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8487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太子参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无根试管苗的制备,(2)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3)移栽前的处理,(4)移栽,(5)移栽后管理等环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去试管苗瓶内生根环节,操作方便、省时省工,节省成本。本方法生产的太子参种参大小均一、产量和繁殖系数更高,更适合太子参种苗生产和选育。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太子参种苗个体适宜,能为太子参大田生产提供优质种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包含如下步骤:(1)无根试管苗的制备,(2)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3)移栽前的处理,(4)移栽,(5)移栽后管理等环节。本专利技术省去试管苗瓶内生根环节,操作方便、省时省工,节省成本。本方法生产的太子参种参大小均一、产量和繁殖系数更高,更适合太子参种苗生产和选育。运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太子参种苗个体适宜,能为太子参大田生产提供优质种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太子参试管苗的瓶外生根 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太子参的规模育种。
技术介绍
太子参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莖。在夏季莖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块根洗 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后。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具 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临床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 渴,肺燥干咳等症。太子参用量逐年递增,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太子参作为常用中药已经实 现人工栽培,由于长期以太子参块根进行无性繁殖,产量品质逐渐变差,病害严重。太子参 组织快繁育苗技术是解决太子参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脱毒太子参组织快繁育苗 技术的产生,既能增产保质,又能防止病害,并在太子参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 产上太子参以种参进行繁殖,组织快繁获得的种参,特别是脱毒的种参能大量提高大田产 量,但传统组培快繁技术生产种参时,生产成本高,组培苗生产人工费占总成本的60-70%, 占用室内空间大、种参产量低、生根苗移栽后得到种参大小不一且细长等,急需改进。申请 人通过研宄,发现太子参在瓶外生根能减少很多成本,特别是移栽这个环节,传统组培一个 人工只能移栽500-800株,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技术一个人工能移栽1500-2000株,降低很多成 本,同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使得瓶外生根不仅没有降低成活率和产量,反而提高种参产 量和品质。 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是近几年研宄成功的一项先进的组培技术,该技术是将试管 苗的生根阶段中的生根和驯化结合起来,省去传统瓶内生根程序,该技术简化程序,节省了 培养室的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有研宄证实,试管苗生产的成本可降低35-75%。经检索,国 内外对苹果、甘蔗、甘薯、月季花等一大批植物实现瓶外生根,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太子 参种植领域已申请了较多专利。如《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延长太子参生长期的 方法》、《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的方法》、《太子参四倍体不定根诱导培养方法》等专利。上述 专利从规范化种植到组培方面做了大量研宄,但其均未涉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本专利技术将 具有较好的创新和创造性。运用本专利技术繁育的种参与瓶内生根方法相比,其大小均一,个头 匀称,鲜重每平米可达I. 5kg。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8月第25卷第4期报道了《太子参组培苗瓶外生 根技术研宄》。但本专利技术较该报道具显著差异,报道文献只报道30天后移栽成活率等指标, 仅获得太子参可以瓶外生根结论,但很显然,在现实生产中,要获得大量种参,满足大田种 植的目的,仅仅获得可以瓶外生根显然是不够的,要一种移栽方法适用于规模育种,必须从 整个生长周期的存活率及其产量和品质上进行评估。而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太子参规模育 种的移栽技术的相关报道。 本专利技术即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太子参组织快繁种参或脱毒种参生产成本高, 难以实现规模育种,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优质种参规模生产的 太子参移栽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太子参组培苗的生命周期存活率为92. 