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95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6:27
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由电源区、实验区和元器件区组成,所述电源区位于实验箱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三项交流电源区、直流电源区和函数信号发生器;所述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右侧;所述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操作时,电源区为实验操作提供电源;实验区便于学生们进行元器件间配置和实验线路搭建;元器件区用于排放元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构造合理,既便于教师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又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元器件,识别各种元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能进行电子技术教学演示和实际操作训练的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元器件均已固定在实验板上,甚至很多实验装置在线路板上只标注元器件的符号,且把元器件封装在实验箱里,操作者根本无法看到元器件,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根据实验板上的元器件符号和电路原理图机械地进行连线,导致学生虽然做了不少实验,但对元器件仍识别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和创新能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研宄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从而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用于教师授课时教学演示,既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元器件,又方便学生们实际操作训练。本技术由电源区、实验区和元器件区组成,所述的电源区位于实验箱的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三项交流电源区、直流电源区和函数信号发生器;所述的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的右侧;所述的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的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的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所述的单项交流电源区提供10V,24V电源;所述的直流电源区提供+15V\-15V、0?30V连续可调直流电源;所述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波信号;所述的三项交流电源区提供三项交流电源;所述连接线插孔为四个,位于元器件插孔一上下左右的位置,且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通过背面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分立元件为相互独立的封装长方体结构,并在长方体的上表面标注元器件的符号、规格及型号,长方体的下面为白色绝缘板,元器件引脚由此引出。采用上述结构后,电源区为实验操作提供电源;实验区便于学生们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元器件间的配置和实验线路的搭建,能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线路和元器件均采用插孔连接,更换元器件和连线简单方便,同时又不损坏元器件;元器件区用于排放元器件,编排有序,寻找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构造合理,组装便捷,制作容易,成本低,操作方便,既便于教师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又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元器件,识别各种元器件,且方便学生们独立完成元器件间的配置和线路的搭建工作,便于学生们掌握元器件连接的基本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阻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阻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阻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阻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分立元件三极管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分立元件三极管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分立元件三极管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分立元件三极管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容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分立元件二极管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解电容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照明灯的俯视图。图14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稳压二极管的俯视图。图15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热敏电阻的俯视图。图16为本技术分立元件场效应管的俯视图。图17为本技术分立元件电感的俯视图。图18为本技术分立元件可控硅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中,由电源区1、实验区2和元器件区3组成,所述的电源区位于实验箱4的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5、三项交流电源区6、直流电源区7和函数信号发生器8 ;所述的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的右侧;所述的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的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的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所述的单项交流电源区提供10V、24V电源;所述的直流电源区提供+15V\-15V、0?30V连续可调直流电源;所述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波信号;所述的三项交流电源区提供三项交流电源;所述连接线插孔为四个,位于元器件插孔一上下左右的位置,且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通过背面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如图2-图9所示,所述的分立元件为相互独立的封装长方体结构,并在长方体的上表面标注元器件的符号、规格及型号,长方体的下面为白色绝缘板,元器件引脚由此引出。分立元件包括尺寸较小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二极管、照明灯、敏感电阻等,和尺寸较大的电子元器件,如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带铁芯的电感等。实施方式:实训时,首先根据实训具体内容在元器件区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按照实训线路将选择好的元器件插入实验区合适的元器件插孔二的位置,然后将连接导线插入元器件四周任一连接线插孔上,并连接电源区相应的电源信号。【主权项】1.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由电源区、实验区和元器件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区位于实验箱的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三项交流电源区、直流电源区和函数信号发生器;所述的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的右侧;所述的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的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的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项交流电源区提供10V、24V电源;所述的直流电源区提供+15V\-15V、0?30V连续可调直流电源;所述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波信号;所述的三项交流电源区提供三项交流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插孔为四个,位于元器件插孔一上下左右的位置,且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通过背面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立元件为相互独立的封装长方体结构,并在长方体的上表面标注元器件的符号、规格及型号,长方体下面为白色绝缘板,元器件引脚由此引出。【专利摘要】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由电源区、实验区和元器件区组成,所述电源区位于实验箱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三项交流电源区、直流电源区和函数信号发生器;所述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右侧;所述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操作时,电源区为实验操作提供电源;实验区便于学生们进行元器件间配置和实验线路搭建;元器件区用于排放元器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构造合理,既便于教师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又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元器件,识别各种元器件。【IPC分类】G09B23-18【公开号】CN204288641【申请号】CN201420872194【专利技术人】李宗宝, 沈玉梅 【申请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由电源区、实验区和元器件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区位于实验箱的左侧,包括单项交流电源区、三项交流电源区、直流电源区和函数信号发生器;所述的实验区为按规律和距离排列的元器件插孔一和连接线插孔,实验区位于实验箱的右侧;所述的元器件区位于实验箱的下部,提供多个元器件插孔二,且元器件插孔二之间的距离与实验区元器件插孔一之间的距离相同,多种透明封装的分立元件排放在此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宝沈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