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钢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6524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钢的轧制方法,轧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包括1)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该方法对粗轧机的道次压下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中间坯厚度,同时对进精轧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高强钢产品的力学性能。该方法的使用,实现了高强钢产品的冲击韧性的极大提高,解决了钢高强钢产品的性能方面的重大难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领域,尤其涉及,轧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包括1)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该方法对粗轧机的道次压下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中间坯厚度,同时对进精轧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高强钢产品的力学性能。该方法的使用,实现了高强钢产品的冲击韧性的极大提高,解决了钢高强钢产品的性能方面的重大难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钢铁行业生产的厚规格高强钢产品频繁出现冲击功不合的问题,技术条件中要求-20°C冲击功大于47J,实际检验中经常出现不合标准的情况,钢的脆性转变温度高是造成-20°C低温冲击不合的主要原因,一是钢板厚度较厚,精轧变形量小控轧难,晶粒细化和均匀性差;二是此钢种采用的主要强化机制是TiC的析出强化,析出强化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韧脆转变温度。同时从组织上看,晶粒不均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是提高淬透性元素含量较低,造成表面和心部冷却不均。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发现,冲击功不合的厚规格高强钢产品的晶粒不均的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表面及心部组织差异较大,表面组织细小,心部组织较为粗大,这种组织结构对冲击性能极为不利。 如果通过添加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如Mo、Cr等合金元素,可以部分解决此问题的发生,但Mo和Cr这两种合金元素价格昂贵,鉴于当前钢材市场形势较差,添加此两种元素会带来成本大幅度的提高,不利于企业高强钢产品占领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对粗轧机的道次压下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中间坯厚度,同时对进精轧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高强钢产品的力学性能。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轧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包括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 ;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5mm ;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1050°C。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产品晶粒尺寸与相变前过冷奥氏体晶粒尺寸密切相关,由钢铁材料的组织遗传性可知,细化过冷奥氏体晶粒尺寸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细化相变前晶粒尺寸,首先充分发挥奥氏体再结晶的细化晶粒作用,在高温区增加道次应变,通过充分有效的再结晶过程,细化奥氏体组织;另一方面,需要调整精轧应变,降低精轧温度确保不发生再结晶,同时,增加过冷奥氏体应变累计,提供更充分的畸变能,以及更多的形核界面,进而细化相变组织。该方法对粗轧机的道次压下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中间坯厚度,同时对进精轧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高强钢产品的力学性能。该方法的使用,实现了高强钢产品的冲击韧性的极大提高,解决了钢高强钢产品的性能方面的重大难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使组织细小均匀,较大幅度的提高冲击韧性,高强钢产品的冲击功均值由原来的64J提高到目前的186J,均值提高122J,解决了冲击不合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乳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I)粗乳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乳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保证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充分细化。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 ;保证精轧区域变形量增加,保证成品晶粒的细化;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降低韧脆转变温度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 实施例2 ,乳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_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保证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充分细化。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mm ;保证精轧区域变形量增加,保证成品晶粒的细化;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降低韧脆转变温度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 实施例3 ,乳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8%,保证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充分细化。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7mm ;保证精轧区域变形量增加,保证成品晶粒的细化;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105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降低韧脆转变温度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 实施例4 ,乳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8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保证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充分细化。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5mm ;保证精轧区域变形量增加,保证成品晶粒的细化;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105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降低韧脆转变温度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 对上述实施例制备的产品进行冲击测试,冲击功均值由原来的64J提高到目前的186J,均值提高122J。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乳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I)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C,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 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5_; 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1050°C。【文档编号】B21B1/22GK104492809SQ201410768627【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专利技术者】赵迪, 刘志璞, 刘宏亮, 张城铭, 姜文超, 申强 申请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钢的轧制方法,轧制过程包括粗轧工艺和精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粗轧两道次压下量满足:35mm~40mm,粗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28%,2)粗轧与精轧之间的中间坯厚度调整为54~57mm;3)精轧工艺中,控制进精轧温度960~1050℃,使精轧区域更多的变形发生在Tnr温度以下,得到理想的F+B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迪刘志璞刘宏亮张城铭姜文超申强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