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少华专利>正文

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84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包括:前轮、减震器、转向装置、车箱、车架、发动机、后桥、操纵机构、电器系统等,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一个翻斗自卸机构,该机构包含,一个设置在车箱与后桥间的能翻转车箱的翻转装置,一组将车架和翻转装置滑动联接在一起的车架联接部件,一组确定后桥和车架间相对位置、保证后桥动力、推力、制动力正常传递的后桥联接部件及尾灯回转部件。其结构紧凑,功能多,价廉,翻转装置可使车箱翻转45°或90°,车架机械悬挂减震性好,后桥联接可靠,制动性能好,减少了动力消耗。(*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机械,尤其是一种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近年来,运输三轮车已迅速发展成为城乡短途运输的一种重要机具。但现有车型制动性能不够理想,重载时,由于钢板弹簧的变形或推力杆的摆动,引起后桥轮轴中心后移,制动间隙变小,增加了行车附加阻力和动力消耗。如果增加预留间隙,又产生空车制动灵敏度下降,滑行距离延长的缺陷。在满足运输作业要求方面,因为是固定式车箱,不能翻斗、增加了卸车劳动强度、降低了运输工作效率。虽然有部分液压自卸车,因增加液压装置,成本较高,在结构简单的运输三轮车上推广,受到条件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制动灵敏,具有翻斗自卸功能的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本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包括前轮、减震器、转向装置、车箱、车架、驾驶座、发动机、联体后桥(或减速器、后桥),操纵机构,电器系统等,其特征在于在车箱下边、车架尾部及后桥三者之间,设置有一个翻斗自卸机构,该机构包含,一个设置在车箱与后桥之间的能将车箱翻转90°或45°的翻转装置,一组将车架和所述翻转装置滑动联接在一起的车架联接部件,一组确定后桥和车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后桥的动力、推力、制动力正常传递的后桥联接部件。所述的90°翻转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于车箱9底面的车箱底架10,它是由两根纵梁和若干根横梁构成的长方形框架,其前横梁上有复位固定销和锁紧手柄,在前横梁和第二横梁间固定有带木条的纵梁,该木条在底架10与车架8间起缓冲作用。一个“ ”形托架11,其由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组成,在纵梁两端下面设置有2付前、后板簧吊耳20、21,在中心横梁下面设置有两个车架吊耳19,它通过其纵梁尾端的两个绞耳41与所述的车箱底架10铰连联接;两个通过托架11下的前、后板簧吊耳安装在托架下的钢板弹簧12;固定在所述的钢板弹簧12底面的两个转动板簧座13,转动板簧座13的轴承孔与后桥37的后桥壳间隙配合;该装置能依次以后桥轮轴轴心和托架11的绞耳轴心为转动中心,进行两个45°翻斗运动。所述的45°翻转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于车箱9底面的车箱底架10,它是由两根纵梁和若干根横梁构成的长方形框架,其前横梁上有定位固定销和锁紧手柄,在前横梁和第二横梁间纵向固定有带木条的纵梁,在纵梁下面还设置有两付前、后板簧吊耳20、21,在中心横梁下面设置有两个车架吊耳19;两个通过车箱底架10的前、后板簧吊耳安装在底架10下的钢板弹簧12;固定在所述钢板弹簧12底面的两个转动板簧座13,转动板簧座13的轴承孔与后桥37的后桥壳间隙配合;该装置能以后桥轮轴轴心为中心进行45°翻斗运动。所述的车架联接部件如下构成车架(8)由上、下车架和立柱组成,用钢管制成的上车架的左右纵梁中部分别装有两个滑动定位座16,纵梁尾端管口上方装有滚轮组18,伸缩杆17与滚轮组18接触,并安装在纵梁尾部管内,两伸缩杆17的尾部与所述的托架11的车架吊耳19活动联接,当所述的车箱底架10的复位固定销与滑动定位座16的定位孔配合时,同时锁紧手柄,车箱底架10和车架8被水平固定成一体。所述的后桥联接部件由装于车架8尾部立柱横孔中的推力转轴22,推力杆23、固定于后桥37的后桥壳上的推力制动板24、制动轴31、制动臂30、后制动拉杆29、制动转臂27及前制动拉杆26等组成,推力杆23的末端通过推力小轴25安装于推力制动板24的末端,推力杆23的前端穿过推力转轴23大端的孔中由双螺母固定,推力制动板24为一倒置的直角梯形板,其前上角装有限位板,其前下角装有制动轴31,后制动拉杆29通过制动臂30与推力板24联接,前、后制动拉杆26、29通过制动转臂27联接。