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溉设备,包括输水管、导管和水流通道,所述输水管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水流通道的壳体上设有多个供水流渗出的水孔;所述输水管内设有扰流装置。使输水管内的流速加快而降低能耗;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中95%以上的水被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自身所需水分的灌溉方式,仅为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的5%左右,在保障植物正常成长同时又节约用水,显著提高灌溉能力,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灌溉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也越来越匮乏,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大量水资源来灌溉农作物,而实际上传统灌溉方式的95%以上的水资源是被浪费的。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缺乏,将很难维持农业灌溉正常发展的需求,而有限的水资源也很难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将是当今世界上所面临最严重,也是最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节约水资源,有些干旱地区开始实施间歇性喷洒水方式等更节约的滴灌节水的技术,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同时增加了投入的生产成本。在专利技术人已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16216.5,为《一种管道》的专利技术专利中,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把管道内壁四周向外方向的压力改变为管道内的推动力,进而使其能耗减少,推动力提高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上,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研宄发现:实际上植物经过亿万年来优胜劣汰的进化,为了生存在根部发展出有极大的吸水功能,使植物根部能深深扎根在地下,才有足够能力在地下,甚至更深的地下吸取所需的水分,这种能力是植物为了生存而必备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因为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这是植物的生长规律。只有顺应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才能使农作物进一步增产。基于上述自然规律,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只需少量的水资源,便能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灌溉设备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灌溉不全面和能耗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灌溉设备,能够节约水资源、动力资源和提高作物灌溉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溉设备,包括输水管、导管和水流通道,所述输水管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水流通道的壳体上设有多个供水流渗出的水孔;所述输水管内设有扰流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溉设备,包括中空储水容器和与所述中空储水容器连通的输水管;所述中空储水容量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上层储水通道和下层储水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下层储水通道内设有浮漂,所述浮漂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圆柱形塞头;所述下层储水通道设有与所述输水管相通的出水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溉设备,包括输水管、导管和水流通道,所述输水管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部;所述输水管通过多个所述导管与外界相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传统农业灌溉设备和灌溉方式过程中,浪费水资源95%左右,灌溉效率低、耗能很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自身所需水分的灌溉方式,仅为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的5%左右,在保障植物正常成长同时又节约用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溉设备,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自身所需水分的节能节水的灌溉方式,便能使作物大面积得到灌溉;不仅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又显著提高灌溉能力;进一步的,减少动力供给,节约更多的动力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中A-A部位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A-A部位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水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中空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灌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输水管;101、扰流管;2、导管;201、控制装置;204、扰流面;205、滴水管;3、水流通道;301、扁平状圆盘结构;302、矩形管状结构;303、圆形管状结构;305、微细管;306、吸水材料;307、水孔;308、储水槽;310、挡板;4、中空储水容器;401、隔板;402、进水口 ;403、水位;404、通孔;405、浮漂;406、塞头;407、出水口 ;408、上层储水通道;409、下层储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流体经扰流装置在输水管中间形成相对内壁周围的慢流速较快的快流速区,快流速区与慢流速区之间因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转变为推动力来源,使输水管内的流体更快的流动,满足作物所需水分的同时不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节能节水。请参照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溉设备,包括输水管1、导管2和水流通道3,所述输水管I通过所述导管2与所述水流通道3相连通;所述水流通道3的壳体上设有多个供水流渗出的水孔307 ;所述输水管I内设有扰流装置。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溉设备,区别于现有的灌溉技术需要靠动力设备以及足够量的水才能使水快速流动,而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的灌溉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植物根部从水流通道3中水孔307吸收自身所需水分,只需传统灌溉方式中5%左右的水量,便能使作物大面积得到灌溉;不仅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又显著提高灌溉能力;进一步的,减少动力供给,节约更多的动力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输水管I内,优选中轴位置设有扰流管101,扰流管101上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面204或螺旋扰流面204,使通过输水管I的流体经扰流装置延长通过的路径,从而在输水管I的中间形成快流速区,水流速度明显快于输水管I内壁周围的慢流速区。由此,输水管I内中间的快流速区与周围的慢流速区之间因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输水管I内壁周围的慢流速区产生的高压力必然向中间的快流速区产生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压力差就是推动力,在推动力的作用下,使输水管I内的流体更快的流动,从而把输水管I内壁周围向中间转移的压力差转变为推动力来源,实现节约更多水资源和动力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流动的水资源足以满足作物需求。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扰流管101和支撑架,所述扰流管101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输水管I内的中轴位置;所述扰流管101的外壁为凹凸于扰流管101表面的扰流面204或螺旋扰流面204。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水流通道3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扰流条连接并支撑所述扰流条与所述水流通道3内。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管101为中空扰流管101,所述中空扰流管101的壳体上通过多个孔洞与所述输水管I内部相通。由上述描述可知,扰流装置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延长流体经过的路径,把流体流动时对输水管I向外的压力方向转变为向内的压力方向,就是将对输水管I内流体压力的方向改变,改变为指向输水管I中间的压力方向,输水管I与中轴位置的扰流装置之间形成压力差转移区,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加快流体的运动,不仅减少流体对输水管I内壁的流体压力,而且节省了用于驱动水流的动力输出,更进一步的节省了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所述水流通道3为矩形管状结构302、圆形管状结构303、球形结构或扁平状圆盘结构301。进一步的,所述水流通道3和/或所述输水管I内设有储水槽308,所述储水槽308上方设有挡板310,所述挡板310上设有多个直径小于所述水孔307的微孔。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输水管I的位置优选低于水流通道3,更低于地表,在下雨的时候能够通过矩形管状结构302、圆形管状结构303、球形结构或扁平状圆盘结构301等几何形状的水流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管、导管和水流通道,所述输水管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水流通道的壳体上设有多个供水流渗出的水孔;所述输水管内设有扰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义,
申请(专利权)人:朱晓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