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混凝土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60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凝土泵车,其包括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转动机构、布料杆、泵送装置及支承装置;布料杆与转动机构相连;转动机构、布料杆、泵送装置和支承装置均安装于底盘上;泵送装置位于转动机构的后方;其中,上述支承装置包括:连接于底盘上的支承座;安装在支承座前部拐角处的两根多级可伸缩前支腿,其相对于泵车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且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前部拐角处的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相对于泵车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有两根后支腿,其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的旋转轴进行转动,其中,前支腿的旋转轴邻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后支腿的旋转轴的位置距转动机构较远而位于底盘的中部附近位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运动混凝土泵车,特别是用于混凝土泵车 的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行走式机械特别是混凝土泵车上的支腿通常有两 种工作方式,其中一种为伸缩型支腿,另一种为摆动型支腿。这些支腿均可相对于底盘的轴摆动或伸缩,且在支腿末端具有用于支承的垂 直油缸,使行走式工程机械能够在作业时获得稳定的工作状态。在DE4203820中提供了 一种可运动的混凝土泵车,该泵车具有 底盘;杆架,它可旋转地支撑泵杆;及在侧部可旋转的、可伸缩的前 部支撑和后部支架,它们把凝土泵车支撑在工作位置上,其中,后部 支架通过它的旋转轴承可盖住地在行驶方向上铰接在底盘中部上,并 且在混凝土泵车的行驶位置上从旋转轴承沿着行驶方向向后延伸,前 部支架的旋转轴承布置在后部支架的旋转轴承的附近,前部支架在行 驶位置上基本上平行于行驶方向向前沿着行驶方向从相应的旋转轴承 中延伸出来。在该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中,前后支腿的铰接点非常接近, 且与回转机构相距较远,因此,该设备的受力性能较差。在EP0357988中即披露了 一种具有交叉伸缩型支腿的机动混凝土 泵车,其中,该混凝土泵车布置有具有两个或多个轴的车架;车架上 安装有布料杆,其可绕竖直轴转动;布料杆安装在靠近前轴的杆座上; 具有两个面朝前成对角交叉分布的可伸缩前腿,所述两个交叉分布的 可伸缩前腿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前支腿与可伸缩管布置在支撑框架 上,该支撑框架与杆座固定连接;该泵车布置有处于前支腿的可伸缩管后端区域中的两个可伸展后支腿,且所述后支腿安装成可绕竖直轴 转动,后支腿可从其驾驶位置平行于车架面向后部转动,进入其面朝 后朝外成对角分布的支撑位置。在该专利文献EP0357988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问题在 该实施方案中,来自布料杆并将通过杆座传导的应力必须沿着车辆的 整个长度施加至后腿,这就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车架设计而提高了产品 的生产成本。另外,在框架构造中还产生了过度弯曲应力。后轴遭受 了额外的重量负荷。最终,支腿阻碍了混凝土泵车在后轴后面区域中 的安装和拆卸。这种交叉伸缩型支腿受其外形尺寸的影响,存在无法兼顾良好受力和低空间占用的问题,并且该专利文献中的交叉伸缩型 支腿受其结构限制而必须采用上下布置的结构形式,从而在作业期间 使得框架式底座的受力不对称而影响了设备的总体工作效率。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承装置中 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承装置。这种支承装置采用可伸缩的多级 前支腿,使前支腿铰接点尽可能靠近混凝土泵车的转动机构,并优化 了前支腿与后支腿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前支腿收拢时占用的空间, 改善了支承座的受力情况。能使左右支腿受力更加均衡而增加作业时 整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承装置,如本领域技术人 员所公知的那样,所述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转动机 构、布料杆、泵送装置及支承装置;布料杆与转动机构相连,且在进 行泵送作业时伸展而在非作业状态下时折叠放置在底盘上方;转动机 构、布料杆、泵送装置和支承装置均安装于底盘上;泵送装置位于转 动才几构的后方。用于混凝土泵车的上述支承装置包括连接于底盘上的支承座; 安装在支承座前部拐角处的两根多级可伸缩前支腿,所述可伸缩前支 腿相对于泵车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且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前部拐角处的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相对于泵车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有两根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的旋转轴进 行转动。所述前支腿旋转轴邻接于所迷转动机构,后支腿旋转轴的位 置距转动机构较远而位于底盘的中部附近位置。其中,所述多级可伸缩前支腿为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多级油缸伸缩 机构。