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190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束通过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实现周向支承固定,支承处的换热管外均设有管束套管,管束箍形状、固定孔板上的通孔形状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壳程中的介质在换热管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续、均匀流道,提高了其湍流程度,减薄了流动的边界层,减小了传热阻力,提高了换热效率;2)设备体积小,无折流板,制造成本低;3)消除了壳程内的流动死区,降低了壳程介质的压降:3)换热器不易结垢;5)固定孔板上开设大面积通孔,换热管安装及拆卸方便;6)采用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周向固定,结构稳定,振动及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焦化工业中介质换热的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能够有效解决杂质堆积沉降,换热效率低、壳程阻力大等问题。
技术介绍
管式(又称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整圆形两种。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为提高管内流体的速度,在两端封头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这样,流体可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档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多壳程。传统管壳式换热器通常存在换热效率低,壳程介质杂质堆积,难清洗、结构复杂等缺点。随着壳程支承趋于简单化,近年来,出现了壳程不需要支承物即管程自支承结构。目前,已知的管束自支承形式有刺孔膜片式、扭曲椭圆管式、变截面管式等,但普遍存在制作加工困难、不易清洗、拆卸维修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采用固定孔板支承板和管束套管结构,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无折流板的结构减少了壳程堆积杂质,此外还具有结构稳定,振动噪音小,易拆卸、维修和清洗,设备占地小、造价低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 束通过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实现周向支承固定,支承处的换热管外均设有管束套管,管束箍形状、固定孔板上的通孔形状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所述管束套管长度为1~1.5倍的换热管波节长度,管束套管内侧压制与换热管形状相适应的凹槽实现与换热管之间的紧密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为浮头式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其管程为单管程或多管程。所述固定孔板为整圆形固定孔板,固定孔板上开设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的通孔,并根据单管程或多管程确定开孔面积。所述换热管为横纹槽管、螺纹槽管、螺旋管、波纹管、缩放管或翅片管中的任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壳程中的介质在换热管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续、均匀流道,提高了其湍流程度,减薄了流动的边界层,减小了传热阻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2)由于换热效率提高,可使换热面积减小,设备体积随之下降,加之该换热器无折流板,使得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3)由于壳程内无折流板,换热管通过管束套管相互支承,壳程流体从固定套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因此消除了壳程内的流动死区,降低了壳程介质的压降:4)由于壳程内无盲区,因此,该换热器不易结垢;另外,本换热器特殊的支撑结构可以在壳程中形成较高的流速,从而也降低了介质中杂质的堆积:5)固定孔板上开设大面积通孔,相较于传统的折流板,换热管安装及拆卸十分方便;固定套管上的凹槽,既可以固定换热管,又可以方便管束箍的安装;6)采用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周向固定,结构稳定,振动及噪音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孔板、管束箍与换热管束连接示意图。图中:1.管箱 2.管程物料入口 3.管程物料出口 4.管箱法兰 5.固定管板 6.筒体法兰 7.壳程筒体 8.壳程物料出口 9.壳程物料入口 10.换热管 11.鞍座 12.筒体法兰 13.浮动管板 14.外头盖法兰 15.外头盖 16.分程隔板 17.钩圈 18.浮头法兰 19.浮头 20.管束套管 21.固定孔板 22.管束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束通过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实现周向支承固定,支承处的换热管外均设有管束套管,管束箍形状、固定孔板上的通孔形状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所述管束套管长度为1~1.5倍的换热管波节长度,管束套管内侧压制与换热管形状相适应的凹槽实现与换热管之间的紧密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为浮头式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其管程为单管程或多管程。所述固定孔板为整圆形固定孔板,固定孔板上开设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的通孔,并根据单管程或多管程确定开孔面积。所述换热管为横纹槽管、螺纹槽管、螺旋管、波纹管、缩放管或翅片管中的任一种。下面以浮头式管式换热器为例对本技术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管箱1和管箱法兰4相连,管箱1内设有分程隔板16将管程分为多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程数),管程物料入口2、管程物料出口3分别设在前端管箱1上下两侧。壳程筒体7和筒体法兰6、筒体法兰12相连,壳程筒体7下方设有鞍座11,壳程物料出口8、壳程物料入口9分别设在壳程筒体7两侧。固定管板5置于管箱法兰4和筒体法兰6之间,浮动管板13置于钩圈17、浮头法兰18之间。浮头法兰18与浮头19,外头盖15和外头盖法兰法兰14相连。换热管束固定在固定管板5和浮头法兰18之间,按照设定的换热管排布形式排布,每根换热管10上间隔一定距离、对应固定孔板21处设有管束套管20,管束套管20处另外通过管束箍22和整圆形固定孔板21实现周向固定,管束套管20的长度应不小于换热管10一个波节的长度,壳程流体从管束套管20之间的缝隙射流穿过,形成复杂的连续、均布的流道,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管程介质由管程物料入口2进入,由管程物料出口3离开。壳程介质由介质入口9进入,由介质出口8离开。见图2,是固定孔板21、管束箍22与换热管束连接示意图。固定孔板21采用整圆形孔板,根据换热管束的布置形式开设大面积通孔,其通孔的外部轮廓与换热管束的整体外轮廓相适应,单根加热管10套装上管束套管20后形成换热管束,换热管束整体从固定孔 板21的通孔中穿过,并通过管束箍22固定,形成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束通过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实现周向支承固定,支承处的换热管外均设有管束套管,管束箍形状、固定孔板上的通孔形状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
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束通过管束箍和固定孔板实现周向支承固定,支承处的换热管外均设有
管束套管,管束箍形状、固定孔板上的通孔形状与换热管束外部轮廓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管束套管长度为1~1.5倍的换热管波节长度,管束套管内侧压制与换热管形状相适应的
凹槽实现与换热管之间的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套管固定孔板支承式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路舟霍东升段有龙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