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340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套筒,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个端面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且插入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各凸设有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配合限定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复合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微小转动,避免了产品意外大角度翻折或扭曲而造成产品排线损坏,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转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力传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转轴。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目前市场上相对热门的一种电子产品,但是可穿戴设备一般会将排线或者其他连接线路安装在产品内部,如果产品意外大角度的翻折或扭曲时会使内部排线损坏,造成产品控制失灵或损坏,产品的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避免产品意外大角度翻折或扭曲而造成产品损坏的复合转轴。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套筒,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个端面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且插入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各凸设有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配合限定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轴头为多个以第一转轴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所述第二轴头为多个且以第二转轴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其中,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在周向的截面为扇形。其中,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本体的外表面弧度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或者,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通过干涉配合限定相对转动的角度。其中,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过盈配合。其中,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壁表面还分别设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插入所述套筒后分别对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轴向进行限位。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头相对的另一端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头相对的另一端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复合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产品内的排线两端或者产品上可转动或翻折的零部件两端连接,可将产品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微小转动,避免了产品意外大角度翻折或扭曲而造成产品排线损坏,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复合转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复合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复合转轴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复合转轴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排线结构,产品内的转轴使用一种复合转轴结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合理设计后可分别与产品内的排线的两端或者产品上可转动或翻折的零部件的两端连接,可将产品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微小的转动,避免了产品意外大角度翻折或扭曲而造成产品排线损坏,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实施例1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转轴包括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和套筒30,第一转轴10的一个端面和第二转轴20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各凸设有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在周向上具有间隔,用于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配合限定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大小。通过设置套筒30,对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进行限位,保证了第一转轴10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转轴20的第二本体200转动过程中不脱出,结合图3,优选地,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分别与第一转轴10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转轴20的第二本体200的外表面弧度相同。通过这样的设计,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与套筒内表面始终接触,通过干涉配合限定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的相对转动角度,使二者在套筒30内转动更平稳。进一步地,优选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在周向的截面为扇形,以便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相对转动至二者接触后,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可以完全贴合,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其中,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接触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本实施例优选二者的接触表面为平面,使二者接触面积更大,受力更均匀,避免了应力集中造成轴头的损坏。为了保证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可以相对转动,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在周向上具有间隔,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之间间隔一定的角度θ,两个转轴可以正向或反向进行相对转动角度θ。通过设置间隔角度θ,两个转轴可以进行适当旋转,保证了产品的可弯折性,同时又能将产品的弯折角度限定在安全范围内,保护了产品和内部排线结构。套筒30为筒体结构,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上分别具有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的一端插入套筒30内。这里,第一转轴10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转轴20的第二本体200外径相同。优选套筒30与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过盈配合。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套筒30在插入转轴更顺利,套筒3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30a和第二缺口30b,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30a和第二缺口30b各有一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缺口30a和第二缺口30b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置。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轴壁表面还分别设有第一挡圈12和第二挡圈22,用于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插入套筒30后分别对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轴向进行限位,也控制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的接触长度。第一转轴10与第一轴头11相对的另一端还包括第一延伸部13,第二转轴20与第二轴头21相对的另一端还包括第二延伸部23,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24。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或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24可以与产品上的排线、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以防止电路连接因为产品扭曲、翻折等而中断;或者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或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24分别与两个相对转动的零部件连接以完成转动动作,达到转动角度限定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套筒30内壁上对应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的部位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图未示),用于对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其角度限位作用,通过限制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的转动角度的大小即可防止二者在一个方向上过度旋转而损坏与其相连的部分。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转轴截面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轴头11、第二轴头21均为多个,且分别以第一转轴10的中心和第二转轴20的中心为圆心在圆周上均匀排列,且第一轴头11与第二轴头21间隔设置。第一轴头11与第二轴头21间隔角度θ1可以根据实际转动需要自行设置大小。通过在轴上设置更多的轴头,进一步增加了两轴旋转时的接触面积,有效地分散了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保护了轴头结构。实施例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至少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图未示)和第二连接件(图未示),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连接线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转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和套筒(30),所述第一转轴(10)的一个端面和所述第二转轴(20)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且插入所述套筒(30)内,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各凸设有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所述第一轴头(11)和所述第二轴头(21)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配合限定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和套筒(30),所述第一转轴(10)的一个端面和所述第二转轴(20)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且插入所述套筒(30)内,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各凸设有第一轴头(11)和第二轴头(21),所述第一轴头(11)和所述第二轴头(21)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相对绕周向转动时,配合限定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20)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所述套筒(30)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轴头(11)和所述第二轴头(21)的部位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11)为多个且以第一转轴(10)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所述第二轴头(21)为多个且以第二转轴(20)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11)和所述第二轴头(21)在周向的截面为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11)和所述第二轴头(21)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10)的第一本体(100)和所述第二转轴(20)的第二本体(200)的外表面弧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