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655 阅读:28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能够以不同角度独立地倾斜分离式座椅靠背。因此,当座椅靠背放置到一个平坦位置时,可防止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座椅靠背包括一个斜度调节轴,它装备有一个第一缠绕部分和一个第二缠绕部分,第二缠绕部分与第一缠绕部分分开一个预定距离。第一缠绕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缠绕部分的直径。在第一缠绕部分周围提供有一个第一螺旋弹簧。第二缠绕部分装备有一个第二螺旋弹簧,其缠绕数比第一螺旋弹簧的缠绕数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车辆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以不同角度独立调整分离式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这样可以防止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
技术介绍
通常,厢式货车、RV(休闲车)和SUV(运动型多功能车)至少装备有两排座椅。第二排座椅通常具有平坦折叠的特点,即允许其靠背向后折叠到一个与坐垫基本平行的平坦位置。然而,在这种传统座椅中,当座椅靠背折叠到一个平坦位置时,第二排座椅靠背的两侧与车轮罩的边缘相干扰。这是由于车轮罩的边缘伸进车辆的内部。为了防止这样的干扰,一些座椅使用由一个主座椅靠背和一个副座椅靠背组成的分离式座椅靠背。在这些设计中,副座椅靠背置于主座椅靠背的一侧并安装在主座椅靠背上,这样就会发生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当座椅靠背折叠到一个平坦位置时,将副座椅靠背从主座椅靠背移开,以防止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然而,在这种座椅中,麻烦的是,每当需要利用平坦折叠的特点时,都要从主座椅靠背移开副座椅靠背或将副座椅靠背安装到主座椅靠背上。在另一种传统座椅中,也提供了由一个主座椅靠背和一个副座椅靠背组成的分离式座椅靠背。副座椅靠背被铰接到主座椅靠背上。在直立状态时,副座椅靠背与主座椅靠背位于一条直线上。利用这样的设置,将副座椅靠背折向主座椅靠背的中心,这样可以防止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然而,这种座椅是不方便的,由于折叠式副座椅靠背约束了乘客的运动,从而使得乘客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它能够独立地以不同角度倾斜分离式座椅靠背,以防止在座椅靠背处于平坦状态时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具有一个斜度调节机构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分成一个主座椅靠背和一个副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副座椅靠背与伸进车辆内部的车轮罩边缘的宽度基本相等。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包括一个斜度调节轴,主座椅靠背和副座椅靠背在其下端可旋转地与之连接。斜度调节轴包括第一缠绕部分和第二缠绕部分,第二缠绕部分与第一缠绕部分分开一个预定距离。第一缠绕部分的直径比第二缠绕部分的直径大。在第一缠绕部分的周围,提供了一个第一螺旋弹簧。第二缠绕部分装备有一个第二螺旋弹簧,其缠绕数多于第一螺旋弹簧。优选地,第一缠绕部分和第二缠绕部分分别位于副座椅靠背和主座椅靠背的每侧下面。优选地,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的末端分别连接到设置在副座椅靠背和主座椅靠背框架上的固定销。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和特点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结合附图被解释,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斜度调节轴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透视图,其示出了在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直立状态下的座椅靠背和斜度调节轴;和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透视图,其示出了在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折叠成平坦状态的座椅靠背和斜度调节轴。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2,座椅靠背框架的两端都连接到底板30,底板30枢轴连接到固定在车辆地板上的连接框架32。连接框架32装备有一个斜度调节轴,斜度调节架36可旋转地装在其上。复位弹簧42将斜度调节架36的前端弹性地连接到连接框架32,提供复位弹簧42是为了在操纵斜度调节架36之后使斜度调节架36恢复到初始位置。斜度调节杆44从斜度调节架36的后端伸出来,用来在此处接纳手柄46。斜度调节轴18穿过斜度调节架36、底板30和连接框架32。现在参考图1,在斜度调节轴18的一端,提供一个螺旋弹簧24,其中螺旋弹簧24的内端装进形成在斜度调节轴18上的一个狭缝中。螺旋弹簧24的外端定位到形成在底板30上的一个固定销28。螺旋弹簧24偏置到展开位置。利用这样的设置,当向上拉手柄46时,座椅靠背框架的锁定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被释放,导致座椅靠背框架的自由移动。因为锁定机构在本
