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廉东根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夜间会车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622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夜间会车自动控制装置,由光信号放大电路、自动警告电路、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闪光电路、会车监视电路等组成。做为传感器的三个光敏管装在一个球形透镜内,球形透镜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汽车上。每个光敏管的监视角度不同。在夜间会车150米的地方,能自动启闭远光灯、近光灯,延迟时间8至10秒;只有对面45度至50度夹角内汽车灯光,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做成单独的,为已使用的车装配;也可安装在未出厂的汽车中。(*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汽车照明自动控制装置。机动车夜间行驶、会车时、根据交通规则、双方司机在150米左右主动交替关闭远光灯,开启小灯,以较低速度行驶,确保行车安全。会车时现有车辆基本全部用手控或脚控进行操作,即麻烦有时来不及或者忘记操作,或现场特殊情况而委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直接损失很多,如强光引起暂时性失明,影响视力,心里上的不良作用,增加事故率等。科学证明强光也是一种公害。目前人们专利技术了一些专利技术产品,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了车灯的自动控制。如申请号892027002,”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申请号89209379、X,机动车逻辑功能自动变光器都解决了车灯的控制问题,也安全可靠。但是元器件太多,造价高,电路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有的功能不全。所以不同路面、不同车速及互相自控的时间精度、照灭、照开距离、目标选择等方面都有一定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车会车灯光控制装置的不足而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矛四款的规定而设计的一种结构合理,电路简单、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可靠、应变能力强、不受会车时间、地点、场合限制、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的汽车夜间会车灯自动控制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当迎面汽车在150米距离,为本车利用对面光线,光敏管D1接收到光信号,光信号放大电路工作,对信号进行放大,当信号达到一定值时由DW1、R3、BG3组成的电子开关线路工作并对延时电容器C1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执行电路工作J1的常闭触点吸断、由J1-1打向J1-2,远光灯DY灭,DJ近光灯亮。在在光信号放大电路、自动警告电路、会车监视电路的输入端接有三个各自独立的光敏管D2、D3、D5。三个光敏管与球形透镜、塑料外壳为一整体,D1位于球形透镜的中心线上,D3在D1的右侧相邻,D3在D1的右侧距离较远,光信号放大电路与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用W1电位器串联连接,调整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电流Ib3的大小,C1并接在控制执行电路与会车监视电路上。光信号放大电路是由D1、W1、R1、R2、C6组成、自动警告电路是由D3、D4、J2、BG6、C7组成、闪光电路是由BG7、BG8、R6、R7、R8、R9、R10、J2-2、C5组成,C5与R6串联构成正反馈,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由DW1、R3、BG3、R4、C4、BG4、BG5、D2、J1组成,控制执行电路是由J1、J1-1、J1-2、R5、DY、DJ组成。电源沪波电路是由C2、C3、DW2、R5组成。附图说明图1a为球形透镜正面图。图1b为球形透镜侧面半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方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1-球形透镜、2-外壳、D1、D3、D5-光敏管、4-固定孔、5-电源沪波电路、6-光信号放大电路、7-自动警告电路、8-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9-闪光电路、10-控制执行电路、11-会车监视电路、K-本技术开关、K2-本技术手动、自动开关。BG1-8为三极管、C-为电容、DW为稳压管、R-为电阻、D2、D4为二极管、J1、J2继电器、DY-远光灯、DJ-近光灯、W-可可调电位器、“+”、“-”接汽车电源。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评述。夜间当迎面汽车在150米左右,开着远光大灯驶来时,光信号放大电路的D1光敏管接收到信号,经BG1与BG2复合管放大,当BG2的发射极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由DW1、R3、BG3组成的电子开关电路开始工作,对C1充电,信号经R4加到复合放大管BG4、BG5的输入极BG4的基极上,经BG5的集电极到J1,继电器动作。