉底部设有水层1,该水层1与气化炉炉体的水层相连通,水层1内为流通的循环水;水层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风圈2,本技术取消了传统气化炉底部的炉排,燃料落在该风圈2上。风圈2上插设有至少一个与气化炉底部内部相连通的进风管3,当进风管3为多个时沿风圈2圆周方向等高均匀布置;本实施例的进风管3为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布。在该风圈2的下方为储灰室6,气化炉底部开有与储灰室6相连通的出灰门5,由该出灰门5可清理储灰室6内的炉灰及炉渣。风圈2上安装有隔灰圈4,隔灰圈4的一端安装在风圈2内表面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储灰室6内,隔灰圈4在阻挡炉灰及炉渣落到隔灰圈4与水层1内壁的同时,还可以不让气体向储灰室6内流动。本技术取消了传统气化炉底部的炉排,改为由水层1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的风圈2,并在风圈2上插设了进风管3,实现多点供风,使燃料受热面均匀、平均燃烧,产生气量大,不会使燃料整体下落。在风圈2上安装了隔灰圈4,在挡灰的同时还可阻挡气体向储灰室6内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化炉底部设有水层(1),所述水层(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风圈(2),该风圈(2)上插设有至少一个与气化炉底部内部相连通的进风管(3),所述风圈(2)的下方为储灰室(6),所述气化炉底部开有清理该储灰室(6)内炉灰及炉渣的出灰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化炉底部设有水层(1),所述水层(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风圈(2),该风圈(2)上插设有至少一个与气化炉底部内部相连通的进风管(3),所述风圈(2)的下方为储灰室(6),所述气化炉底部开有清理该储灰室(6)内炉灰及炉渣的出灰门(5)。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炉排气化炉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圈(2)上安装有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发曹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