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291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该振动试验工装包括底部固定块(1)和工装主体(3),所述工装主体(3)的两端均设有沉孔(32)用于降工装主体(3)固定在振动台上;工装主体(3)包括一楔形块(31),该楔形块(31)上设有后视镜固定块(2),用于安装内后视镜(4)进行振动试验。该振动试验工装能够满足不同方向上振动试验,同时可以通过更换后视镜固定块(2)满足不同类型内后视镜(4)的振动试验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
本技术涉及后视镜振动试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主机厂普遍要求内后视镜在怠速时,内后视镜必须在3个方向上满足振动可靠性,但现有技术中。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14864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成品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包括固定座、振动试验架、振动试验设备和振动试验设备工作台。首先将振动试验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振动试验设备工作台上,接下来将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振动试验架上,然后将成品后视镜卡在固定座上并有螺栓进行锁紧,最后打开振动试验设备的开关,振动试验设备工作台做径向振动带动成品后视镜进行振动。该振动试验工装可以同时对多个成品后视镜进行振动试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振动试验工装只能对后视镜的晃动或下垂进行振动试验,不能有效地对后视镜各个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试验。 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100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复合振动试验工装装置,包括底座和凹台;底座的底部有梳齿,上表面有凹台,凹台的形状与试验器件底部形状匹配。振动试验时,符合振动试验工装装置于振动台上并压板固定;试验器件与凹台螺钉固定,通电后,振动台上,复合振动试验工装和试验器件固定为一体,完成振动试验;温度试验时,底座底部的梳齿用于散热,完成温度循环试验和常温下的散热测试试验。但是该工装每次只能对一个器件进行试验,而且对形状不同的器件进行振动试验时需要不同的振动试验工装,降低了工作效率;该振动试验工装只能对后视镜的晃动或下垂进行振动试验,不能有效地对后视镜各个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振动试验工装能够满足不同方向上振动试验,同时可以通过更换后视镜固定块满足不同类型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要求。 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包括底部固定块和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包括一楔形块,该楔形块上设有后视镜固定块。对内后视镜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将工装主体放置在振动台上,然后将固定螺钉与沉孔进行配合,从而将工装主体固定在振动台上。接下来将后视镜固定块放置在楔形块上,最后将内后视镜4安装在后视镜固定块上,对内后视镜进行振动试验。 优选的是,所述工装主体的两端均设有沉孔。对内后视镜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将工装主体放置在振动台上,然后将固定螺钉与沉孔进行配合,从而将工装主体固定在振动台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度为25° -4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度为2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度为4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度为3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底部固定块的侧面开有螺纹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底部固定块通过固定螺钉与工装主体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工装主体按照X、Y和Z方向布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工装主体按照X方向布置时与内后视镜的镜片平行。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工装主体按照Y方向布置时与内后视镜的镜片垂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工装主体按照Z方向布置时与内后视镜的镜片的宽度方向垂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拆分图。 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X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平行的侧视图。 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X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平行的主视图。 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Y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垂直的侧视图。 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Y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垂直的主视图。 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Z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主视图。 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Z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号: 底部固定块I,螺纹孔11,固定螺钉12,后视镜固定块2,工装主体3,楔形块31,沉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所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振动试验工装能够满足不同方向上振动试验,同时可以通过更换后视镜固定块2满足不同类型内后视镜4的振动试验要求。 如图2所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拆分图。该振动试验工装包括底部固定块I和工装主体3,所述工装主体3包括一楔形块31,该楔形块31上设有后视镜固定块2。对内后视镜4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将工装主体3放置在振动台上,然后将固定螺钉12与沉孔32进行配合,从而将工装主体3固定在振动台上。接下来将后视镜固定块2放置在楔形块31上,最后将内后视镜4安装在后视镜固定块2上,对内后视镜4进行振动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装主体3的两端均设有沉孔32。对内后视镜4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将工装主体3放置在振动台上,然后将固定螺钉12与沉孔32进行配合,从而将工装主体3固定在振动台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25° -40°。通过试验证明楔形块31的倾斜角为25° -40°时,能够更好地对内后视镜4进行振动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固定块I的侧面开有螺纹孔11。通过该螺纹孔11将底部固定块I与工装主体3连接在一起,在对内后视镜4进行不同方向进行振动试验时可以通过底部固定块I进行固定工装主体3的摆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固定块I通过固定螺钉12与工装主体3连接在一起。 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中工装主体3按照X、Y和Z方向布置。其采用三个实施方式,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3、图4所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X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平行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装主体3按照X方向布置时与内后视镜4的镜片平行。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Y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垂直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装主体3按照Y方向布置时与内后视镜4的镜片垂直。 实施例3 如图7、图8所示,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的图1中工装主体按照Z方向布置时与后视镜的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包括底部固定块(1)和工装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3)包括一楔形块(31),该楔形块(31)上设有后视镜固定块(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包括底部固定块(I)和工装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3)包括一楔形块(31),该楔形块(31)上设有后视镜固定块(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3)的两端均设有沉孔(3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25° -40°。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25°。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40°。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内后视镜的振动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1)的倾斜角度为3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飞廖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