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液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307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1:10
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液压控制装置,首泵经支持架节流阀、支持架压力补偿器、支持架液压控制阀为支持架油缸供液压源;首泵经支撑板节流阀、支撑板压力补偿器、支撑板液压控制阀为支撑板油缸供液压源;首泵经横向移动架节流阀、横向移动架压力补偿器、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为横向移动架油缸供液压源;首泵经升降架节流阀、升降架压力补偿器、升降架液压控制阀为升降架油缸供液压源;首泵经机械手节流阀、机械手压力补偿器、左右机械手液压控制阀为左、右机械手油缸供液压源;尾泵经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和左右翻转架液压控制阀为左、右翻转架油缸供液压源;尾泵经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和左、右收放架液压控制阀为左、右收放架马达供液压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已完成的路面进行修理或修复用的设备或装置
,具体涉及到在路面上摆放和收回交通锥备的零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国内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保养作业时,交通路锥的放置和回收都是2到3名施工人员在道路工程车尾部沿着高速公路特定路线进行放置和回收,这种人工作业方式,作业速度慢、安全系数低,交通路锥摆放间隔不统一,特别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快速道路作业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同时还容易受到天气环境因素的干扰,在大雾、强降雨或雷雨天气等恶劣环境下危险系数更高。近年来,尽管有个别单位开始着眼于交通锥自动收放装置的研宄,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也降不下来,并且,还没有出现过能自动储存大量交通锥以满足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上对于一次施放大量交通锥的需求的设备;也没有出现过能适应国内复杂的交通状况,能在道路上任意位置、以任意间隔施放交通锥的设备。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85355.3专利技术名称为《交通锥自动收放设备》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放锥装置、设置在放锥装置两端的悬挂装置和导向装置、设置在放锥装置底部的支撑装置。这种装置只能实现交通锥的平稳施放,但无法对交通锥进行自动回收,其功能单一,并不能显著地节省人力和提高效率。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05992.6、专利技术名称为《交通锥自动收放设备》的中国专利,包括悬挂装置及收放装置,悬挂装置控制收放装置的起降运动,收放装置通过滑槽和定向装置实现交通锥的施放,通过电机带动链条和滚动拉杆实现交通锥的回收。该装置虽然能够实现交通锥的施放和回收功能,但是真个过程还需要人工的配合操作,如在交通锥的施放过程中,需要人工将交通锥摆在滑槽上;在交通锥的回收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收回到车厢内的交通锥进行人工摆放。可见,这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设备实质上是一种半自动设备,无法完全实现无人工自动运行,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省人力的目的。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03155.5、专利技术名称为《交通锥全自动自动收放存储专用车》的中国专利,包括设置在车载底盘后端的用于收放交通锥的收放装置,收放装置与控制其运动的移动装置相联接;在车载底盘上还设有交通锥入位装置,入位装置与收放装置之间设有输送装置;入位装置与设置在车载底盘上多层结构的存储装置相联接;收放装置、移动装置、输送装置、入位装置、存储装置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相联接。该专用车虽然能够实现交通锥的施放和回收功能,但是在实现交通锥的收放过程中的收放功能效率低下、成功率不高,导致交通锥极易摔倒和很难准确进入收放装置。可见,这种交通锥全自动收放存储专用车在设计结构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设计人人设计了交通锥自动收放车,该车当前需迫切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提供能自动控制零部件运转的液压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装置控制灵敏度低、调速稳定性低、可靠性低的缺点,提供一种调速稳定、精确、可靠性高、后压力补偿器保证压差不受负载影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控制灵敏度高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液压控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泵与尾泵相联通,首泵的入口与液压油箱相联通、出口通过支持架节流阀和支持架压力补偿器以及支持架液压控制阀与支持架油缸的入口相联通,支持架油缸的出口通过支持架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首泵的出口通过旁通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通过支撑板节流阀和支撑板压力补偿器以及支撑板液压控制阀与支撑板油缸的入口相联通,支撑板油缸的出口通过支撑板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首泵的出口通过横向移动架节流阀和横向移动架压力补偿器以及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与横向移动架油缸的入口相联通,横向移动架油缸的出口通过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首泵的出口通过升降架节流阀和升降架压力补偿器以及升降架液压控制阀与升降架油缸的入口相联通,升降架油缸的出口通过升降架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首泵的出口通过机械手节流阀和机械手压力补偿器以及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右机械手液压控制阀与左机械手油缸和右机械手油缸的入口相联通,左机械手油缸和右机械手油缸的出口通过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尾泵的入口与液压油箱相联通、出口通过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和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以及右翻转架液压控制阀与左翻转架油缸和右翻转架油缸的入口相联通,左翻转架油缸和右翻转架油缸的出口通过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尾泵的出口通过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和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以及右收放架液压控制阀与左收放架马达和右收放架马达的入口相联通,左收放架马达和右收放架马达的出口通过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相联通。