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670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案,解决了无线充电设备设计厚重,发射端仅能对应单一接收端的问题,提高了设备无线充电的实用性。其方法为:通过无线充电适配器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电容极板与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电容极板正确对位,构成完整接收电容并与第一电感线圈、整流电路组成接收器,与无线充电发射源磁谐振耦合,接收无线充电发射源发送的电能;再经整流电路整流后为待充电设备负载提供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多采用电容耦合技术实现能量传输,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组合形成的电容器将能量传递到接收侧。然而此方案大多需要将接收侧电路中的线圈集成在待充电设备中,同时目前的紧耦合方案还要加入屏蔽磁片,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厚度,还增加了设备的重量,而一些无线充电配件,如手机的无线充电外壳保护套,必须在保护套上加入电源接口与手机进行物理连接,才能实现充电,也导致了保护套体积的增大;此外现有技术进行无线充电时发射端与接收端必须一一对应,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解决了无线充电设备设计厚重,且一个发射端只能对应单一接收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实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源;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容极板与第二电容极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第三电容极板与第四电容极板,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源包括:高频电源、发射电容与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构成具有预设谐振频率的发射谐振网络,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构成接收谐振网络;若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满足磁谐振条件,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接收电能,所述电能通过所述整流电路,由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为待充电负载进行充电供电。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数量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数量相等。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补偿电容,用于调整所述接收谐振网络的谐振频率;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之间;或者,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之间,又或,所述补偿电容并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容极板与第二电容极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用于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第三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第四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构成接收谐振网络,若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满足磁谐振条件,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接收电能。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还包括:补偿电容,用于调整所述接收谐振网络的谐振频率;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之间。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第三电容极板与第四电容极板,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用于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的第一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的第二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三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四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的第一电感线圈构成接收谐振网络,若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满足磁谐振条件,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接收电能,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为待充电负载进行充电供电。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还包括:补偿电容,用于调整所述接收谐振网络的谐振频率;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之间,又或,所述补偿电容并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源,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源包括:高频电源、发射电容与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用于构成具有预设谐振频率的发射谐振网络,以便于与一个或多个由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构成的接收谐振网络进行磁谐振耦合传输电能。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适配器,所述无线充电适配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适配器还包括: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源。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和负载;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适配器、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源,以及一个或多个如第六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或者,如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适配器和一个或多个如第六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源;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容极板与第二电容极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第三电容极板与第四电容极板,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源包括:高频电源、发射电容与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构成具有预设谐振频率的发射谐振网络,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构成接收谐振网络;若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满足磁谐振条件,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接收电能,所述电能通过所述整流电路,由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为待充电负载进行充电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源;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容极板与第二电容极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第三电容极板与第四电容极板,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在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且极板间距在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源包括:高频电源、发射电容与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容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构成具有预设谐振频率的发射谐振网络,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构成接收谐振网络;若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满足磁谐振条件,所述接收谐振网络从所述发射谐振网络接收电能,所述电能通过所述整流电路,由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为待充电负载进行充电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数量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数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补偿电容,用于调整所述接收谐振网络的谐振频率;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之间;或者,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极板之间,或,所述补偿电容串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容极板之间,又或,所述补偿电容并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之间。4.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容极板与第二电容极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极板用于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第三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极板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第四电容极板在对位正确时组成第二电容;所述对位正确包括: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超张玉超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