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混流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168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混流塔,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筒和外筒,外筒套设于内筒的外部,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形空腔,且外筒的顶部与内筒的外壁密封连接;内筒的上部设置有一次烟气进气口和二次烟气进气口,外筒上设置有出气口;内筒的下端的高度低于出气口的下端的高度;从一次烟气进气口进入内筒的一次含尘烟气和从二次烟气进气口进入内筒的二次含尘烟气能依次流经内筒的底端、所述环形空腔和出气口排至外筒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混合电炉一次烟气与二次烟气,也可以分离烟气中较大颗粒的粉尘;避免电炉一次除尘和二次烟气由于混合不均即进入除尘器而造成的设备毁坏等事故,可使电炉烟气除尘系统运行更加平稳、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炉除尘系统的烟气混流塔,特别是一种能够使一次烟气和二次烟气均匀混合的烟气混流塔。
技术介绍
电炉除尘系统通常采用的是炉内排烟和屋顶罩排烟相结合的烟气捕集方式,也称为电炉一次烟气排烟和二次烟气排烟相结合的排烟方式。一次烟气在经过烟气冷却设备降温后可达到300°C,而布袋除尘器的滤袋的耐温一般只有130°C,因此一次和二次系统的烟气须并联汇合,以满足一次烟气降温的需要。如果一次烟气与二次烟气汇合点的位置距离布袋除尘器的入口较近,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让一次、二次烟气充分混合降温,就会对后续的除尘系统产生破坏,轻则烧毁布袋除尘器的滤袋,影响除尘效果,重则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电炉除尘系统设计时需要设置烟气混流塔。烟气混流塔设置在布袋除尘器进口前的除尘管道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烟气混流器来实现一次烟气和二次烟气的混合,它是在布袋除尘器的入口前的除尘管道内部安装旋流式导流叶片,通过导流叶片使烟气产生旋转运动,以达到电炉一次烟气、二次烟气混合的目的。但是电炉一次烟气和二次烟气的混合不充分,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烟气混流器不能充分混合电炉一次烟气和二次烟气且混合效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气混流塔,能够使电炉一次烟气和二次烟气充分混合降温后再进入布袋除尘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混流塔,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筒和外筒,外筒套设于内筒的外部,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形空腔,且外筒的顶部与内筒的外壁密封连接;内筒的上部设置有一次烟气进气口和二次烟气进气口,外筒上设置有出气口 ;内筒的下端的高度低于出气口的下端的高度;从一次烟气进气口进入内筒的一次含尘烟气和从二次烟气进气口进入内筒的二次含尘烟气能依次流经内筒的底端、所述环形空腔和出气口排至外筒的外部。一次烟气进气口设于内筒上部的侧壁上,一次烟气进气口设置在外筒的外部,一次烟气进气口为筒形,一次烟气进气口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二次烟气进气口位于内筒的上端,二次烟气进气口设置在外筒外,二次烟气进气口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二次烟气进气口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出气口位于外筒的上部,出气口为方筒形,出气口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锥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外筒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与内筒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与内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连接部的底面的直径重合。外筒的底部密封连接有锥形的灰斗,灰斗的底端朝上顶端朝下,灰斗的底部设置有卸灰口。灰斗的壁面上设置有人孔,人孔设置有能开启闭合的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充分混合电炉一次烟气与二次烟气,也可以分离烟气中较大颗粒的粉尘;避免电炉一次除尘和二次烟气由于混合不均即进入除尘器而造成的设备毁坏等事故,可使电炉烟气除尘系统运行更加平稳、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筒,11.一次烟气进气口,12.二次烟气进气口,2.外筒,21.出气口,3.灰斗,31.卸灰口,32.人孔,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烟气混流塔,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筒I和外筒2,外筒2套设于内筒I的外部,外筒2和内筒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且外筒2的顶部与内筒I的外壁密封连接;内筒I的上部设置有一次烟气进气口 11和二次烟气进气口 12,外筒2上设置有出气口 21 ;内筒I的下端的高度低于出气口 21的下端的高度;从一次烟气进气口11进入内筒I的一次含尘烟气和从二次烟气进气口 12进入内筒I的二次含尘烟气能依次流经内筒I的底端、所述环形空腔和出气口 21排至外筒2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安装在布袋除尘器入口前,一次含尘烟气与二次含尘烟气分别通过一次烟气进气口 11和二次烟气进气口 12进入内筒I,在内筒I的上部汇合后自上而下流动,混合后的含尘烟气由内筒I的底部进入到外筒2,此时气流方向发生改变,流速降低,一次含尘烟气与二次含尘烟气可充分混合降温;充分混合后的含尘烟气由外筒2上部的出气口 21排出,进入到后面的布袋除尘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次烟气进气口 11设于内筒I上部的侧壁上,一次烟气进气口 11设置在外筒2的外部,一次烟气进气口 11为筒形,一次烟气进气口 11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一次烟气进气口 11能与炉内排烟的排烟管法兰连接。二次烟气进气口 12位于内筒I的上端,二次烟气进气口 12设置在外筒2外,二次烟气进气口 12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二次烟气进气口 12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二次烟气进气口 12能与屋顶罩排烟的排烟管法兰连接。出气口 21位于外筒2的上部,出气口 21为方筒形,出气口 21外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出气口 21能与布袋除尘器法兰连接。其中,外筒2的顶部设置有锥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外筒2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与内筒I的外壁密封连接。当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的内筒I与外筒2的尺寸较大时,为了保证所述连接部与内筒I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与内筒I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如图3所示,其中,加强筋4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连接部的底面的直径重合。在外筒2的底部还密封连接有锥形的灰斗3,灰斗3的底端朝上顶端朝下,灰斗3的底部设置有卸灰口 31。含尘烟气在上述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气流方向改变及重力等作用下,烟气中的粗颗粒粉尘会沉降落入到灰斗3中被收集,然后由卸灰口 31排出。灰斗3的壁面上设置有人孔32,人孔32设置有能开启闭合的门,便于维护检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从构造上看还可以作为烟尘预分离器,可以分离烟气中较大颗粒的粉尘。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通过改变含尘气体流动方向、降低含尘气体流速,使得一次烟气与二次烟气充分混合降温,以实现专利技术目的。该设备具有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率的混合电炉一次烟气与二次烟气、占地面积小及压力损失小的优点;同时,这种烟气混流塔配置灵活方便,可以连接不同方向的管路,使用范围广泛;而且,它还具有将高浓度含尘气体进行预除尘作用和环境工程中气固分离装置的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烟气混流塔垂直落地安装,占地面积小,配置灵活方便与除尘管道连接,使用范围较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主权项】1.一种烟气混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混流塔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筒(I)和外筒(2),外筒⑵套设于内筒⑴的外部,外筒(2)和内筒⑴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混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混流塔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筒(1)和外筒(2),外筒(2)套设于内筒(1)的外部,外筒(2)和内筒(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且外筒(2)的顶部与内筒(1)的外壁密封连接;内筒(1)的上部设置有一次烟气进气口(11)和二次烟气进气口(12),外筒(2)上设置有出气口(21);内筒(1)的下端的高度低于出气口(21)的下端的高度;从一次烟气进气口(11)进入内筒(1)的一次含尘烟气和从二次烟气进气口(12)进入内筒(1)的二次含尘烟气能依次流经内筒(1)的底端、所述环形空腔和出气口(21)排至外筒(2)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革谷万胜瞿华任乐刘红娟袁志明郝景章柴凤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泽宇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