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柱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211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桅柱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级桅柱,每两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实现升降,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桅柱均由三根桅柱组成,同一级的三根桅柱外接一个同心圆,大致均匀分配布置,互相之间大致成120度,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刚性连接组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以实现同步升降,处在同一角度位置的各级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且组成一组,所述的每两级桅柱之间的传动连接是通过使处于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实现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桅柱升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桅柱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级桅柱,每两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实现升降,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桅柱均由三根桅柱组成,同一级的三根桅柱外接一个同心圆,大致均匀分配布置,互相之间大致成120度,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刚性连接组成一个三桅桅柱的刚性体,以实现同步升降,处在同一角度位置的各级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且组成一组,所述的每两级桅柱之间的传动连接是通过使处于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实现的。所述的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连接梁和连接板实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连接梁通过连接板与桅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互相叠放,每组的最下一级的桅柱都与一个钢制冷弯槽钢紧固连接,并固定在一个钢制的底座上,以此将最下一级的三根桅柱组成一个刚性体,最上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刚性连接部件实现,刚性连接部件设置在三根桅柱围成的空间内,最下一级桅柱和最上一级桅柱之间的各级桅柱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连接梁和连接板实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连接梁通过连接板与桅柱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的厚度不同,桅柱的级数越高,连接板越薄,连接梁越短,以实现由各级桅柱组成的各级刚性体之间的套叠。自下数第二级开始,到上数第二级止,每两级的连接板厚度相同。所述的桅柱共有八级,其中,第八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在桅柱内侧固定连接的刚性连接部件组成一个三桅桅柱的刚性体。所述的桅柱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中央空心的断面形状。所有的所述的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同一级的各个桅柱的连接梁和连接板的结构形状基本上相同。所述的第二至第七级桅柱的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桅柱的外侧面。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带来的优点是由于每一级桅柱由三根桅柱组成,受力更合理均匀,升降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同步,并且在最大高度时保持最佳的稳定效果,较两桅升降装置升降高度、稳定性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各个方向上的抵抗侧向荷载的性能基本上一致,不存在特别虚弱的受力方向。最外一级的桅柱与冷弯等边槽钢固定连接并固定在一个钢制的底座上,使其有一个稳固的基础。第一级桅柱由第一级第一根桅柱11、第一级第二根桅柱21和第一级第三根桅柱31组成。第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无连接梁。第一级的第一根桅柱11、第一级第二根桅柱21和第一级第三根桅柱31分别与第一冷弯槽钢10、第二冷弯槽钢20和第三冷弯槽钢30紧固连接,而且这些冷弯槽钢分别将与其相应的桅柱包起来,并固定在一个钢制的底座104上。同时,第一级即最下一级的三根桅柱与应急通讯车的车体固定连接并座在车体内,所以无需连接梁即已经将它们组成了一个刚性体。而且通过冷弯槽钢和钢制的底座,进一步增强升降装置的刚度,从而提高稳定性,增加最大升起高度。第二级桅柱由第二级第一根桅柱12、第二级第二根桅柱22和第二级第三根桅柱32组成。第二级连接板302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第二级梁2通过连接板302把这三根桅柱固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使它们可以同步升降。第三级桅柱由第三级第一根桅柱13、第三级第二根桅柱23和第三级第三根桅柱33组成。第三级连接板303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第三级梁3通过连接板303把这三根桅柱固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使它们可以同步升降。以此类推直到第七级桅柱。第四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第四级梁4和六个第四级连接板304连接成一个刚性体。第五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第五级梁5和六个第五级连接板305连接成一个刚性体。第六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第六级梁6和六个第六级连接板306连接成一个刚性体。第七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第七级梁7和六个第七级连接板307连接成一个刚性体。级数越高连接板越薄,连接梁越短,以此实现各级桅柱组成的各级刚性体之间套叠,便于升降。其中第二级连接板302和第三级连接板303的厚度相同,第四级连接板304和第五级连接板305的厚度相同,第六级连接板306和第七级连接板307的厚度相同。第八级桅柱由第八级第一根桅柱18、第八级第二根桅柱28和第八级第三根桅柱38组成。设置在三根桅柱围成的空间内的刚性连接部件8把这三根桅柱固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使它们可以同步升降。处在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互相叠放,每两级桅柱之间通过链轮和链条组成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桅柱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级桅柱,每两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实现升降,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桅柱均由三根桅柱组成,同一级的三根桅柱外接一个同心圆,大致均匀分配布置,互相之间大致成120度,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刚性连接组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以实现同步升降,处在同一角度位置的各级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且组成一组,所述的每两级桅柱之间的传动连接是通过使处于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实现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连接梁和连接板实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连接梁通过连接板与桅柱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一组的各级桅柱之间互相叠放,每组的最下一级的桅柱都与一个钢制冷弯槽钢紧固连接,并固定在一个钢制的底座上,以此将最下一级的三根桅柱组成一个刚性体,最上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刚性连接部件实现,刚性连接部件设置在三根桅柱围成的空间内,最下一级桅柱和最上一级桅柱之间的各级桅柱的三根桅柱之间的刚性连接通过连接梁和连接板实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每一个桅柱两个侧面,连接梁通过连接板与桅柱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的厚度不同,桅柱的级数越高,连接板越薄,连接梁越短,以实现由各级桅柱组成的各级刚性体之间的套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自下数第二级桅柱开始,到上数第二级桅柱止,每两级的连接板厚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柱共有八级,其中,第八级的三根桅柱通过三根在桅柱内侧固定连接的刚性连接部件组成一个三桅桅柱的刚性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柱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中央空心的断面形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的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同一级的各个桅柱的连接梁和连接板的结构形状基本上相同。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桅柱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至第七级桅柱的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桅柱的外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桅柱升降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装置的稳定性差的问题,特别是承受各个方向的侧向荷载的性能大小不一致的缺陷。包括至少两级桅柱,每两级桅柱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实现升降,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桅柱均由三根桅柱组成,同一级的三根桅柱外接一个同心圆,大致均匀分配布置,互相之间大致成120度,每一级的三根桅柱之间刚性连接组成一个三根桅柱的刚性体,以实现同步升降,处在同一角度位置的各级桅柱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断面形状。优点是:升降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同步,升降高度、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日姜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广平机床齿轮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