内为人所熟知,所以在这里不详细说明这一机构。当没有乘客坐在上面时座椅靠背框架的锁定被解除时,螺旋弹簧24在展开时利用固定销26相对于连接框架32对座椅靠背框架施加旋转力。因此,座椅靠背框架向前倾斜。当座椅靠背框架的锁定被解除,并且对座椅靠背施加外力时,座椅靠背框架被折叠到基本与坐垫平行的平坦位置。参考图2和3,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座椅靠背10被分成两个独立操纵的座椅靠背一主座椅靠背14和副座椅靠背12,用来防止与车轮罩的边缘16的干扰。副座椅靠背12位于车轮罩的边缘16所设置的位置处。主座椅靠背14和副座椅靠背12可旋转地连接到斜度调节轴18。斜度调节轴18在其一端装配有一个第一缠绕部分20。第二缠绕部分22形成在斜度调节轴18上,与第一缠绕部分20相隔一个预定距离。第一缠绕部分20的直径大于第二缠绕部分22的直径。优选地,可在斜度调节轴18的另一端安装另一个第二缠绕部分22。第一缠绕部分20和第二缠绕部分22之间的距离与副座椅靠背12的宽度基本相同。每个第二缠绕部分22之间的距离与主座椅靠背14的宽度基本相同。第一螺旋弹簧24和第二螺旋弹簧26分别缠绕在第一缠绕部分20和第二缠绕部分22周围,其中第二螺旋弹簧26的缠绕数多于第一螺旋弹簧24的缠绕数。换句话说,第二螺旋弹簧26的总长度大于第一螺旋弹簧24的总长度。第一螺旋弹簧24和第二螺旋弹簧26的外端连接到形成在主座椅靠背14和副座椅靠背12的底板30上的固定销28,同时顺时针偏转固定销28。根据图3和4,示出了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操作。首先参考图3,当拉动斜度调节手柄时,使座椅靠背解除锁定,并且对由主座椅靠背14和副座椅靠背12组成的座椅靠背10施加一个外力时,座椅靠背一起被折叠到与坐垫基本平行的一个平坦位置。当座椅靠背10被折叠到一个平坦位置时,座椅靠背的底板30绕斜度调节轴18旋转,同时相对于斜度调节轴18旋转螺旋弹簧24和26。如图4所示,副座椅靠背12没有完全折叠到平坦位置,因为绕第一缠绕部分20缠绕的第一螺旋弹簧24的长度相对于第二螺旋弹簧26的长度较短。换句话说,第一螺旋弹簧24限制副座椅靠背12被完全折平,从而有效防止与车轮罩边缘的干扰。同时,安装在第二缠绕部分22上的第二螺旋弹簧26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使得主座椅靠背14被完全折叠到与坐垫基本平行的平坦位置。当乘客打算通过对座椅靠背10的特定部分施加力来调节座椅靠背10的斜度时,副座椅靠背12可能不是与主座椅靠背14一起被倾斜,这取决于施加力的部分。该现象可通过增加副座椅靠背12和主座椅靠背14之间的摩擦接合来解决。这种摩擦接合是通过紧紧地并排放置副座椅靠背12和主座椅靠背14而形成的。可选择地,可在主座椅靠背14的框架上提供一种接合装置,以实现副座椅靠背12和主座椅靠背14之间的物理接合。如上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能够独立调节实际支撑乘客背部的主座椅靠背和与车轮罩边缘相干扰的副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的优点在意,它可以消除传统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中需要移开或重新安装座椅靠背的不便。此外,也可以消除使用铰接型分离式座椅靠背的传统座椅靠背的不适感觉。尽管参考上述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此。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做许多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斜度调节机构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包括:    座椅靠背,被分成主座椅靠背和副座椅靠背;    斜度调节轴,主座椅靠背和副座椅靠背在其下端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斜度调节轴;    第一缠绕部分,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斜度调节轴的一端;    第二缠绕部分,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斜度调节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缠绕部分分开一个预定距离,所述第二缠绕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缠绕部分的直径;    第一螺旋弹簧,缠绕在所述第一缠绕部分周围;和    第二螺旋弹簧,缠绕在所述第二缠绕部分周围,其中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缠绕数多于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缠绕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卨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5日 21:13
    背斜Anticline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