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223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包括:在台车底部焊接12mm的钢筋间距20cm,钢板焊接在台车底部的12mm的钢筋上,台车的最底部4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车轮;台车的长方向的底部向外的两个角所在的钢筋和台车的底部的长边所在的钢筋构成底部三角形,台车的长方向两个角和长方体的顶部的长边构成顶部三角形,钢管的一端焊接在底部三角形上,另一端焊接在顶部三角形上;钢棒插入钢管中,两根弯曲钢筋与钢棒存在连接关系;在两根弯曲钢筋上各焊上两根槽钢,滑轮小车放置在槽钢上,滑轮小车上部的弯曲钢筋放置千斤顶;在槽钢的另一端设置限位器,在钢管的中间设置一个电动葫芦,智能张拉仪设置在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成本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张拉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高等级公路桥面整束智能张拉具有节省时间、节省人工、能做到两端能同时对称张拉,但桥面整束智能张拉在施工控制中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整束张拉千斤顶过重,人工根本无法操作,甚至有危险,用整束张拉比单根智能张拉更加能节约时间,效率更高,对预应力的损耗也会减少。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使得桥面负弯矩张拉工艺更加规范化,保证张拉时两端能同时对称张拉,并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让预应力更接近与标准。 本技术的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包括:由钢筋构成的长方体形的台车,在所述台车底部焊接12mm的钢筋间距20cm,钢板焊接在台车底部的12mm的钢筋上,台车的最底部4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车轮,在台车的最顶部连接遮雨棚;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底部两个角伸出两根直径钢筋和台车的底部的长所在的钢筋构成底部三角形,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顶部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长方体的顶部的长所在的钢筋构成顶部三角形,钢管的一端焊接在底部三角形上,另一端焊接在顶部三角形上;底部三角形和顶部三角形中间的空隙位置焊接平行于长方向的加强筋,顶部三角形平行于钢板,底部三角形斜向上与地面成45度角,钢管的高度与台车的车架的高度相同;钢棒插入在钢管中,两根弯曲钢筋与钢棒存在连接关系;在两根弯曲钢筋上各焊上两根槽钢,滑轮小车放置在槽钢上,滑轮小车上部的弯曲钢筋放置千斤顶;在槽钢的另一端设置限位器,在钢管的中间设置一个电动葫芦,智能张拉仪设置在钢板上。 进一步的,上述钢棒的纵向上连接提升机。 进一步的,台车的车架是一个由钢筋做成的一个长方体架子,长方体架子垂直于地面方向中部焊接了四根平行于地面的连接钢筋,在长方体架子宽表面的方向两个面焊接了交叉形的加强钢筋,交叉形的加强钢筋有4根。 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使用本技术的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可实现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更加规范与高效,能够保证负弯矩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及施工进度要求,且张拉后更是可以系统的得出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桥面负弯矩整束张拉技术可以使参与操作的人员大大减少,并且效率也更加高,使桥面负弯矩张拉的成本大大减少。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的平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轮小车,2,电动葫芦,3,遮雨棚,4,钢棒,5,钢管,6,槽钢,7,限位器,8,弯曲钢筋,9,车轮,10,钢筋,11,钢板,12,智能张拉仪,13,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包括:一个小型台车,该小型台车由直径28mm的钢筋制作,该台车的车架是一个由直径28mm的钢筋做成的一个长方体架子,长方体架子垂直于地面方向中部焊接了四根平行于地面的连接钢筋,其直径可以为28_,在长方体架子宽表面的方向两个面设置的有交叉形的加强钢筋,交叉形的加强钢筋有4根,直径为28mm。在台车底部设有一排直径12mm的钢筋10,将钢板11焊接在一排钢筋10上,钢板11的厚度可以为5mm。长方体架子的最底部4个四个角上分别安装一个球形车轮9,在长方体架子的最顶部连接一个遮雨棚3,这样可以使得即使下雨也能正常进行桥面负弯矩张拉,上述是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的车身部分。长方体架子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底部两个角伸出两根直径钢筋和长方体的底部的长所在的钢筋构成底部三角形,长方体架子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顶部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长方体的顶部的长所在的钢筋构成顶部三角形,一根钢管5 —端焊接在底部三角形,另一端焊接在顶部三角形,该钢管的直径可以为7cm,底部三角形和顶部三角形中间的空隙焊接平行于长方向的加强筋,顶部三角形平行于钢板,底部三角形斜向上与地面成45度角,钢管的高度与车架的高度相同。