2%,产量 14. lt/hm2,是传统组培苗产量的1. 2倍,成产成本降低10%左右,是一种适用于工厂化的育 种方式,具备极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化太子参组培程序,降低太子参种参的生产成本,提高太子 参产量及生命周期存活率,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规模育种的太子参移栽方法,具有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增加繁殖系数,提升种参品质优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适用于规模育种的太子参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无根试管苗的制备; 对按照常规方法制备的太子参组培苗进行增殖培养,太子参增殖培养采用的培养 基配方为:MS+6-BA 0. 9mg/l+NAA 0. 6mg/l,20-30天为一个周期。在增殖培养结束后,进行 壮苗培养,壮苗培养采用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 lmg/1+NAA 0. 6mg/l。培养15-35天, 转移至普通温室炼苗3-7天即可。 太子参增殖培养周期根据要求组培苗数量和移栽日期而定,增殖周期< 10次,增 殖和壮苗培养条件为温度18-25°C左右,湿度30-70%,光照2000-40001x左右,光照时间为 10-14h/d〇 壮苗培养是将增殖培养后的丛生苗分成单株培养,实现状苗的目的,培养条件与 增殖培养一致。 炼苗是壮苗培养15-35天后,将壮苗培养的太子参试管苗同培养瓶一起移置于培 养室外进行炼苗,炼苗在普通培养室进行,其环境条件与普通室内环境一样,炼苗时,打开 瓶盖存放,注意保持瓶内足够多的水分,湿度80-100%,必要时可以适当用无菌水喷雾,炼 苗时间为3-7天。炼苗结束后,无根试管苗即可进行移栽。 (2)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 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包括基质种类和配比,其基质包含腐殖土、黄土、珍珠岩;腐 殖土和黄土要过5mm孔径筛,按腐殖土:黄土:珍珠岩为3:1:1的体积比例混合铺成厚度 10-20cm的苗床,苗床宽度1. 0-1. 2m,广谱性杀菌剂进行杀菌,薄膜覆盖一周后,揭开薄膜, 翻松基质即可移栽。 所述珍珠岩大小为3-5mm,膨胀倍数1^>5?15倍,容量彡80kg/m3?200kg/m 3 所述的腐殖土收集于落叶阔叶林或杂树林下,去表层杂质,收集腐殖层。 黄土选择纯黄土,而不是粘土。 所述的广谱性杀菌剂,优选,8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喷施,每平方米用5-10g。 (3)移栽前的处理; 炼苗后的太子参无根试管苗用镊子轻轻从组培瓶内拿出,整齐放在盆或盘里,加 水浸泡10_60min,然后再自来水轻轻冲洗。冲洗完后沥水,至表面微干,下面没有流水滴出。 放置于50-100ppm的NAA溶液中浸泡20-30min,经无菌水漂洗即可进行移栽。 若无根苗在炼苗时有轻微污染,在放入NAA溶液浸泡前需要消毒,一般采用1000 倍80%多菌灵稀释液浸泡10-15min。 (4)移栽; 在苗床上按株行距3X4cm或4X5cm用铅笔或铅笔大小棍子打进行打孔,把试管 苗放入孔中,用手轻轻地一捏,用水浇透即可。 试管苗放入孔中时,试管苗在基质中至少有2个节,而地上部分至少要有3叶1 心。第一次浇水是定根水,宁多勿少,使得基质与试管苗充分接触,但浇水时注意不要把苗 冲倒。 太子参试管苗移栽时间一般在11月份或次年3月份,平均气温15_25°C左右。若 在温室大棚或简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规模育种的太子参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无根试管苗的制备;对按照常规方法制备的太子参组培苗进行增殖培养,太子参增殖培养采用配方为:MS+6‑BA  0.9 mg/l + NAA  0.6 mg/l,20‑30天为一个周期;在增殖培养结束后,进行壮苗培养,壮苗培养采用配方为:MS+6‑BA 0.1 mg/l + NAA 0.6 mg/l;培养15‑35天,转移至普通温室炼苗3‑7天即可;(2)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移栽基质和苗床准备包括基质种类和配比,其基质包含腐殖土、黄土、珍珠岩;腐殖土和黄土要过5 mm孔径筛,按腐殖土:黄土:珍珠岩为3:1:1的体积比例混合铺成厚度10 ‑20 cm的苗床,苗床宽度1.0‑1.2 m,广谱性杀菌剂进行杀菌,薄膜覆盖一周后,揭开薄膜,翻松基质即可移栽;(3)移栽前的处理;炼苗后的太子参无根试管苗用镊子轻轻从组培瓶内拿出,整齐放在盆或盘里,加水浸泡10‑60 min,然后再自来水轻轻冲洗;冲洗完后沥水,至表面微干,下面没有流水滴出;放置于50‑100 ppm的NAA溶液中浸泡20‑30 min,经无菌水漂洗即可进行移栽;若无根苗在炼苗时有轻微污染,在放入NAA溶液浸泡前需要消毒,采用1000倍80%多菌灵稀释液浸泡10‑15 min;(4)移栽;在苗床上按株行距3×4 cm或4×5 cm用铅笔或铅笔大小棍子打进行打孔,把试管苗放入孔中,用手轻轻地一捏,用水浇透即可;试管苗放入孔中时,试管苗在基质中至少有2个节,而地上部分至少要有3叶1心;第一次浇水是定根水,宁多勿少,使得基质与试管苗充分接触,但浇水时注意不要把苗冲倒;(5)移栽后管理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湿度控制在80‑100%,温度控制在15‑25℃,10‑15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进行常规的水、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斯文朱校奇黄艳宁谢进徐瑞范海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