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信号闪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799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向信号闪光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仅线路复杂、结构庞大、工艺性差、而且采样电阻经常烧坏,可靠性仍无保证的不足。其特征是三极管与精密电阻组成恒压源,获得数值仅为若干毫伏的基准电压,因而采样电压可大大降低。采样电阻R↓[s]与负载串联。采样电阻R↓[s]的阻值可降到数百毫欧以下,不易过载烧坏。直流电磁铁只需一对动合触点组,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可供控制汽车转向灯信号。(*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电子元器件和外壳组成的转向闪光灯信号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汽车转向灯信号的转向信号闪光器。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号为92237422.8名称为《电子转向——报警闪光器》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指示转向灯工作状态(是否损坏)的转向信号闪光器,其灯故障监测采用集成电路作为电压比较器。由于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利用三个分压电阻获得,使得基准电压数值较大(为若干伏特),相应要求提供较大数值的采样电压,方能由电压比较器对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进行比较。而每只转向灯损坏时导致的灯负载电流变化只有1安培左右,因而须串接数值较大的采样电阻,将电流变化转换为采样电压的变化。此采样电阻的阻值较大,极易烧坏,不仅无法用合金丝获得,而且由于采样电压过大,超过汽车工业标准对此类产品内部电压降的规定。为解决这两个缺陷,92237422.8号中国专利采用具有两对动合触点组的直流电磁铁,并要求这两对触点的吸合动作时间相差数毫秒。这在实际情况下很难保证。因此现有技术仅线路复杂、结构庞大、批量生产时工艺性差,而且可靠性仍无保证,采样电阻经常烧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采样电压很小、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转向信号闪光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三极管与精密电阻组成恒压源,获得数值仅为若干毫伏的基准电压,因而采样电压可大大降低。采样电阻Rs与负载(转向灯)串联,转向灯工作状态的变化将导致流经采样电阻Rs的电流变化,并由采样电阻转换为采样电压的变化。由三极管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将此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灯负载电流减小过多时,电压比较器输出状态翻转,相应控制指示灯(C2及C)熄灭。由于采用了以上电路设计,采样电阻Rs的阻值可降至数百毫欧以下,不易过载烧坏。直流电磁铁只需一对动合触点组,结构简单,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组成1、由三极管组成电压比较器;2、三极管与精密电阻产生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3、带保护的三极管驱动电路;4、由专用集成电路构成振荡电路;5、由振荡电路控制的直流电磁铁;6、采样电阻Rs。以上所有电子元器件和直流电磁铁以及金属插接件均集中装配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并安装在一个外壳中。金属插接件共有六个(代号分别为“49”、“49a”、“30b”、“C”、“C2”、“31”),排列为两排,可与相应的标准插座形成良好配合。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灯故障监测所需基准电压很小,因而采样电压也很小,采样电阻可以降到数百毫欧以下,不易过载烧坏,产品结构合理,可靠性高。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框图及外部电路接线图。图2是本技术之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结合图1,S1为报警开关,S2为转向信号开关。当S1在1位,S2在中立位置时,左右侧转向灯同时接通转向信号闪光器“49a”端。转向信号闪光器控制左、右侧转向灯同时闪烁,而指示灯C及C2常灭。此时为危险报警信号。当S1在0位,S2在R(或L)位置时,只有右侧(或左侧)转向灯与转向信号闪光器49a端接通,并由转向信号闪光器控制闪烁。当四只转向灯均正常工作时,C及C2均随转向灯同时闪烁;当只有三只转向灯正常工作时,C2常灭,C仍随转向灯同时闪烁;当只有两只转向灯正常工作时,C2及C均常灭。由此可根据指示灯C及C2的闪烁状态判断转向灯是否正常工作。此时为转向闪光信号。结合图2,采样电阻Rs串接在49端与30b端之间;集成电路U的2脚及6脚与49端相连;电阻R14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1脚之间;直流电磁铁的线圈J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3脚之间;电解电容C3串接在49端与集成电路U的4脚之间,且C3的正极与49端相连;电阻R13串接在集成电路U的4脚与5脚之间;电阻R15串接在49a端与集成电路U的8脚之间;集成电路U的7脚悬空。直流电磁铁的动合触点组串接在30b端与49a端之间,且动触点与49a端相连,静触点与30b端相连。电阻R1、R3、R5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7、R9依次串接在31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之间;电阻R1、R3的接点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与49端相连;电阻R3、R5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阻R7、R9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相连;其发射极与30b端相连,其基极与C1的正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三极管T5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电阻R11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R4、R6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8、R10依次串接在31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之间,电阻R2、R1的接点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49端相连,电阻R4、R6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阻R8、R10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相连,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相连,其发射极与30b端相连。其基极与C2的正极相连,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三极管T6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电阻R12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6的集电极相连。集成电路U为LZ2024或LZ1024或LZ5624或其它功能相同或相近的集成电路。三极管T1、T2、T3、T4、T5、T6均为PNP型可供控制汽车转向灯用。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信号闪光器,由电子元器件、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采样电阻Rs串接在49端与30b端之间,集成电路U的2脚及6脚与49端相连,电阻R14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1脚之间,直流电磁铁的线圈J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3脚之间,电解电容C3串接在49端与集成电路U的4脚之间,且C3的正极与49端相连,电阻R13串接在集成电路U的4脚与5脚之间,电阻R15串接在49a端与集成电路U的8脚之间,集成电路U的7脚悬空,直流电磁铁的动合触点组串接在30b端与49a端之间,且动触点与49a端相连,静触点与30b端相连,电阻R1、R3、R5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7、R9依次串接在31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之间,电阻R1、R3的接点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与49端相连,电阻R3、R5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阻R7、R9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电解电容C1的负级相连,其发射极与30b端相连,其基极与C1的正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三极管T5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电阻R11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R4、R6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8、R10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信号闪光器,由电子元器件、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采样电阻R↓[S]串接在49端与30b端之间,集成电路U的2脚及6脚与49端相连,电阻R↓[14]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1脚之间,直流电磁铁的线圈J串接在31端与集成电路U的3脚之间,电解电容C↓[3]串接在49端与集成电路U的4脚之间,且C↓[3]的正极与49端相连,电阻R↓[13]串接在集成电路U的4脚与5脚之间,电阻R↓[15]串接在49a端与集成电路U的8脚之间,集成电路U的7脚悬空,直流电磁铁的动合触点组串接在30b端与49a端之间,且动触点与49a端相连,静触点与30b端相连,电阻R↓[1]、R↓[3]、R↓[5]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7]、R↓[9]依次串接在31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之间,电阻R↓[1]、R↓[3]的接点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与49端相连,电阻R↓[3]、R↓[5]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阻R↓[7]、R↓[9]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电解电容C↓[1]的负级相连,其发射极与30b端相连,其基极与C↓[1]的正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三极管T↓[5]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电阻R↓[11]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R↓[4]、R↓[6]依次串接在C↓[2]端与31端之间,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电阻R↓[8]、R↓[10]依次串接在31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之间,电阻R↓[2]、R↓[4]的接点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49端相连,电阻R↓[4]、R↓[6]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阻R↓[8]、R↓[10]的接点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相连,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相连,其发射极与30b端相连,其基极与C↓[2]的正极相连,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与49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贵航集团天义电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