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珍海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7387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包括后轮,所述的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两个左右半轮分别同轴滑动在两根滑动轴上,两根滑动轴中间设有铰链转轴,两根滑动轴外端连接有L形驱动臂,两根L形驱动臂前端设有离合装置,两根滑动轴之间的夹角在L形驱动臂摆动下实现内倾或者外倾,外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中间移动实现合并,内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两边移动实现分离,车轮可以实现分离或者合并,电动车可以根据实际行驶环境在两轮状态和三轮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车市场新兴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便携式的电动车,比如站立式的两轮电动车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其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行驶时受地形限制小,可穿梭于狭小位置,而且因为两轮车结构受阻力相对三轮的小,具备较高的行驶速度,但是这类车也存在一定缺陷,就是平衡性相对欠缺,尤其是在繁忙的市区行驶,远不如三轮式的电动车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车轮可以实现分离或者合并,电动车可以根据实际行驶环境在两轮状态和三轮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包括后轮,所述的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两个左右半轮分别轴向滑动在两根滑动轴上,两根滑动轴中间设有铰链转轴,两根滑动轴外端连接有L形驱动臂,两根L形驱动臂前端设有离合装置,两根滑动轴之间的夹角在L形驱动臂摆动下实现内倾或者外倾,内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两边移动实现分离,外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中间移动实现合并。优选的,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而设的滑槽,滑槽连接有U形拨叉,U形拨叉两端分别滑动在滑槽内,U形拨叉转动时实现两个滑槽分离、合拢,滑槽外壁与所述的L形驱动臂前端固定。优选的,所述的U形拨叉连接有活动节,活动节上方连接一块踏板,U形拨叉两个端部设有滑轮。优选的,所述的滑动轴为花键滑动轴,左右半轮与滑动轴之间设有花键轴承。优选的,所述的左右半轮外侧设有刹车盘,刹车盘外侧设有防尘套。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电动车的前轮为驱动轮,后轮为从动轮,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两个左右半轮轴向滑动设于两根滑动轴上,两根滑动轴中间铰接,正常行驶时两根滑动轴位于同一直线,当离合装置驱动L形驱动臂前端离合时,L形驱动臂后端驱动两根滑动轴以铰链转轴为中心实现微小转动,最终两根滑动轴呈现内倾(内八字状)或者外倾(外八字状),当内倾时,两个左右半轮产生向两边滑动的分速度,从而自动将两个左右半轮分离,将整车切换到三轮状态,当外倾时,两个左右半轮产生往中心滑动的分速度,将两个左右半轮合并成一个后轮,从而将三轮状态重新切换到二轮状态,利用这个结构驾驶者可以根据实际驾驶环境来自行切换三轮、二轮状态,在繁忙的市区可以切换到三轮状态,增加低速时的稳定性,在路况较为顺畅时,切换到二轮状态,减少阻力,可以进一步提升驾驶速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电动车的整体三维示意图;附图2为电动车爆炸示意图;附图3为离合装置分离时的示意图;附图4为离合装置合拢时的示意图;附图5为倾角控制机构的俯视示意图;附图6为两根滑动轴内倾时示意图;附图7为两根滑动轴外倾时示意图;附图8为滑动轴处各零件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电动车包括前轮I与后轮,前轮为驱动轮,后轮为从动轮,所述的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2,两个左右半轮分别轴向滑动在两根滑动轴3上,两根滑动轴中间设有铰链转轴31,铰链转轴由两片U形金属块上、下铰接而成,U形上下两个侧翼相互贴合,增加上下面的承重载荷,两根滑动轴外端连接有L形驱动臂4,两根L形驱动臂前端设有离合装置,两根滑动轴之间的夹角由L形驱