由J1-1打到J1-2近光灯DJ壳。同时延时电路,延时8至10秒钟。当对面汽车从左侧行驶过去的一瞬间,对面车的光线被,球形透镜中D3光敏管接收到光信号,电容C1被短路放电,延时电路的BG5集电极无输出,而释放继电器J1此时常闭触点J1-1接通远光灯DY亮,常开触点J1-2断开,近光灯DJ熄灭,会车完毕。R9、C5、R6、BG9、R7、J2-2BG8、R10构成闪光电路。C5、R6构成了正反馈,使闪光电路经BG8的集电极输出每分钟60次频率的脉冲信号。当对面行驶而来的汽车由于多种原因在100米内没有关闭远光灯时,自动警告电路的D3光敏管接收到光信号,经BG6放大,同时把信号加到继电器J2,J2动作,J2-1吸断,J2-2常开触点吸合。把闪光电路每分钟60次频率的脉冲信号加到了BG4的基极,从而使J1-1、J1-2两个触点,交替地吸合、吸断;远光灯DY与近光灯DJ交替的每分钟60次的闪亮,提醒对方汽车驾驶员关闭远光灯。如果电路出现故障,不能使用。驾驶员可用手动开关K2,操作远光灯DY、近光灯DJ交替闪亮。平时K1开关是合上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三个光敏管装在一个球形透镜内,球形透镜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汽车上。每个光敏管的监视角度不同,目标选择准确,调试方便。元器件采用分立式,器件少,成本低,修理方便。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光信号放大电路的光敏管只有对面45度至50度夹角内的汽车灯光对本技术起作用。适用于12伏系列和24伏系列的各类车。若双方汽车均装备本技术,则可实现车灯的自动控制,从而能大大提高会车的安全系数。本技术可做成单独的,为已使用的车装配;也可安装在未出厂的汽车中。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夜间会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它是由1-球型透镜、2-塑料外壳、光敏管-D1、D3、D5、5-电源沪波电路、6-光信号放大电路、7-自动警告电路、8-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9-闪光电路、10-控制执行电路、11-会车监视电路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光信号放大电路、自动警告电路、会车监视电路的输入端接有三个各自独立的光敏管D1、D3、D5,三个光敏管与球形透镜、塑料外壳为一整体,D1位于球形透镜的中心线上,D3在D1的右侧相邻、D3在D1的右侧距离较远,6与8电路、用W1电位器串联连接调整8电路电流Ib3的大小,C1并接在10与11电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夜间会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光信号放大电路是由D1、W1、R1、R2、C6组成、自动警告电路是由D3、D4、J2、BG6、C7组成、闪光电路是由BG7、BG8、R6、R7、J2-2、C5、R10、R8、R9组成、C5与R6串联构成正反馈,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由DW1、R3、BG3、R4、C1C4、BG4、BG5、D2、J1组成、控制执行电路是由J1、J1-1、J1-2、R5、DY、DJ组成。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夜间会车自动控制装置,由光信号放大电路、自动警告电路、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闪光电路、会车监视电路等组成。做为传感器的三个光敏管装在一个球形透镜内,球形透镜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汽车上。每个光敏管的监视角度不同。在夜间会车150米的地方,能自动启闭远光灯、近光灯,延迟时间8至10秒;只有对面45度至50度夹角内汽车灯光,对本技术起作用。本技术可做成单独的,为已使用的车装配;也可安装在未出厂的汽车中。文档编号B60Q1/04GK2072038SQ9021688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廉东根 申请人:廉东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夜间会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它是由1-球型透镜、2-塑料外壳、光敏管-D↓[1]、D↓[3]、D↓[3]、5-电源沪波电路、6-光信号放大电路、7-自动警告电路、8-电子开关及延时电路、9-闪光电路、10-控制执行电路、11-会车监视电路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光信号放大电路、自动警告电路、会车监视电路的输入端接有三个各自独立的光敏管D↓[1]、D↓[3]、D↓[5],三个光敏管与球形透镜、塑料外壳为一整体,D↓[1]位于球形透镜的中心线上,D↓[3]在D↓[1]的右侧相邻、D↓[3]在D↓[1]的右侧距离较远,6与8电路、用W↓[1]电位器串联连接调整8电路电流I↓[b]↑[3]的大小,C↓[1]并接在10与11电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东根
申请(专利权)人:廉东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