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布洛芬消旋体或右旋体的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该缓释胶囊由胶囊内容物、胶囊壳及缓释衣层组成,所述的胶囊内容物是将布洛芬与水溶性填充剂混匀后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湿法制粒而成,所述的缓释衣层包裹于胶囊壳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释胶囊具有药物释放平稳且完全、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使用制剂车间常用设备即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布洛芬消旋体或右旋体的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布洛芬的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布洛芬(Ibuprofen)为一种白色粉末,熔点74-77℃,极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该药物的分子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结构式如下: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目前,有13种剂型被列入我国非处方药品目录,是制剂品种最多的OTC解热镇痛药之一。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布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三个甲类产品之一。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右旋布洛芬是布洛芬的S(+)-异构体,1994年在奥地利上市,活性为左旋体的160倍,外消旋体的1.6倍。目前,上市的布洛芬制剂有片剂、分散片、咀嚼片、颗粒、胶囊、干混悬、缓释片、缓释胶囊、缓释混悬液、搽剂、栓剂等多种剂型。布洛芬的生物半衰期短(1.8-2h),需要频繁给药,口服长期用药可导致消化不良、恶心、腹痛、烧心等副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多用于其缓释制剂,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其与普通片相比,不仅能够持久发挥疗效,而且副作用低,同时使用方便,病人顺应性高。专利CN102114011B公开了一种布洛芬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主药布洛芬、空白丸芯、润滑剂、粘合剂、稀释剂组成,主要采用层积上药制备而成。专利CN102961339A公开了一种含布洛芬微丸的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先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所用原料:布洛芬25-35份、乳糖3-10份、微晶纤维素1-5份、羟丙甲纤维素1-5份、药用乙醇10-15份,再经过混料,喷入粘合剂制微丸,得到布洛芬缓释制剂。专利CN102228441B公开了一种右旋布洛芬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该右旋布洛芬缓释微丸由空白丸芯、药物层和外层包衣组成。专利CN102526000B公开了一种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胶囊内填充有微丸,微丸由丸芯和包裹于丸芯外的四层材料构成,四层材料由内到外依次为:内隔离层、包衣层I、包衣层II和包衣层III,丸芯、内隔离层、包衣层I、包衣层II和包衣层III各自的组成如下:丸芯为药用辅料;内隔离层为硬脂酸;包衣层I为包衣混合物;包衣层II含包衣混合物与硬脂酸;包衣层III为包衣混合物;所述包衣混合物由右旋布洛芬和聚维酮K30组成。以上专利技术以离心制粒层积上药、流化床喷雾上药等方法制备布洛芬微丸,并辅以缓释包衣层来达到控制药物缓慢释放的目的,缓释释放机制主要还是传统的骨架型释药或膜控型释药,通过骨架扩散、包衣膜扩散或二者的联合应用控制药物的扩散速率,从而达到缓效效果。这些方法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同时存在重现性差、收率低和微丸圆整度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性。专利CN102423490B是以类水滑石为主体,以布洛芬为插层客体,将布洛芬组装到类水滑石层间制得缓释制剂,其中:所述布洛芬的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为该纳米杂化物的5%-66%。该专利技术制备的杂化物缓释效果较差,2h药物即可完全释放,且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甲酰胺为第二类溶剂,中国药典2010年规定应该限制使用。专利CN102697761B公开了一种布洛芬缓释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药用级多孔二氧化硅将布洛芬载入其孔道,并辅以丙烯酯树脂进行包覆。该专利技术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需使用减压干燥等制剂车间不常用设备设备,不利于制剂工业化大生产;使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正己烷、二氯甲烷或他们的混合物,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释放平稳且完全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洛芬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该缓释胶囊由胶囊内容物、胶囊壳及缓释衣层组成,所述的胶囊内容物是将布洛芬与水溶性填充剂混匀后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湿法制粒而成,所述的缓释衣层包裹于胶囊壳上。对上述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所述的水溶性填充剂选自蔗糖、甘露醇、乳糖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80、泊洛沙姆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缓释衣层由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组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缓释衣层中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的重量用量比为1:(0.1-0.3):(0.1-0.3)。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其中的活性成分布洛芬可以是布洛芬的消旋体,也可以是药理活性更强的布洛芬S(+)-异构体。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布洛芬与水溶性填充剂混合均匀,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制粒,过筛,干燥,整粒,得胶囊内容物;(2)将步骤(1)制备的胶囊内容物充填至胶囊壳中,得布洛芬速释胶囊;(3)称取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加入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得缓释包衣液,备用;(4)将步骤(2)制备的布洛芬速释胶囊加入包衣锅中,预热至35-38℃,喷入步骤(3)制备的缓释包衣液进行包衣,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上述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的技术参数做进一步的优化,其中步骤(1)中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4%-2.0%;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缓释包衣液中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的重量用量比为1:(0.1-0.3):(0.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具有如下优点和显著进步性:(1)乙基纤维素为非pH依赖性的水不溶性缓释材料,不受胃肠道环境的影响,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够平稳释药;(2)以羟丙基纤维素作为致孔剂,除了能够调节合理的释药速率外,还可以提高缓释衣层膜的延展性,起到了增塑剂的效果,避免了增塑剂的使用;(3)由于布洛芬水溶性较差,缓释制剂经常存在最终释药不完全的现象,本专利技术使用水溶性填充剂及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药物的亲水性;同时水溶性填充剂还作为渗透压物质,溶于水后所形成的渗透压能够促进药物从致孔剂形成的微孔中释放,保证释药完全,生物利用度高;(4)制备工艺简单,使用制剂车间常用设备即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制备工艺,达到了接近渗透泵制剂的缓释效果,具有较高的工业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对比例1-2制备的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曲线图;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曲线图;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不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可以对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制备(一)内容物处方布洛芬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洛芬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该缓释胶囊由胶囊内容物、胶囊壳及缓释衣层组成,所述的胶囊内容物是将布洛芬与水溶性填充剂混匀后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湿法制粒而成,所述的缓释衣层包裹于胶囊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洛芬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该缓释胶囊由胶囊内容物、胶囊壳及缓释衣层组成,所述的胶囊内容物是将布洛芬与水溶性填充剂混匀后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湿法制粒而成,所述的缓释衣层包裹于胶囊壳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80、泊洛沙姆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缓释衣层由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组成,所述的缓释衣层中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的重量用量比为1:(0.1-0.3):(0.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填充剂选自蔗糖、甘露醇、乳糖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洛芬是布洛芬的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孙巧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