动臂驱动实现内倾或者外倾,外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中间移动实现合并,内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两边移动实现分离,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正常行驶时两根滑动轴位于同一直线,当离合装置工作时,两根滑动轴以中间铰接点,即铰链转轴31为中心实现微小转动,实现内倾(内八字状)或者外倾(外八字状),当内倾时,如图6所示,两个左右半轮产生向两边滑动的分速度,从而自动将两个左右半轮分离,将整车切换到三轮状态,当外倾时,如图7所示,两个左右半轮产生往中心滑动的分速度,将两个左右半轮合并成一个后轮,从而将三轮状态重新切换到二轮状态,利用这个结构驾驶者可以根据实际驾驶环境来自行切换三轮、二轮状态,在繁忙的市区可以切换到三轮状态,增加低速时的稳定性,在路况较为顺畅时,切换到二轮状态,减少阻力,可以进一步提升驾驶速度。结合图2至图5,两条L形驱动臂4对称而设,两根L形驱动臂前端中间连接离合装置,L形驱动臂后端与所述的滑动轴外端固定连接,L形驱动臂前端通过离合装置左右分离或者合拢,L形驱动臂前端左右移动时,L形驱动臂后端驱动滑动轴沿铰链转轴31转动,最终使两根滑动轴之间实现内倾或者外倾,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而设的滑槽51,滑槽连接有U形拨叉52,U形拨叉两端分别滑动在滑槽内,U形拨叉以中心转动时实现两个滑槽分离、合拢,具体参见图3和图4,图3中,U形拨叉水平放置,两个滑槽的位置被U型拨叉分离到最大位置,图4中,U形拨叉旋转一定角度,U形拨叉拨动两个滑槽往中间移动,将两个滑槽的距离缩小到最小,实现两个滑槽合拢,滑槽外壁与所述的L形驱动臂4前端固定,滑槽分离、合拢时驱动L形驱动臂前端分离、合拢,另外,为了驾驶者方便操作,所述的U形拨叉连接有活动节53,活动节上方连接一块踏板54,活动节与踏板之间连接有两根连杆,踏板左右踩动时驱动连杆传动到活动节,最终驱动U形拨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踏板上额外加装复位装置,能让驾驶者松开踏板后使得踏板恢复到最初位置,从而让U形拨叉也恢复初始位置,保证两根滑动轴恢复到同一直线,另外U形拨叉两个端部设有滑轮,滑轮可以减少U形拨叉与滑槽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的L形驱动臂下方设有电动车大梁6,电动车大梁主要起到承重支撑作用,L形驱动臂后端铰接在电动车大梁上,所述的前轮设于电动车大梁前方,前轮连接有电机及蓄电池,所述的电动车大梁上方为站台架7,站台架上设有矩形孔73,供踏板延伸出站台架顶部,站台架与电动车大梁之间设有减震器71及减震弹簧72,增加电动车的整车避震效果O优选的,所述的滑动轴为花键滑动轴,左右半轮与滑动轴之间设有花键轴承32,花键滑动轴保证轴向滑动顺畅,花键滑动轴上加抹润滑油,所述的左右半轮外侧设有刹车盘21,刹车盘外侧设有可伸缩的防尘套22,防尘套可以防尘,防止微尘进入花键滑动轴上,以避免花键轴承在花键滑动轴上滑动时发生卡死现象。另外,本方案中额外增加三轮状态的限速功能,所述的两个L形驱动臂与滑动轴铰接处设有磁铁9,所述的铰链转轴两侧壁上也设有磁铁9,磁铁均连接有开关线,左右半轮离合时分别所述的磁铁分别与刹车盘或花键轴承相吸,当左右半轮往两边移动靠近最大边缘处时,刹车盘与L形驱动臂后端的磁铁相吸,限速开关启动,可以让整车处于较慢速度,提高稳定性,当左右半轮往中间移动时,花键轴承与铰链转轴上的磁铁相吸,此时限速开关解除,恢复到正常速度行驶,增加二轮行驶的速度。所述的滑动轴和L形驱动臂内设有供开关线穿过的线槽,开关线内置在线槽内防止老化,也能避免一些路面硬物撞击,提高安全性。以上仅就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与以上实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包括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2),两个左右半轮分别轴向滑动在两根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车轮分离式调节结构,包括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包括两个左右半轮(2),两个左右半轮分别轴向滑动在两根滑动轴(3)上,两根滑动轴中间设有铰链转轴(31),两根滑动轴外端连接有L形驱动臂(4),两根L形驱动臂前端设有离合装置,两根滑动轴之间的夹角在L形驱动臂摆动下实现内倾或者外倾,内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两边移动实现分离,外倾时两个左右半轮往中间移动实现合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珍海
申请(专利权)人:祝珍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