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新华专利>正文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295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包括淋水总管和分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总管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连接孔,并在连接孔处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所述与连接孔连通的所有分支管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淋水总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水泵连通,所述分支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所述淋水总管连接孔连通,所述分支管向下曲面分布有淋水孔。采用本装置的蒸发式冷凝器具有装置不易堵塞、布水均匀不留死角,并减少冷却水循环量,降低水泵的运行能耗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淋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蒸发式冷凝器淋水装置普遍采用喷嘴或淋水盘两种结构形式。采用喷嘴结构装置的优点:水压高,不易造成堵塞。缺点:①喷淋易出现死角;②喷嘴间需形成一定的水量重叠,导致蒸发式冷凝器表面水膜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蒸发传热效率;③无法控制水量的有效分布,部分水量实际未能分布到有效换热表面而直接回落到水箱,增加了水泵的运行功耗。采用淋水盘结构装置的优点:可准确控制水量的有效分布到各换热表面。缺点:①完全靠水本身重力淋下,基本无水压,盘底淋水孔易堵塞;②需保证淋水盘有一定的液面高度,否则淋水会出现大面积死角,淋水盘装置对水量要求相当大,势必大大增加水泵的运行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对蒸发式冷凝器淋水装置的结构型式作进一步改进,确保装置不易堵塞、布水均匀不留死角,并减少冷却水循环量,降低水泵的运行能耗。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包括淋水总管和分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总管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连接孔,并在连接孔处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所述与连接孔连通的所有分支管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淋水总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水泵连通,所述分支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所述淋水总管连接孔连通,所述分支管向下曲面分布有淋水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连通后的分支管中心轴与所述淋水总管中心轴垂直,且其中心轴均在同一水平面内或处于不同水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另一连接口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三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另两个连接口分别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且与同一连接装置连通的两个分支管中心轴处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淋水总管上与所述连接孔相对一侧相同位置也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连通后的分支管中心轴与所述淋水总管中心轴垂直,且其中心轴均在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另一连接口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分支管上分布的淋水孔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淋水孔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条缝形和其它异形状中的一种。 采用本专利方案得到的蒸发式冷凝器淋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采用各分支管平行布置,分别与淋水总管相连接,形成密闭结构,淋水总管同时起到压力平衡作用,确保各分支管出水均匀分布到蒸发式冷凝器换热表面,形成连续稳定水膜,且成膜厚度均匀,有效提升换热效率。 (2)采用传统淋水盘布水装置的蒸发式冷凝器空气流向与水流方向垂直通过,换热效率低,会产生飞水问题,而采用本专利结构淋水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可实现空气流与水流相向逆流通过,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还不会出现飞水。 (3)采用传统喷嘴装置的蒸发式冷凝器喷淋易出现死角,喷嘴间会形成一定的水量重叠,导致蒸发式冷凝器表面水膜厚度不均匀,无法控制水量的有效分布,而采用本专利结构淋水装置蒸发式冷凝器淋水孔可沿换热表面密集分布,实现针对性布水,不致出现水量重叠,布水均匀的同时可获得连续均匀水膜,循环水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图一; 图2是本技术较佳之侧视图一; 图3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图二 ; 图4是本技术较佳之侧视图二 ; 图5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图三; 图6是本技术较佳之侧视图三; 图7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图四; 图8是本技术较佳之侧视图四; 图9是本技术用于蒸发式冷凝器较佳之正面截面图; 图10是本技术用于蒸发式冷凝器较佳之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和侧视图一,包括淋水总管7、分支管8、连接装置9和淋水孔10,分支管8通过连接装置9与淋水总管7连接,并平行均匀分布于淋水总管7下方两侧,分支管8 一侧设有淋水孔10,在使用时,淋水总管7和分支管8的中心轴处于不同水平面。 实施例二: 图3和图4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和侧视图二,包括淋水总管7、分支管8、连接装置9和淋水孔10,分支管8通过连接装置9与淋水总管7连接,并平行均匀分布于淋水总管7下方一侧,分支管8 一侧设有淋水孔10,在使用时,淋水总管7和分支管8的中心轴处于不同水平面。 实施例三: 图5和图6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和侧视图三,包括淋水总管7、分支管8、连接装置9和淋水孔10,分支管8通过连接装置9与淋水装置7连接并平行均匀分布于淋水总管7两侧,分支管8 一侧设有淋水孔10,在使用时,淋水总管7和分支管8的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实施例四: 图7和图8是本技术较佳之正视和侧视图四,包括淋水总管7、分支管8、连接装置9和淋水孔10,分支管8通过连接装置9与淋水装置7连接,并平行均匀分布于淋水总管7 —侧,分支管8 一侧设有淋水孔10,在使用时,淋水总管7和分支管8的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实施例五: 图9和图10是本技术用于蒸发式冷凝器较佳之正面和侧面截面图,包括排风机1、淋水装置2、蒸发式冷凝器3、进风口 4、循环水箱5和水泵6,水泵6出水口与淋水装置2连通,进水口与循环水箱5连通,淋水装置2包括淋水总管7、分支管8、连接装置9,淋水装置2水平旋转在蒸发式冷凝器3正上方,分支管8与淋水总管7之间通过连接装置9连接,进风口 4设置于蒸发式冷凝器3下方两侧,排风机I设置于淋水装置2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包括淋水总管和分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总管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连接孔,并在连接孔处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所述与连接孔连通的所有分支管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淋水总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水泵连通,所述分支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一端与所述淋水总管连接孔连通,所述分支管向下曲面分布有淋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包括淋水总管和分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总管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连接孔,并在连接孔处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所述与连接孔连通的所有分支管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淋水总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 一端与水泵连通,所述分支管一端是盲管或设有堵头,其开口 一端与所述淋水总管连接孔连通,所述分支管向下曲面分布有淋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连通后的分支管中心轴与所述淋水总管中心轴垂直,且其中心轴均在同一水平面内或处于不同水平面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另一连接口与所述分支管一端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朱新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