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2386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长寿命混凝土制备领域。长寿命混凝土按质量份计,包括456~520份胶凝材料、1748~1813份集料、0.80~1.50份仿钢纤维、2.05~2.86份增韧材料、4.10~5.72份减水剂和142~148份水;所述长寿命混凝土的28天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长寿命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弯曲韧性和抗裂性均较高,改变了混凝土易脆性,不仅结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长寿命混凝土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混组合梁(即钢梁和混凝土板组合)大量应用于大型桥梁,组合梁结构跟其他结构形式的桥梁相比,在施工、维护及使用寿命方面,有很多优点。与一般钢-混组合梁相比,海洋环境下的钢-混组合梁的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恶劣,不仅要受到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还要受到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盐雾中氯离子侵蚀等作用。因此,海洋环境下的钢-混组合梁的混凝土需要具有优良的韧性和结构耐久性;对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桥面板混凝土而言,桥面板混凝土与钢主梁在弹性模量、挠曲变形、疲劳性能及韧性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桥面板混凝土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对桥面板混凝土的抗弯拉性、韧性、抗开裂性和结构耐久性要求更高。下面对现有的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结构耐久性的方法进行介绍。一、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目前,国内外一般通过掺加钢纤维或有机聚合物纤维(例如聚丙烯腈和聚丙烯)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制备较高抗裂性能的混凝土,但是掺加钢纤维或有机聚合物纤维分别存在以下缺陷:(1)钢纤维本身容易锈蚀,无法满足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要求,而且钢纤维(例如镀铜纤维)的成本较高,不便大量使用。(2)有机聚合物纤维自身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难以解决特定环境下的组合梁桥面板的抗裂性问题,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桥面板混凝土采用有机聚合物纤维制备时,会因抗弯拉及韧性不足而出现结构破坏,进而使得使用寿命较短。二、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目前,混凝土主要通过掺加矿物掺合料(例如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粉等)和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而提高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但是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在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同时,会增大混凝土的自身收缩,进而使得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给侵蚀性氯离子和二氧化碳提供了通道,加快了有害离子侵蚀速率,造成混凝土劣化,降低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长寿命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弯曲韧性和抗裂性均较高,改变了混凝土易脆性,不仅结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使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按质量份计,包括456~520份胶凝材料、1748~1813份集料、0.80~1.50份仿钢纤维、2.05~2.86份增韧材料、4.10~5.72份减水剂和142~148份水;所述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按质量份计,包括487份胶凝材料、1782份集料、1.00份仿钢纤维、2.44份增韧材料、4.87份减水剂和146份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胶凝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0.65份水泥、0.15份粉煤灰和0.20份矿渣粉;所述水泥采用52.5级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采用Ⅰ级粉煤灰,所述矿渣粉采用S95级矿渣粉。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集料按质量份计,包括1份粗集料和0.64份细集料;所述粗集料采用粒径为5~20mm级配碎石,所述细集料采用天然中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仿钢纤维为采用100%聚丙烯加工成型的波形纤维,直径0.8~1.2mm,长度30±2mm,比重0.91~0.93g/cm3,抗拉强度≥500MPa。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增韧材料为有机聚合物水分散微纳米材料,其关键结构为双键封端的聚氨基甲酸酯结构,28d断裂能耗比>16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上述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质量份将456~520份胶凝材料和1748~1813份集料加入搅拌机,将胶凝材料和集料均匀搅拌30s,转到步骤S2;S2:向搅拌机中撒入0.80~1.50份仿钢纤维,将胶凝材料、集料和仿钢纤维共同搅拌30s,转到步骤S3;S3:将4.10~5.72份减水剂与142~148份水融合形成混合液;依次将混合液和2.05~2.86份增韧材料加入搅拌机中,将胶凝材料、集料、仿钢纤维、混合液和增韧材料共同搅拌3min,得到坍落度为180~220mm的可泵送混凝土拌和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中增加了增韧材料,增韧材料能够吸收水泥水化产生的部分钙离子,进而减少混凝土孔溶液中的钙离子。钙离子的减少使得水泥水化生成的C-S-H凝胶的钙硅比降低,不仅能够提高C-S-H凝胶组分的强度,而且使得混凝土基体和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增韧材料能够通过与水泥基体的空间网络结构抑制微裂纹的萌生,本专利技术仿钢纤维能够通过缓慢拔出逐渐释放抵抗裂缝扩展的能量,在减缓应力集中的同时改善了仿钢纤维-水泥基体、骨料-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构,进而使得仿钢纤维在拔出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的粘结力,以此得到具有抗疲劳性能、高韧性和高抗裂性的长寿命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2)本专利技术的增韧材料在混凝土中吸收水泥水化产生的部分钙离子形成了具有高弹高强特性的聚合物膜,不仅改善了集料-硬化水泥浆体的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形貌和密实度,而且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使得原来在界面过渡区富集并定向生长的水泥水化产物Ca(OH)2晶体的取向性减弱,晶粒尺寸细化,进而起到提高界面区密实度的作用。(3)与现有技术中钢纤维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仿钢纤维,在同样体积掺量下,仿钢纤维重量仅是钢纤维重量的1/8,其成本较低,便于大量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按质量份计,包括456~520份胶凝材料、1748~1813份集料、0.80~1.50份仿钢纤维、2.05~2.86份增韧材料、4.10~5.72份减水剂和142~148份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28d弯曲韧性指数I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456~520份胶凝材料、1748~1813份集料、0.80~1.50份仿钢纤维、2.05~2.86份增韧材料、4.10~5.72份减水剂和142~148份水;所述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的长寿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456~520份胶凝材料、1748~1813份集料、0.80~1.50份仿钢纤维、2.05~2.86份增韧材料、4.10~5.72份减水剂和142~148份水;所述长寿命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69.0MPa、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28d弹性模量≥36.0GPa、抗裂等级达到L-Ⅳ级、56d氯离子扩散系数<4.0×10-12m2/s、28d弯曲韧性指数I20≥8;所述仿钢纤维为采用100%聚丙烯加工成型的波形纤维,直径0.8~1.2mm,长度30±2mm,比重0.91~0.93g/cm3,抗拉强度≥500MPa;所述胶凝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0.65份水泥、0.15份粉煤灰和0.20份矿渣粉;所述水泥采用52.5级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采用Ⅰ级粉煤灰,所述矿渣粉采用S95级矿渣粉;所述集料按质量份计,包括1份粗集料和0.64份细集料;所述粗集料采用粒径为5~20mm级配碎石,所述细集料采用天然中砂;所述增韧材料为有机聚合物水分散微纳米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山文成海孟文专田永强陶建山张云富杨衍振陈汉初李纲潘军章尤柱鲁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