上述的三轮车还可以包括一组保护尾灯在卸车时不与地面相碰的尾灯回转部件,它由固定在上车架尾端的导槽板32、装于导槽板32的导向槽中的导柱33、活动装于车箱底架10尾部的带安装限位板的尾灯轴35、固定于所述安装限位板上的尾灯板36、装于尾灯板36与车箱底架10间的灯板弹簧40、安装在导柱33与尾灯板36之间的尾灯联杆34等组成,当车箱处于水平位置时,尾灯板36处于下垂位置,当车箱底架10向后翻转时,联杆34使尾灯板36自动向内收起。所述的三轮车的后桥37是现有后桥(包括联体后桥和单体后桥)的改进型,其后桥壳两端原钢板弹簧固定处是圆柱段,两圆柱段用于和转动板簧座13的轴承孔间隙配合,两圆柱段的内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推力制动板24。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90°翻斗自卸机构运动简图;图3是其45°翻斗自卸机构运动简图;图4是其90°翻斗自卸机构的车箱底架10和托架11装配主视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其后桥联接部件和车架联接部件和车架联接部件主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其45°翻斗自卸机构的车箱底架10主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如附图所示本三轮车的整体结构,其翻斗自卸机构的翻转装置,车架联接部件和后桥联接部件,以及其尾灯回转部件上文已详述,不再赘述。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各部分的运动过程。图1示出了90°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的整体结构。图中1前轮、2减震器、3前挡泥、4挡风板焊合、5转向装置、6转向斜梁、7座椅、8车架、9车箱、10车箱底架、11托架、12单肖孔钢板弹簧、13转动板簧座、14托架、15压紧板、37(联体式)后桥、38后轮、39发动机、41绞耳。图2、图3示出了90°和45°翻斗自卸机构的运动简图。两图中8车架、10车箱底架、11托架、12单肖孔钢板弹簧、13转动板簧座、16滑动固定座、17伸缩臂、18滚轮组、19车架吊耳、20前板簧吊耳、21后板簧吊耳、22推力转轴、23推力杆、24推力制动板、25推力小轴、26前制动拉杆、27制动转臂、28活动肖轴、29后拉杆、30制动臂、31制动轴、32导槽板、33导柱、34尾灯拉杆、35尾灯轴、36尾灯板、37后桥(轮轴中心)、38后轮、40灯板弹簧。90°翻转装置自卸详见图2、图1所示。图中因车箱9固定在车箱底架10上面一起运动,故暂且略去。车箱底架10与位于下面的托架11绞接于f点(绞耳41轴心)车架吊耳19、前板簧吊耳20、后板簧吊耳21分别固定在托架11中心横梁和两根纵梁面上,(见图4、5)单肖孔钢板弹簧12与前板簧吊耳20绞接于A1点,与后板簧吊耳21滑动联接于A2点,转动板簧座13是一个对开式滑动轴承座,它固定在单肖孔钢板弹簧12底面中心,其轴承孔与后桥壳上的相应的圆柱段间隙配合。当车箱处于装载运输状态时,车箱底架10和托架11与车架8平行,分别处于MM位置和NN位置,车箱底架10前端用滑动固定座16与车架8联接在一起。滑动固定座16可以沿车架8上纵梁移动,能适应钢板弹簧变形引起车箱底架10与上纵梁相对位置的变化。卸载时、取掉后车箱板,打开滑动固定座16的锁紧装置,抬起车箱底架10前端,带动托架11、单肖孔钢板弹簧12、转动板簧座13、一起围绕后桥37轮轴轴心,进行第一次翻斗运动,到M′M′位置时,尾端着地,卸载角45°左右,这时大部份物料集中到车箱尾部和地面上重心后移,前端很轻,将车向前移一段适当的距离,再次推动车箱底架10前端,以着地点为中心,进行第二次翻斗,到M″M″位置时卸载角90°可将剩余的物料卸完。为作图清晰,图中M″M″位置是从尾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斗自卸运输三轮车,包括:前轮、减震器、转向装置、车箱、车架、驾驶座、发动机、联体后桥(或减震器、后桥),操纵机构,电器系统等,其特征在于:在车箱下边、车架尾部及后桥三者之间,设置有一个翻斗自卸机构,该机构包含,一个设置在车箱与后桥之间的能将车箱翻转90°或45°的翻转装置,一组将车架和所述翻转装置滑动联接在一起的车架联接部件,一组确定后桥和车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后桥的动力、推力、制动力正常传递的后桥联接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冯少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