此外,在前支腿末端和后支腿末端处分布安装与支腿相垂直的高 度可调节支承件,其用于接触地面而调节泵车在作业时的位置。该高 度可调节的支承件优选为液压油缸。所述后支腿的旋转轴中心至转动机构中心距离是前支腿的旋转轴 中心至转动机构中心距离的两倍或两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混凝土泵车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困。图2所示为本技术支承装置在泵送作业时的状态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支承装置在泵车行使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 2、 3,下面将对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本技术的支 承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所示为混凝土泵车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 所示为本技术支承装置在泵送作业时的状态图。图3所示为本实 用新型的支承装置在泵车行使时的状态图。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1、安装于底盘1上的转 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7及支承装置;布料杆6与转动机构5 相连,且在进行泵送作业时伸展而在非作业状态下时折叠放置在底盘 l上方;转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7和支承装置均安装于底盘 l上;泵送装置7位于转动机构5的后方。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混凝土泵车的上述支承装置包括连接于底盘上的支承座3;安装在支承座前部拐角处的两根多级可伸缩前 支腿2、 2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前支腿2、 21优选为液压油 缸。所迷可伸缩前支腿2、 21相对于泵丰的中心轴线100对称布置且 可绕安装于支承座3前部拐角处的旋转轴8、 81进行转动;在支承座 3后部拐角处相对于泵车的中轴线100对称布置有两根后支腿4、 41, 所述后支腿4、 41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的旋转轴9、 91进行 转动。所述前支腿旋转轴8、 81邻接于所述转动机构5,后支腿旋转 轴9、 91的位置距转动机构5较远而位于底盘1的中部附近位置。所述后支腿4、 41的旋转轴9、 91中心至转动机构5中心距离是 前支腿2、 21的旋转轴8、 81中心至转动机构5中心距离的两倍或两 倍以上。其中,所述多级可伸缩前支腿2、 21为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多级油 缸伸缩机构,它们共轴线布置且可水平伸缩。此外,在前支腿2、 21末端和后支腿4、 41末端处分布安装与支 腿相垂直的高度可调节支脚部件(图中未显示),其用于接触地面而调 节泵车在作业时的位置。该高度可调节的支脚部件优选为液压油缸。在混凝土泵车的行使过程中,前支腿2、 21的支腿箱体中的液压 油缸(图中未显示)将套管式的多级可伸缩支腿全部缩进,并平行于 行使方向朝着驾驶室方向布置,而后支腿4、 41平行于行使方向朝着 尾部布置。当混凝土泵车到达作业地点后,通过将前支腿2、 21与后支腿4、 41展开到相应位置,前支腿2、 21与后支腿4、 41末端的支脚部件伸 出,将整车支承起来并进行高度调节而将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从后, 布料杆6展开,泵送装置7启动而开始布料工作。尽管通过结合实施例已经具体地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 下,本技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变更。权利要求1. 一种混凝土泵车,所述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1)、安装于底盘上的转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7)及支承装置;布料杆(6)与转动机构(5)相连;转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6)和支承装置均安装于底盘(1)上;泵送装置(7)位于转动机构(5)的后方;其中,用于混凝土泵车的上述支承装置包括连接于底盘(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泵车,所述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1)、安装于底盘上的转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7)及支承装置;布料杆(6)与转动机构(5)相连;转动机构(5)、布料杆(6)、泵送装置(6)和支承装置均安装于底盘(1)上;泵送装置(7)位于转动机构(5)的后方;    其中,用于混凝土泵车的上述支承装置包括:连接于底盘(1)上的支承座(3);安装在支承座(3)前部拐角处的两根多级可伸缩前支腿(2,21),所述可伸缩前支腿(2,21)相对于泵车的中心轴线(100)对称布置且可绕安装于支承座(3)前部拐角处的旋转轴(8,81)进行转动;在支承座(3)后部拐角处相对于泵车的中轴线(100)对称布置有两根后支腿(4,41),所述后支腿(4,41)可绕安装于支承座后部拐角处的旋转轴(9,91)进行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2,21)的旋转轴(8,81)邻接于所述转动机构(5),后支腿(4,41)的旋转轴(9,91)的位置距转动机构(5)较远而位于底盘(1)的中部附近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易秀明徐鑫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