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427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该装置包括:散热内圈,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以及散热外圈,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径,所述散热外圈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孔,散热内圈的内周和/或散热外圈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大幅度及时降低电缆表皮和电缆内部温度,来解决电缆长期高温工作引起的故障,能够在机组工作时、电压过低、电流过大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因电缆过热而导致的电缆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引发的停电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该装置包括:散热内圈,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以及散热外圈,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径,所述散热外圈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孔,散热内圈的内周和/或散热外圈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齿。本技术能大幅度及时降低电缆表皮和电缆内部温度,来解决电缆长期高温工作引起的故障,能够在机组工作时、电压过低、电流过大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因电缆过热而导致的电缆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引发的停电事故。【专利说明】_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对风力发电机组中的电缆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机组的集成度不断增高,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电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众多集聚在一起的电缆发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放,使得电缆温度急剧升高,直接造成电缆发白、脱皮等不良后果。 在实现上述电缆散热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造成电缆温度大幅度升高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例如,其一是:风力发电机组应用在高温地区时,机组外部环境温度很高,导致机组内部环境温度升高,也即电缆的使用环境温度升高,从而直接导致电缆温度大幅度升高;其二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设备数量较多,各设备的功耗也较大,而集成机组内部由于结构和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电缆集聚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排布,基本上采用自然通风散热,散热通风条件很差,效果也很差,以至于电缆温度急剧升高,并且各电缆的死角局部温度也很高;其三是:风力发电机组现阶段的技术缺陷导致的电压过低或过流等原因,致使电缆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将风力发电机组中的电缆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的通过散热装置散布到外界空气中,延长电缆使用寿命,并避免电缆的热量对其它部件造成的损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内圈,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以及 散热外圈,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径,所述散热外圈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孔, 其中,所述散热内圈的内周和/或所述散热外圈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齿。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容置孔单圆周均匀排布,或多圆周交错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外圈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流风扇,安装在所述散热内圈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散热内圈的内周上设有散热齿,所述轴流风扇的风路经过设置于散热内圈的内周上的散热齿。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散热内圈或散热外圈上,与所述轴流风扇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轴流风扇。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外圈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散热装置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外圈的外周或所述散热外圈的散热齿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内圈和所述散热外圈的材质包括铝、铝合金、铜以及铜合金中的任一种。 一种散热系统,包括由多条电缆组成的电缆组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散热装置,所述多个散热装置沿着所述电缆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多条电缆穿过所述散热装置的容置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主控单元,与多个所述散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各个散热器中的控制单元对轴流风扇进行控制。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通过将电缆产生的热量有效迅速传递到周围低温空气中,能大幅度及时降低电缆表皮和电缆内部温度,来解决电缆长期高温工作引起的故障,能够在机组工作时、电压过低、电流过大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因电缆过热而导致的电缆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引发的停电事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分别为图1中的散热内圈和散热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分别为图3中的散热内圈和散热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 (A)、图5 (B)、图5 (C)和图5⑶分别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散热装置;10_散热内圈;11_第一凹部;12_第一散热齿;20_散热外圈;21-第二凹部;22_第二散热齿;30_容置孔;40_轴流风扇;50_控制单元;60_温度传感器;7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 (A)-(B)所示;该散热装置100包括:散热内圈10和散热外圈20。 其中,散热内圈10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11。 散热外圈20的内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部21,散热外圈20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散热内圈10的外径。将第二凹部21与第一凹部11的位置相对应,将散热外圈20安装在散热内圈10的外周上,其中散热外圈20与散热内圈1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使得第二凹部21和第一凹部11能够组成用于容置电缆70的容置孔30,该容置孔30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形状,相应地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21可以为相匹配的半圆形、半方形。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散热内圈10的内周和/或散热外圈20的外周上设置有散热齿,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了两组散热齿为例进行说明,分别为设置在散热内圈10的内周上的第一散热齿12和设置在散热外圈20的外周上的第二散热齿22。散热齿的齿高、齿厚、齿间距以及齿倾斜角等都可以根据电缆70数量大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散热效率达到最高,散热量达到最大。 优选地,容置孔30均匀分布在散热装置100的圆周上,且多个容置孔30为单圆周均匀排布。 本实施例中,散热内圈10和散热外圈20采用导热性和散热性均良好的纯铝或铝合金或纯铜或铜合金制成,并且采用型材拉制或压制,或铸造等加工方式加工而成,尺寸精确,制造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其中,在散热外圈20的内径大于散热内圈10的外径的情况下,散热内圈10和散热外圈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电缆70散发的热量不至于过分集中在各个散热内圈10和散热外圈20上,起到了热量均布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4(A)-(B)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容置孔30以双圆周均匀排布。 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100中,根据机组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内圈,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以及散热外圈,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径,所述散热外圈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散热内圈的外周上,所述散热外圈的内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孔,其中,所述散热内圈的内周和/或所述散热外圈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