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835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0:31
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属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筒主体中部内壁上设有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其与套筒主体内壁之间设有导向斜面;预制端套筒主体上设有定位螺栓,预制端钢筋通过定位螺栓进行轴向和径向固定;套筒主体采用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生产成本较低,其表面采用粗糙表面,保证了灌浆套筒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其内壁上还设有若干凸起环筋;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端口面上设有识别缺口,防止灌浆套筒在安装时被装反;预制端套筒主体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浆套筒与钢筋进行轴向对接时,能够自动实现精确的轴向控制,且能够自动实现径向定位,保证了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
本技术属于土建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O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对于建筑钢筋的连接,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钢筋连接方法,即绑扎法、焊接法及螺纹法。 采用绑扎法和螺纹法时,当构件钢筋的节点间隙比较小时,利用工具绑扎难度大,因此并不适合构件钢筋比较密集的节点钢筋连接,且施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同时骨架易变形。 采用焊接法时,同样不适合构件钢筋比较密集的节点钢筋连接,且焊接技术要求高,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加严重,焊接合格率不稳定。且焊接法耗能高,有时还受到施工条件限制,导致用电不规范,会给施工安全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建筑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钢筋连接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建筑施工要求了,在此背景下,领域内的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全新的钢筋连接方法,即利用灌浆套筒对钢筋进行连接,这种全新的钢筋连接技术最早出现于日本,并逐渐推广到全球。 灌浆套筒作为钢筋连接的核心件,包括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半灌浆套筒一端与钢筋采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钢筋采用灌浆连接,但是采用半灌浆套筒进行钢筋连接,存在劳动强度大,且钢筋与套筒的螺纹连接是否到位判断不直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且工程质量不易控制。而现有的全灌浆套筒虽然不再采用螺纹连接,但是钢筋与套筒进行轴向对接时,无法实现精确的轴向控制,且不具备径向定位功能,钢筋与套筒的定位精度极差,很难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当钢筋与灌浆套筒进行轴向对接时能够自动实现精确的轴向控制,且能够自动实现径向定位,保证了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所述套筒主体一端为现场浇注端,套筒主体另一端为预制端,所述第一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现场浇注端上,所述第二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预制端上,所述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均连接有灌浆引导管,在所述套筒主体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与套筒主体内壁之间设有导向斜面。 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的数量若干,且沿套筒主体内壁周向均布设置。 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端口与预制端钢筋、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端口与现场浇注端钢筋均采用间隙配合。 在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上还设置有定位螺栓孔,在定位螺栓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通过定位螺栓对预制端钢筋进行轴向和径向固定。 所述套筒主体采用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 为了保证全灌浆套筒与混凝土及灌浆料之间的锚固力,所述套筒主体内、外表面均采用粗糙表面。 为了防止全灌浆套筒在安装时被装反,在所述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端口面上设置有识别缺口。 在所述套筒主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环筋。 在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圈。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钢筋与灌浆套筒进行轴向对接时,能够自动实现精确的轴向控制,且能够自动实现径向定位,保证了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灌浆套筒在现场浇注端设计了识别缺口,防止灌浆套筒在安装时被装反;灌浆套筒采用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生产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灌浆套筒内、外表面采用粗糙表面设计,保证了灌浆套筒与混凝土及灌浆料之间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向视图; 图中,I一套筒主体,2—第一注浆口,3—第二注浆口,4一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5一导向斜面,6一灌楽引导管,7一定位螺检孔,8一定位螺检,9一预制端钢筋,10一现场饶注端钢筋,11 一密封圈,12 一凸起环筋,13 一识别缺口,14 一灌楽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1、第一注浆口 2及第二注浆口 3,所述套筒主体I 一端为现场浇注端,套筒主体I另一端为预制端,所述第一注浆口 2设置在套筒主体I的现场浇注端上,所述第二注浆口 3设置在套筒主体I的预制端上,所述第一注浆口 2及第二注浆口 3均连接有灌浆引导管6,在所述套筒主体I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4,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4与套筒主体I内壁之间设有导向斜面5。 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4的数量为3?6个,且沿套筒主体I内壁周向均布设置。 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I端口与预制端钢筋9、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I端口与现场浇注端钢筋10均采用间隙配合。 在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I上还设置有定位螺栓孔7,在定位螺栓孔7内安装有定位螺栓8,通过定位螺栓8对预制端钢筋9进行轴向和径向固定。 所述套筒主体I采用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 为了保证全灌浆套筒与混凝土及灌浆料之间的锚固力,所述套筒主体I内、外表面米用粗糖表面。 为了防止全灌浆套筒在安装时被装反,在所述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I端口面上设置有识别缺口 13。 在所述套筒主体I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环筋12。 在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I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圈11。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 安装全灌浆套筒前,需要先观察识别缺口 13来确定安装方向,防止套筒主体I被装反。 首先将预制端钢筋9插入预制端的套筒主体I内,直到预制端钢筋9的钢筋头部碰触导向斜面5,在导向斜面5的引导下顶紧到轴向限位引导挡块4上,预制端钢筋9安装到位,在导向斜面5作用下,预制端钢筋9的轴向和径向均自动定位,同时预制端的套筒主体I端口与预制端钢筋9之间已由密封圈11密封,最后拧紧定位螺栓8,使预制端钢筋9的轴向和径向位置被固定。 按照上述方式,将其他需要连接的预制端钢筋9与对应的全灌浆套筒连接好,再按照建筑设计要求配置安装到指定的预制构件模板内,截取适当长度的灌浆引导管6数量若干,将灌浆引导管6 —端分别插入第一注浆口 2、第二注浆口 3内,灌浆引导管6另一端必须伸出预制构件外80?100毫米,此时方可进入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注。 将配有全灌浆套筒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运到建筑施工对应部位后,再将对应部位的现场浇注端钢筋10依次插入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I内,现场浇注端钢筋10安装到位。 视建筑施工构件连接情况,通过第一注浆口 2 (或第二注浆口 3)的灌浆引导管6向套筒主体I内注入灌浆料14,直到灌浆料14充满套筒主体I内腔并从第二注浆口 3(或第一注浆口 2)流出,然后将第一注浆口 2和第二注浆口 3封闭,直到灌浆料14完全固化,即钢筋连接完成。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所述套筒主体一端为现场浇注端,套筒主体另一端为预制端,所述第一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现场浇注端上,所述第二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预制端上,所述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均连接有灌浆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主体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与套筒主体内壁之间设有导向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所述套筒主体一端为现场浇注端,套筒主体另一端为预制端,所述第一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现场浇注端上,所述第二注浆口设置在套筒主体的预制端上,所述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均连接有灌浆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主体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与套筒主体内壁之间设有导向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轴向限位引导挡块的数量若干,且沿套筒主体内壁周向均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端的套筒主体端口与预制端钢筋、现场浇注端的套筒主体端口与现场浇注端钢筋均采用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孙红张耀煌陈瑞三田璐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