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790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通过在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了拔风管,与进风管配合使用,由于拔风管中热气不断上升,从而不断吸进外界冷空气,达到对润滑液自然风冷却的目的,由于不使用任何能源,达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丝的制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金属丝的制作领域,需要通过对较粗的金属丝进行拉拔,通过拔丝机将其逐渐拉长变细。在金属丝的拉伸过程中需要润滑液对其进行润滑,润滑液在润滑过程中,吸收了金属线拉拔过程中与模具挤压产生的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到50至70度,从而需要对润滑液进行降温处理,当降温到40度以下,以进行循环使用。但现有的润滑液降温处理主要是通过水、冷冻液为介质的换热器,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能耗也较大,既污染环境又耗时耗力,且降温效果有限。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拔丝润滑液降温效果差,能耗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无纺布。优选的,所述进风管数量为12个,所述进风管平行设置。优选的,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优选的,所述观察窗设有两个,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拔风管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拔风管为锥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了拔风管,与进风管配合使用,由于拔风管中热气不断上升,从而不断吸进外界冷空气,达到对润滑液自然风冷却的目的,由于不使用任何能源,达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容器本体;2为拔风管;3为进液管;4为出液管;5为过滤装置;6为分液板;7为进风管;8为弯头;9为泵;10为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1、拔风管2、进液管3、出液管4、过滤装置5、分液板6、进风管7、弯头8和泵9,所述容器本体I顶部设有拔风管2,所述容器本体I 一侧设有进液管3,进液管3连接车间内的热的润滑液,将热的润滑液导入到容器本体I内;另一侧设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的进液口上设有泵9,出液管4连接车间内的润滑液的储罐,备用。所述进液管3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5,所述过滤装置5为过滤网或无纺布,对润滑液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过滤装置5下部设有分液板6,分液板6能够将进入的润滑液进行分散,均匀分布在分液板6上,并从分液板6边缘排下,所述进风管7设于所述分液板6下部,所述进风管7通过弯头8与外界相通。从进风管7进入的外界空气正对润滑液的下降液面,通过自然风对润滑液进行降温处理。更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7数量为12个,8个为较粗管道,4个为较细管道,所述进风管7平行设置。根据容器本体I的尺寸设计,多个进风管7能够使自然风分布均匀,降温效果好。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观察窗10,所述观察窗10设于所述容器本体I的顶端。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窗10观察容器本体I内情况,及时进行监测温度变化。所述观察窗10设有两个,所述观察窗10设于所述拔风管2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拔风管2为锥形。能够显著提高拔风速度和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为:热的润滑液通过进液管3导入到容器本体I内,通过过滤装置5对润滑液进行过滤,然后排放在分液板6上,将润滑液进行分散,润滑液从分液板6边缘排下,设置在分液板6下部的进风管7直吹润滑液,对润滑液通过自然风降温;热气通过拔风管2向上排风,带动外界空气不断进入到容器本体I内进行降温,实现了自然进风的过程;降温后的润滑液通过出液管4导入到车间内的储罐内,备用。由于拔风管2的热风和外界冷空气之间形成的气压差,使降温过程自动完成,减少了能源消耗,零排放、零污染。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无纺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数量为12个,所述进风管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设有两个,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拔风管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管为锥形。【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通过在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了拔风管,与进风管配合使用,由于拔风管中热气不断上升,从而不断吸进外界冷空气,达到对润滑液自然风冷却的目的,由于不使用任何能源,达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IPC分类】B21C9-00【公开号】CN104525596【申请号】CN201410802633【专利技术人】韩凤起, 邱铁龙, 姚锡福, 邱鹏, 杜昌坡, 张锡哲 【申请人】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凤起邱铁龙姚锡福邱鹏杜昌坡张锡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