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用储液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97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主缸用储液室(R)用于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MA),该主缸(MA)安装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空间进行分隔的隔板;其中:具有储液室主体(1)和通往主缸(MA)的供给口(6a、6b);该储液室主体(1)储存工作液,与主缸(MA)分开构成,在发动机罩下空间配置到主缸(MA)的上方位置;供给口(6a、6b)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8、8),朝储液室主体(1)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7a、7b)在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缸用储液室(制动器主缸或离合器主缸),更为详细地说,涉及可确实防止空气吸入到主缸中的主缸用储液室。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主缸用储液室,已知的有相对于主缸一体设置的储液室,或与主缸分开设置的、设于离开的部位并由软管等配管连接的分离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0098号公报(段落0009,图1等))。可是,作为近年的机动车的设计的倾向,希望使车室或发动机室较宽敞,为了实现这一点,有时将发动机罩和前风挡玻璃的倾斜形成得较平缓。为了应对这样的设计要求,主缸与主缸用储液室最好形成为分离构造。即,为了使车室变宽敞,最好朝车身前方较长地形成前风挡玻璃的下端部的位置,同时,考虑到维修性和冲撞时的耐冲击性,主缸用储液室可以说设置到接近发动机室的上部附近的发动机罩的位置较好。另一方面,考虑到与主缸连接的负压增压器的设置空间,最好利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空间进行分隔的发动机挡板周围的空间中安装主缸。在这样的配置构造中,主缸用储液室R1如图4(a)所示那样,工作液的输出口31设在成为接近主缸的位置的储液室主体30的后端下部。另外,主缸用储液室R1如上述那样配置到接近发动机罩的位置,但该位置也是在正下方配置发动机等的空间,所以,不能在上下方向上取得较宽的设置空间。为此,主缸用储液室R1存在形成为扁平形的倾向。上述过去的主缸用储液室R1如图4(a)所示那样,在储液室主体30的后端下部设有工作液的输出口31,所以,在通常状态下,将输出口31的内部开口31a配置到工作液15的液面15b之下,内部开口31a成为隐蔽到液面15b之下的状态。然而,例如在陡坡下行时或输入大负荷的高G制动时,如图4(b)所示那样,液面15b变动,有时成为输出口31的内部开口31a露出的状态,从而有可能从内部开口31a通过软管H将空气Ai吸入到主缸侧,而使主缸的工作产生问题。这样的液面15b的变动导致的空气Ai的吸入现象在形成为扁平状的主缸用储液室R1中明显容易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工作液的液面发生变动也不易发生空气的吸入现象、可稳定地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的主缸用储液室。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第1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主缸用储液室用于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该主缸安装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进行分隔的发动机挡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储液室主体和供给口;该储液室主体储存供给到上述主缸的工作液,并相对于上述主缸分独立地构成,同时,处于上述前风挡玻璃和上述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的上述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并配置到上述主缸的上方;该供给口设在该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并具有用于连接工作液供给用的软管的软管接头部,该软管连接到上述主缸的补给口;上述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朝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开口。在此,中央部位包含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中央部分的近旁部位。按照第1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储存向主缸供给的工作液的储液室主体相对于主缸独立地构成,配置到前风挡玻璃和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储液室主体配置到主缸的上方位置,同时,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设置供给口,该供给口具有软管接头部,该软管接头部用于连接连接到主缸的补给口的工作液供给用的软管,所以,可通过软管将工作液从储液室主体供给到主缸。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朝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可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即,当在陡坡上下行时和输入大负荷的高G制动时,有时储液室主体内的工作液的液面变动(倾斜),但其变动量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不均匀,例如,与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相比,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一方变小。即,如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开口,则液面的变动使开口部露出,存在从开口部吸入空气的危险。而在第1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主缸用储液室中,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朝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即使上述那样的工作液的液面产生变动,开口部也容易配置到液面下,不易露出。因此,从开口部吸入空气的可能性消失,可以稳定的状态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另外,由于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所以,不易在连通路内发生空气聚集,具有不易发生空气吸入到主缸的优点。第2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1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主缸用储液室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供给口的上述软管接头部具有端部扩张的软管防脱部,同时,连通路的中心轴线相对外径的中心轴线倾斜,并且上述连通路的中心轴线比上述软管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按照第2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由于供给口的上述连接部具有端部扩张的软管防脱部,所以,软管不易脱落,而且,由于端部扩张,所以,可具有该部分处也不易产生空气滞留的优点。另外,软管接头部的连通路的中心轴线比软管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地使连通路的中心轴线相对外径的中心轴线倾斜,所以,可确保能够实现工作油的供给的软管的连接角度,同时,还可获得连通路的水平性。这样,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可将连通路的开口部配置到低位置,在工作液的液面变动时,连通路的开口部也更不易露出。因此,可实现更稳定的工作液的供给状态。另外,由于可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将连通路的开口部配置到低位置,所以,在储液室主体的形状为扁平形状的场合,较有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即使工作液的液面产生变动,也不易产生吸入空气的现象,可稳定地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的车身前部的示意配置图。图2(a)为用断面表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要部的俯视图,(b)为示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局部断面说明图。图3(a) (b)为作用说明图。图4(a)(b)为已有技术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以将主缸用储液室安装于机动车车身的状态为基准。在参照的附图中,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的车身前部的示意配置图(局部断面),图2(a)为用断面表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要部的俯视图,(b)为示出主缸用储液室与主缸的局部断面说明图。图2(b)的主缸用储液室的断面以图2(a)的b-b线为基准。如图1所示那样,主缸用储液室R配置到设于机动车的车身T上的前风挡玻璃FG前方的发动机罩BH下方的空间S(凹部),由图中未示出的安装配件安装于车身T上。在主缸用储液室R后方的斜下方位置设置主缸MA,主缸用储液室R与主缸MA之间由软管H连接。即,主缸用储液室R在发动机罩BH的下方的空间S中配置到主缸MA的上方位置,软管H从主缸用储液室R朝主缸MA以倾斜状设置。用该图中符号P1、P2示出的部分为主缸MA的补给口。主缸MA安装于负压增压器BA上,该负压增压器BA安装在对车室C与前风挡玻璃FG前方的空间S进行分隔的隔板PA。在负压增压器BA上输入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制动踏板等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主缸MA根据输入到该负压增压器BA上的操作力使图中未示出的车轮制动器工作。如图2(b)所示那样,主缸用储液室R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主缸用储液室,它是用于向主缸供给工作液的主缸用储液室,该主缸安装在发动机挡板上,该发动机挡板分隔车室和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其特征在于,该主缸用储液室包括:储液室主体,该储液室主体用于储存向上述主缸供给的工作液, 并且相对于上述主缸独立地构成,而且该储液室主体位于上述前挡风玻璃和上述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处的上述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且配置在上述主缸的上方;供给口,该供给口设在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并且具有用于连接工作液供给用软管的软管接头部 ,该软管连接到上述主缸的补给口;上述供给口具有侧视为直线状的连通路,并向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该供给口的开口部开口于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或中央部分的近旁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