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92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膨胀的气囊,设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可以从下侧推压所述座垫前部;    气体发生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使该气囊膨胀;和    包覆件,至少包住该气囊长度方向的途中部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等车辆冲撞时保护座椅上乘坐人员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具体说其结构是在向前冲撞时束缚住乘坐人员腰部,防止乘坐人员身体向前和向下移动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冲撞时保护汽车乘坐人员的系统,即使装有安全带,向前冲撞时也会出现乘坐人员从安全带下面钻出后出溜下去的现象,作为防止此现象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在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中发表了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设置可以膨胀的气囊,利用在车辆冲撞时使此气囊膨胀,向上推压座垫的前部,以保护乘坐人员的装置。图4为表示在此公报中保护乘坐人员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纵向断面图。在座椅前部的座垫框架40和座垫42之间,设置气囊44。此气囊44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利用充气器46可以使它膨胀。座垫42上表面用装饰套48覆盖,乘坐人员坐在上面。车辆冲撞时充气器46动作,气囊44膨胀,向上推压座垫42前部,或自下而上鼓起来,由于密度变高,能防止(包括抑制)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专利文献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在图4所示以往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气囊膨胀的情况下,气囊长度方向中间附近膨胀最大,常常变成中间鼓的形状(纺锤形)。气囊这样膨胀成中间鼓的形状后,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附近强烈地向上推压,位于左右大腿的座垫的左边和右边不是像中间附近那样强烈向上推压。因此要使座垫左右两侧也强烈地向上推压,气囊必须采用大的容量。此外若使气囊采用大容量的话,充气器(气体发生器)也必须采用相称的高输出功率的充气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座垫左右侧从下面可以充分向上推压。本专利技术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从下侧推压此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囊;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使此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和至少包住此气囊长度方向途中部位的包覆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由于用气囊包覆件至少包住延伸方向(座椅的左右方向)途中部位,可以防止在气囊膨胀时此中间部位附近比左右两侧产生过大的膨胀,气囊左右两侧也充分膨胀。其结果座垫左右两侧部位也充分从下方向上推压。此外由于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可以使气囊左右两侧充分膨胀,也可以实现气体发生器的成本降低、重量减轻。此气囊包覆件可以是包住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也可以是包住气囊长度方向途中多个部位。气囊包覆件仅包住气囊长度方向一部分时,完全可以减少气囊包覆件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气囊包覆件的构成也可以从气囊左端附近一直包至右端附近。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气囊膨胀成为从气囊的左端附近至右端附近大体相等的尺寸(例如粗细程度或断面面积)。这样座垫从左侧部位至右侧部位以大体相同的上推力从下向上推压。在本专利技术中,气囊包覆件的周长优选比在膨胀状态下的气囊的周长小。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气囊膨胀时最大周长到包覆件的周长为止,可以提高气囊内压力。此外这样会使整个气囊足够快的膨胀。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把气囊包覆件与上述座椅底板连接。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膨胀的气囊利用气囊包覆件被束缚在座椅底板上。因此对于膨胀的气囊,即使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的腰部施加向前方的推压力,也能防止乃至抑制此气囊向前移动,使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量进一步减小。在本专利技术中,气体发生器装在此气囊内,其结构是,可以用贯通此气囊的固定部件把气体发生器固定在座椅底板上,同时把气囊夹在气体发生器和座椅底板之间。这样气囊安装在座椅底板上的强度提高。此外气囊膨胀时减轻气囊的固定部分对座椅底板施加的应力。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覆盖气囊的盖罩,此盖罩的结构是,可以在气囊膨胀时盖罩破碎或变形,允许气囊膨胀。通过设置此盖罩,能防止擦伤气囊,气囊要求的耐久性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装备有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断面图。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现有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断面图。图5是装备有不同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纵向断面图。图9是不同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纵向断面图。图10是预先用盖罩覆盖气囊和包覆件的构成情况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装备有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图2为沿图1的II-II线的断面图。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是由底座框架1和靠背框架4组成,靠背框架4通过支轴2和倾斜装置(省略图示)连接在底座框架1上,相对底座框架1可以转动。此靠背框架4的上部安装头枕6。此底座框架1有左右侧框架1a、1b,座椅底板8设在这些边框1a、1b前部之间。虽未图示,在底座框架1和靠背框架4上装有由聚胺酯等组成的座垫和座椅靠背。座椅底板8配置在此座垫前部下面。图1的标号1d表示支承座垫的弹簧。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具有气囊12,装在此座椅底板8的上面,可以膨胀,用于从下面推压上述座垫的前部;气体发生器14,用于使气囊12膨胀;和气囊包覆件(以下有时简称“包覆件”)16,包住此气囊12,而且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此气囊12沿座椅底板8左右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气囊包覆件16在此实施方式中由宽幅的带状物卷成,其尺寸可绕气囊12长度方向从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的区域一周,把它的一侧边与另一侧边连接成筒状。此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比在膨胀状态下气囊12的周长小。在此实施方式中,气囊包覆件16在气囊长度方向的长度与从气囊12左端一侧到右端一侧的长度大体相等。但是气囊包覆件16的长度也可以像后面图3的气囊包覆件16A那样比它短。气囊包覆件左右方向的长度优选气囊12左右方向长度的40~100%,特别优选50~90%。气囊包覆件16可以只配置1个,也可以像后面图5所示的那样配置多个。设置多个气囊包覆件时,希望各气囊包覆件左右方向长度总和在上述范围内。构成此气囊包覆件16的带状物优选使用此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方向难以伸长或完全不伸长的材质。此外构成此气囊包覆件16的带状物希望是具有防潮性(防水性)的材质。此带状物可以是由布料、合成树脂带或合成树脂网孔带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的,也可以是由金属板和金属网孔等硬质材料构成的。在座椅底板8的上面,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凹陷处18,平时(没有处于车辆冲撞等紧急事态时)气囊12和此气囊包覆件16一起以折叠的状态放在此凹陷处18。在此实施方式中,棒状气体发生器14配置在此气囊12内。此气体发生器14长度方向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此气体发生器14的结构是在它的侧周面有气体喷出口(省略图示),从此气体喷出口呈放射状喷出气体。设置有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此双头螺栓14a贯通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下面、凹陷处18的底面,伸出到座椅底板8的下面。此双头螺栓14a用螺母14b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这样把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在此实施方式中,在气体发生器14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突设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浩通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