所有钢筋之间均用焊接连接。在钢管5中间内插一根直径6cm的钢棒4,两根直径28mm弯曲钢筋8焊接上钢棒4,它们之间成90度,钢棒4外露在外20cm,弯曲钢筋8的内径为6cm,在两根弯曲钢筋8上各焊上两根槽钢6作为轨道,两个轨道上方制作一个用轴承为轮子的滑轮小车1,该滑轮小车I可以在槽钢6上滑行,小车上部用钢筋弯曲8成内径是千斤顶直径的半圆弧用来放千斤顶13。在槽钢6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器7。在钢管5中间设置一个电动葫芦2,通过钢丝绳连接弯曲钢筋8露出来的一部分,并通过钢丝提升钢棒。弯曲钢筋8与钢棒4斜向设有两根加强筋成45度角。智能张拉仪12放置在该钢板11上,钢板11作为这个智能张拉车的配重,既方便也实用。上述钢棒4的纵向设有提升机,该提升机和滑轮车可以轻松进行千斤顶就位。钢管5中套入钢棒4可以轻松旋转轨道,让千斤顶在最合适的位置进行张拉,并能张拉边梁。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个钢筋骨架制作而成的小台车,台车底部设有一排直径12_的钢筋,上面铺有钢板用于放置智能张拉仪。以便作为这个智能张拉车的配重,既方便也实用。在小车顶部设有雨棚,即使下雨也能正常进行桥面负弯矩张拉。图中采用各种斜向的加强筋是为了加固张拉车,使张拉车整体性更强,受力更加稳定。而位于钢管与小车之间的斜向加强筋则需要满足张拉时的受力要求,我们通过计算由张拉车形成的杠杆以靠近滑轮小车(滑轮小车上用以放置整束张拉千斤顶)一端的两个小车轮作为支点,千斤顶重量加上钢管与钢棒自重对支点的力矩小于这边小车自重和配重对支点形成的力矩。通过计算适当调整配重,既要满足整体张拉时的受力要求,又要使小车轻便以方便移动。对于钢棒与弯曲钢筋的受力是最主要的,整个负弯矩千斤顶的重量全部压在槽钢然后传给弯曲钢筋,弯曲钢筋与钢棒的连接主要靠焊接和两根直径28_斜向钢筋来受力,同样我们也通过计算当千斤顶在轨道最头端的时候对于弯曲钢筋与钢棒受力是最不利的,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钢棒与弯曲钢筋进行连接,同时电动葫芦与弯曲钢筋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用以提升钢棒。使安全系数达到100%。本技术用钢棒套于钢管之中可以使千斤顶能完成220度的旋转,能让操作人员轻松使千斤顶就位,对于弯曲钢筋上的槽钢来作为轨道,让能固定千斤顶的滑轮小车(小车上放置千斤顶)在在操作人员的移动下在槽钢上面移动,使钢绞线能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很轻松的将工作长度放入千斤顶中,并安装工作锚。使千斤顶能到达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筋构成的长方体形的台车,在所述台车底部焊接12mm的钢筋间距20cm,钢板焊接在台车底部的12mm的钢筋上,所述台车的最底部4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车轮,在所述台车的最顶部连接遮雨棚;所述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底部的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所述台车的底部的长方向所在的钢筋构成底部三角形,所述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顶部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长方体的顶部的长方向所在的钢筋构成顶部三角形,钢管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底部三角形上,另一端焊接在顶部三角形上;所述底部三角形和所述顶部三角形中间的空隙位置焊接平行于长方向的加强筋,所述顶部三角形平行于钢板,所述底部三角形斜向上与地面成45度角,钢管的高度与所述台车的车架的高度相同;钢棒插入在钢管中,两根弯曲钢筋与钢棒存在连接关系;在两根弯曲钢筋上各焊上两根槽钢,滑轮小车放置在所述槽钢上,所述滑轮小车上部的弯曲钢筋放置千斤顶;在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设置限位器,在所述钢管的中间设置一个电动葫芦,智能张拉仪设置在所述钢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面负弯矩整束智能张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筋构成的长方体形的台车,在所述台车底部焊接12mm的钢筋间距20cm,钢板焊接在台车底部的12mm的钢筋上,所述台车的最底部4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车轮,在所述台车的最顶部连接遮雨棚;所述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底部的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所述台车的底部的长方向所在的钢筋构成底部三角形,所述台车的长方向的一个面的顶部两个角伸出的两根钢筋和长方体的顶部的长方向所在的钢筋构成顶部三角形,钢管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底部三角形上,另一端焊接在顶部三角形上;所述底部三角形和所述顶部三角形中间的空隙位置焊接平行于长方向的加强筋,所述顶部三角形平行于钢板,所述底部三角形斜向上与地面成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法民徐峰李飞芦海涛郭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