本技术的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的型号为FR10-39A-0-N;机械手压力补偿器、升降架压力补偿器、横向移动架压力补偿器、支撑板压力补偿器、夹持架压力补偿器为两通压力补偿器,型号为EP06-35-0-N ;机械手节流阀、升降架节流阀、横向移动架节流阀、支撑板节流阀、持架节流阀为精密节流阀,型号为NV08-20A-0-N。由于本技术采用了支持架液压控制阀控制支持架油缸的运动,支撑板液压控制阀控制支撑板油缸的运动,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控制横向移动架油缸的运动,升降架液压控制阀控制升降架油缸的运动,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控制左机械手油缸的运动,右机械手液压控制阀控制右机械手油缸的运动,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控制左翻转架油缸的运动,右翻转架液压控制阀控制右翻转架油缸的运动,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控制左收放架马达的运转,右收放架液压控制阀控制右收放架马达的运转,实现整个装置的液压控制运转,本技术具有调速稳定、精确、可靠性高、后压力补偿器保证压差不受负载影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控制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在交通锥自动收放车上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交通锥自动收发车的液压控制装置由左翻转架油缸1、右翻转架液压控制阀2、右翻转架油缸3、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4、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5、左收放架马达6、右收放架液压控制阀7、右收放架马达8、夹持架油缸9、夹持架液压控制阀10、支撑板油缸11、支撑板液压控制阀12、横向移动架油缸13、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14、升降架油缸15、升降架液压控制阀16、左机械手油缸17、右机械手液压控制阀18、右机械手油缸19、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20、机械手压力补偿器21、机械手节流阀22、升降架压力补偿器23、升降架节流阀24、横向移动架压力补偿器25、横向移动架节流阀26、支撑板压力补偿器27、旁通阀28、支撑板节流阀29、夹持架压力补偿器30、夹持架节流阀31、首泵32、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33、尾泵34、液压油箱35联接构成。在图1中,首泵32由发动机提供动力,首泵32与尾泵34相联通,首泵32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首泵32的出口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支持架节流阀31和支持架压力补偿器30以及支持架液压控制阀10与支持架油缸9的入口相联通,支持架油缸9的出口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支持架液压控制阀10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首泵(32)与尾泵(34)相联通,首泵(32)的入口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出口通过支持架节流阀(31)和支持架压力补偿器(30)以及支持架液压控制阀(10)与支持架油缸(9)的入口相联通,支持架油缸(9)的出口通过支持架液压控制阀(10)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首泵(32)的出口通过旁通阀(28)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通过支撑板节流阀(29)和支撑板压力补偿器(27)以及支撑板液压控制阀(12)与支撑板油缸(11)的入口相联通,支撑板油缸(11)的出口通过支撑板液压控制阀(12)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首泵(32)的出口通过横向移动架节流阀(26)和横向移动架压力补偿器(25)以及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14)与横向移动架油缸(13)的入口相联通,横向移动架油缸(13)的出口通过横向移动架液压控制阀(14)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首泵(32)的出口通过升降架节流阀(24)和升降架压力补偿器(23)以及升降架液压控制阀(16)与升降架油缸(15)的入口相联通,升降架油缸(15)的出口通过升降架液压控制阀(16)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首泵(32)的出口通过机械手节流阀(22)和机械手压力补偿器(21)以及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20)、右机械手液压控制阀(18)与左机械手油缸(17)和右机械手油缸(19)的入口相联通,左机械手油缸(17)和右机械手油缸(19)的出口通过左机械手液压控制阀(20)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尾泵(34)的入口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出口通过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33)和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4)以及右翻转架液压控制阀(2)与左翻转架油缸(1)和右翻转架油缸(3)的入口相联通,左翻转架油缸(1)和右翻转架油缸(3)的出口通过左翻转架液压控制阀(4)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尾泵(34)的出口通过翻转架压力流量补偿阀(33)和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5)以及右收放架液压控制阀(7)与左收放架马达(6)和右收放架马达(8)的入口相联通,左收放架马达(6)和右收放架马达(8)的出口通过左收放架液压控制阀(5)与液压油箱(35)相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波顾俊伟张冲刘廷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高远公路养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