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946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包括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的一端设有N接线端口、P接线端口和E接线端口,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设有N接线座、P接线座和E接线座,N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P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棕连接线,E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绿或黄连接线,第二蓝连接线连接第一电连接头,第一棕连接线连接第二电连接头,第一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一电连接片,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棕连接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接触弹片,接触弹片横截面呈V型,三个电连接头在插接时,接触弹片会死死的卡紧插座,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各个电线连接不会出现间隙性接触不良的现象,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线束,特别涉及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
技术介绍
汽车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在主线束上连接有许多另一端连接到不同汽车部件上的分支线束,传统的连接方法是将分支线束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线束连接,由于焊接工艺和焊料的差别,会导致各种电气性能问题,从而影响信号传递的稳定性,长久使用,不利于汽车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插接稳定、可以确保各个电线连接不会出现间隙性接触不良的现象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通过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包括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设有N接线端口、P接线端口和E接线端口,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设有与N接线端口电连接的N接线座、与P接线端口电连接的P接线座和与E接线端口电连接的E接线座,所述N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所述P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棕连接线,所述E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绿或黄连接线,所述第二蓝连接线连接第一电连接头,所述第一棕连接线连接第二电连接头,所述第一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一电连接片,所述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棕连接线,所述第二棕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三电连接头,所述第一蓝连接线连接第四电连接头,所述第四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三棕连接线,所述第三棕连接线端部设有第五电连接头。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绿或黄连接线,所述第二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设有第二电连接片。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电连接头、第三电连接头和第五电连接头上均设有两片相互对应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横截面呈V型。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三棕连接线通过第一外绝缘套包裹在一起,所述第二蓝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棕连接线通过第二外绝缘套包裹在一起。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源插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三角形安装片,所述三角形安装片上设有一螺钉孔。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棕连接线与所述第四电连接头的连接端设有镀锡层。作为本技术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通过平焊固定在所述N接线座上,所述第一绿或黄连接线通过平焊固定在所述E接线座上,所述第一棕连接线通过平焊固定在所述P接线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的第二电连接头、第三电连接头和第五电连接头上均设有两片相互对应的接触弹片,接触弹片横截面呈V型,三个电连接头在插接时,接触弹片会死死的卡紧插座,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各个电线连接不会出现间隙性接触不良的现象,连接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源插座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接触弹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名称:1、电源插座2、N接线座3、P接线座4、E接线座5、第一蓝连接线6、第二蓝连接线7、第一棕连接线8、第一绿或黄连接线9、第一电连接头10、第二电连接头11、第一电连接片12、第二棕连接线13、第三电连接头14、第四电连接头15、第三棕连接线16、第五电连接头17、第二绿或黄连接线18、第二电连接片19、接触弹片20、第一外绝缘套21、第二外绝缘套22、三角形安装片23、螺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包括电源插座1,电源插座I的一端设有N接线端口、P接线端口和E接线端口,电源插座I的另一端设有与N接线端口电连接的N接线座2、与P接线端口电连接的P接线座3和与E接线端口电连接的E接线座4,N接线座2上插接有第一蓝连接线5和第二蓝连接线6,P接线座3上插接有第一棕连接线7,E接线座4上插接有第一绿或黄连接线8,第二蓝连接线6连接第一电连接头9,第一棕连接线7连接第二电连接头10,第一绿或黄连接线8端部连接第一电连接片11,第一电连接头9上设有第二棕连接线12,第二棕连接线12端部连接第三电连接头13,第一蓝连接线5连接第四电连接头14,第四电连接头14上设有第三棕连接线15,第三棕连接线15端部设有第五电连接头16。优选的,第一电连接头9上设有第二绿或黄连接线17,第二绿或黄连接线17端部设有第二电连接片18。优选的,第二电连接头10、第三电连接头13和第五电连接头16上均设有两片相互对应的接触弹片19,接触弹片19横截面呈V型。优选的,第一蓝连接线5和第三棕连接线15通过第一外绝缘套20包裹在一起,第二蓝连接线6和第二棕连接线12通过第二外绝缘套21包裹在一起。优选的,电源插座I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三角形安装片22,三角形安装片22上设有一螺钉孔23。优选的,第一蓝连接线5和第二棕连接线12与第四电连接头14的连接端设有镀锡层。优选的,第一蓝连接线5和第二蓝连接线6通过平焊固定在N接线座2上,第一绿或黄连接线8通过平焊固定在E接线座4上,第一棕连接线7通过平焊固定在P接线座3上。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主权项】1.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包括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设有N接线端口、P接线端口和E接线端口,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设有与N接线端口电连接的N接线座、与P接线端口电连接的P接线座和与E接线端口电连接的E接线座,所述N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所述P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棕连接线,所述E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绿或黄连接线,所述第二蓝连接线连接第一电连接头,所述第一棕连接线连接第二电连接头,所述第一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一电连接片,所述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棕连接线,所述第二棕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三电连接头,所述第一蓝连接线连接第四电连接头,所述第四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三棕连接线,所述第三棕连接线端部设有第五电连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绿或黄连接线,所述第二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设有第二电连接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头、第三电连接头和第五电连接头上均设有两片相互对应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横截面呈V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三棕连接线通过第一外绝缘套包裹在一起,所述第二蓝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棕连接线通过第二外绝缘套包裹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三角形安装片,所述三角形安装片上设有一螺钉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棕连接线与所述第四电连接头的连接端设有镀锡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通过平焊固定在所述N接线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交流电控制线束,包括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设有N接线端口、P接线端口和E接线端口,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设有与N接线端口电连接的N接线座、与P接线端口电连接的P接线座和与E接线端口电连接的E接线座,所述N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蓝连接线和第二蓝连接线,所述P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棕连接线,所述E接线座上插接有第一绿或黄连接线,所述第二蓝连接线连接第一电连接头,所述第一棕连接线连接第二电连接头,所述第一绿或黄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一电连接片,所述第一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二棕连接线,所述第二棕连接线端部连接第三电连接头,所述第一蓝连接线连接第四电连接头,所述第四电连接头上设有第三棕连接线,所述第三棕连接线端部设有第五电连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浩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