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548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包括锥套,第二弹簧夹头与所述锥套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第一弹簧夹头通过转接套与所述锥套相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第一弹簧夹头、第二弹簧夹头、锥套及转接套实现了对不同直径轴类零件的快速更换及安装,避免以往需要配套夹头或需要重新定位中心基准问题的情况,省时省力,具有配合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高、夹紧定位能力可靠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包括锥套,第二弹簧夹头与所述锥套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第一弹簧夹头通过转接套与所述锥套相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第一弹簧夹头、第二弹簧夹头、锥套及转接套实现了对不同直径轴类零件的快速更换及安装,避免以往需要配套夹头或需要重新定位中心基准问题的情况,省时省力,具有配合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高、夹紧定位能力可靠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专利说明】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
本技术涉及夹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加工大批量的轴类零件时需要保证对零件装夹的快捷、简单、方便、以及配合和重复定位性能好,因此采用弹簧夹头来满足上述要求,现有结构的弹簧夹头均只能对应一种尺寸的轴类零件的夹持与加工,当需要对不同直径的轴类精简加工时,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弹簧夹头来满足加工需要,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有效实现了对不同直径轴类零件的快速转换,并且具有配合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包括锥套,第二弹簧夹头与所述锥套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第一弹簧夹头通过转接套与所述锥套相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锥套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基体,沿所述基体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凸缘与所述基体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锥套内依次开有沉孔、第一安装孔、第一配合孔、螺纹孔及第二配合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以2个为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基体上;所述螺纹孔为3个、也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凸缘上; 所述转接套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一圆柱部及圆锥部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转接套内部开有互为连通的第三配合孔及内锥孔,多个第二安装孔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转接套上; 所述第一弹簧夹头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二圆柱部、过渡部及第一外锥部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第二圆柱部内开有第一内螺纹孔,在过渡部及第一外锥部内开有互为连通的第一贯通孔及第一夹持孔;多个第一长槽沿圆周方向均布于第一弹簧夹头的外周; 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的内径小于第一贯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夹持孔的内径; 所述第二弹簧夹头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三圆柱部及第二外锥部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第二弹簧夹头内开有按序连通的第二内螺纹孔、第二贯通孔、第二夹持孔及第三夹持孔;多个第二长槽沿圆周方向进步于所述第二弹簧夹头的外周; 所述第二内螺纹孔的内径小于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二夹持孔,所述第二夹持孔的内径小于第三夹持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第一弹簧夹头、第二弹簧夹头、锥套及转接套实现了对不同直径轴类零件的快速更换及安装,避免以往需要配套夹头或需要重新定位中心基准问题的情况,省时省力,具有配合精度闻、重复定位精度闻、夹紧定位能力可罪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中锥套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中锥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中转接套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中转接套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弹簧夹头的主视图。 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弹簧夹头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本技术中锥套与第二弹簧夹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中锥套与转接套、第一弹簧夹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锥套;101、基体;102、凸缘;103、沉孔;104、第一安装孔;105、第一配合孔;106、螺纹孔;107、第二配合孔;2、转接套;201、第二安装孔;202、内锥孔;203、第三配合孔;204、第一圆柱部;205、圆锥部;3、第一弹簧夹头;301、第一内螺纹孔;302、第一贯通孔;303、第一夹持孔;304、第一长槽;305、第二圆柱部;306、过渡部;307、第一外锥部;4、第二弹簧夹头;401、第三圆柱部;402、第二外锥部;403、第二内螺纹孔;404、第二贯通孔;405、第二夹持孔;406、第三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包括锥套1,如图2所示,第二弹簧夹头4与锥套I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如图9所示,第一弹簧夹头3通过转接套2与锥套I相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 如图1、图2所示,锥套I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基体101,沿基体101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凸缘102,凸缘102与基体101连接形成一体;在锥套I内依次开有沉孔103、第一安装孔104、第一配合孔105、螺纹孔106及第二配合孔107。第一安装孔104以2个为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布于基体101上;螺纹孔106为3个、也沿圆周方向均布于凸缘102上,上述第一安装孔104在图1中为6个。 如图3、图4所示,转接套2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一圆柱部204及圆锥部205连接形成一体,在转接套2内部开有互为连通的第三配合孔203及内锥孔202,多个第二安装孔201沿圆周方向均布于转接套2上。 如图5所示,第一弹簧夹头3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二圆柱部305、过渡部306及第一外锥部307连接形成一体,在第二圆柱部305内开有第一内螺纹孔301,在过渡部306及第一外锥部307内开有互为连通的第一贯通孔302及第一夹持孔303。多个第一长槽304沿圆周方向均布于第一弹簧夹头3的外周,本技术中第一长槽304为3条。第一内螺纹孔301的内径小于第一贯通孔302的内径,第一贯通孔302的内径小于第一夹持孔303的内径。 如图6、图7所示,第二弹簧夹头4的具体结构如下:由第三圆柱部401及第二外锥部402连接形成一体,在第二弹簧夹头4内开有按序连通的第二内螺纹孔403、第二贯通孔404、第二夹持孔405及第三夹持孔406。多个第二长槽407沿圆周方向进步于第二弹簧夹头4的外周,本技术中第二长槽407为3条。第二内螺纹孔403的内径小于第二贯通孔404,第二贯通孔404的内径小于第二夹持孔405,第二夹持孔405的内径小于第三夹持孔406。 本技术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如图2、图7及图8所示,在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时首先将第二弹簧夹头4的第三圆柱部401与锥套I的第一配合孔105相配合,锥套I依靠沉孔103及第一安装孔104与床身连接,如图8所示,上述第三圆柱部401与第一配合孔105配合后,第二弹簧夹头4的第二外锥部402的外周与锥套I中第二配合孔107的内周紧密配合,同时通过第二弹簧夹头4的第二内螺纹孔403与床身主轴螺纹连接并拉紧,产生轴向拉力,然后由床身主轴前端将轴向拉力转换成垂直于本技术中心的的夹紧力,然后将待加工零件伸入第二夹持孔405及第三夹持孔406内即可完成对零件的定位。当需要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时,取出第二弹簧夹头4,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套(1),第二弹簧夹头(4)与所述锥套(1)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大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第一弹簧夹头(3)通过转接套(2)与所述锥套(1)相配合形成用于加工小直径轴类零件的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沈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培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