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永福专利>正文

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1511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属于机械领域。它包括从动轴、主动轴、壳体、弹簧一、弹簧二,所述从动轴一端连接有小轴承;所述小轴承连接有主动弹簧撑板;所述主动弹簧撑板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连接有端轴承二和端轴承三;所述端轴承二和端轴承与壳体连接;所述从动轴另一端与端轴承一连接;所述端轴承一与壳体连接;所述从动轴与从动弹簧撑板连接;所述从动轴上套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一端与弹簧插孔一固定,另一端与弹簧插孔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能将转速差产生的扭矩力转换成势能用于发电。(*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体为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 目.0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电能是人类的主要能源之一,我们的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在用电,电能已经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在现有的电能开发当中,存在有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热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它们耗资大、成本高,而且能源有限,终会有耗尽的一天,其中占75%的火电更是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我们急需一种能替代以上方法的发电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能将转速差产生的扭矩力转换成势能释放出来用于发电。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它包括从动轴(I)、主动轴(12)、壳体(6)、弹簧一(5)、弹簧二(13),所述从动轴(I) 一端连接有小轴承(7);所述小轴承(7)连接有主动弹簧撑板(8);所述主动弹簧撑板(8)连接有主动轴(12);所述主动轴(12)连接有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三(10);所述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10)与壳体(6)连接;所述从动轴(I)另一端与端轴承一(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它包括从动轴(1)、主动轴(12)、壳体(6)、弹簧一(5)、弹簧二(13),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1)一端连接有小轴承(7);所述小轴承(7)连接有主动弹簧撑板(8);所述主动弹簧撑板(8)连接有主动轴(12);所述主动轴(12)连接有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三(10);所述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10)与壳体(6)连接;所述从动轴(1)另一端与端轴承一(3)连接;所述端轴承一(3)与壳体(6)连接;所述从动轴(1)与从动弹簧撑板(4)连接;所述从动轴(1)上套接有弹簧一(5),所述弹簧一(5)一端与弹簧插孔一(402)固定,另一端与弹簧插孔二(80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它包括从动轴(I)、主动轴(12)、壳体(6)、弹簧一(5)、弹簧二( 13),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I) 一端连接有小轴承(7);所述小轴承(7)连接有主动弹簧撑板(8);所述主动弹簧撑板(8)连接有主动轴(12);所述主动轴(12)连接有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三(10);所述端轴承二(9)和端轴承(10)与壳体(6)连接;所述从动轴(I)另一端与端轴承一(3)连接;所述端轴承一(3)与壳体(6)连接;所述从动轴(I)与从动弹簧撑板(4)连接;所述从动轴(I)上套接有弹簧一(5),所述弹簧一(5) —端与弹簧插孔一(402)固定,另一端与弹簧插孔二(80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矩力势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福吴永寿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福吴永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