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346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包括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和棱镜后壳体,棱镜前壳体内安装有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嵌有照明设备,棱镜前壳体后端上设置有正极中心电柱、负极导电螺纹和填充于两者之间的绝缘体填充物,照明设备通过导线与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连通,棱镜后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卡槽、与正极中心电柱导通时连接的中心导电正极、与棱镜前壳体后端负极导电螺纹导通的负极导电螺纹和绝缘体填充物,电源卡槽中安装的电源的正负极与中心导电正极和负极导电螺纹连通,电源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该棱镜自带照明系统,可以更大地发挥全站仪的实用性,使测量工作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保证了测量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包括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和棱镜后壳体,棱镜前壳体内安装有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嵌有照明设备,棱镜前壳体后端上设置有正极中心电柱、负极导电螺纹和填充于两者之间的绝缘体填充物,照明设备通过导线与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连通,棱镜后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卡槽、与正极中心电柱导通时连接的中心导电正极、与棱镜前壳体后端负极导电螺纹导通的负极导电螺纹和绝缘体填充物,电源卡槽中安装的电源的正负极与中心导电正极和负极导电螺纹连通,电源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该棱镜自带照明系统,可以更大地发挥全站仪的实用性,使测量工作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保证了测量人员的安全。【专利说明】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
本技术属于光学领域和电学
,涉及一种全站仪棱镜,尤其涉及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使用全站仪开展测量工作已经十分普遍。实践证明,利用全站仪实施测量工作无论在效率或者精度方面都相当有优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全站仪的一些缺点,即在某些较特殊的环境下,使用全站仪也并不方便。例如:在地形图测量过程中,需要在一个图根点上进行碎步测量,由于工作人员对时间安排不当或对应的碎步点过多,致使这一图根点上需测的碎部点在当日天黑前无法测完,而次日必须在同一图根点重新架设仪器进行补测工作。这样的工作费时费力,甚至会影响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样,在黑暗条件下施测时,尤其是在各类隧道中应用全站仪实施测量工作时,必须有测量跑镜人员将全站仪棱镜照亮才能完成测量,这样无意间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同时也会对测量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 目前,普通的棱镜结构就是以一块透明的正方体玻璃体为基础,以此玻璃体的一个顶点为基点裁剪出一个正三棱锥透明体,可知裁得的三棱锥透明体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再对镜面进行简单加工,便形成了全站仪的反射棱镜。这种棱镜的特点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射的测量信号,只要照射到棱镜表面都会被沿原方向返回,正因如此,其适用于测量领域。不难发现以上的棱镜并没有自带发光设备,所以在黑暗环境下作业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带照明系统的全站仪发光棱镜,这样便可以更大地发挥全站仪的实用性,使测量工作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保证了测量人员的安全。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包括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和棱镜后壳体,所述的棱镜前壳体内安装有反射棱镜,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嵌入有用于向反射棱镜提供光源的照明设备,棱镜前壳体后端上设置有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之间填充有绝缘体填充物,照明设备通过导线与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连通,棱镜后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卡槽、中心导电正极、负极导电螺纹和位于中心导电正极与负极导电螺纹之间的绝缘体填充物,电源卡槽中安装的电源的正负极与中心导电正极和棱镜后壳体内部设置的负极导电螺纹连通,棱镜前壳体后端上设置的正极中心电柱和负极导电螺纹与棱镜后壳体上设置的中心导电正极和负极导电螺纹接通时导通,电源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 所述的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开设有光源安装孔,光源安装孔中安装有照明设备。 所述的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开设有三个光源安装孔,三个光源安装孔上嵌入有三个光源,三个光源正对反射棱镜的三条侧棱,三个光源的连线组成一个正三角形。 所述的光源为亮度强且耐用的高效LED灯泡。 所述的棱镜前壳体前檐部位上开设有三个光源安装孔,三个光源安装孔上嵌入有三个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与反射棱镜表面朝向反射棱镜边沿的方向成45°?51°的夹角。 所述的三个光源之间以并联形式连接,棱镜后壳体内侧设置有两个电源卡槽,两个电源卡槽中安装的电源以串联连接。 所述的电源控制开关内嵌在棱镜后壳体上,电源控制开关包括两个,一个是拨码开关,另一个是四腿按钮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由于光源并非设计在反射棱镜本体上,也不与反射棱镜镜面接触,而是在棱镜的前檐上;其次,光源选用高效LED灯泡,这种灯泡不只耐用、不易发生爆炸等危险事件,而且发热量极低。所以,由LED灯泡发的热几乎不会使整个棱镜发生影响性的变形,因此可以忽略这方面带来的误差。同时,由于LED灯光属于可见光范围,而全站仪发射的属于激光,这两种光的频率相差很远(可见光频率<<激光频率),可以说它们之间不会产生如干涉等光学作用,因此LED灯光对全站仪发射的信号不会产生影响。 同时,本全站仪发光棱镜就是在原始棱镜上设计了三处照明设备,使棱镜有一定的亮度便于观测,照明设备以嵌入方式设计在反射棱镜前檐部位,并正对棱镜的三条侧棱。照明设备选用亮度强且耐用的高效LED灯泡,灯泡发出的光线与反射棱镜表面朝向反射棱镜边沿的方向成略大于45°的夹角,以便灯光可以将棱镜内的三条侧棱(即:棱镜丝)照射的更加清晰,这样就更有利于观测时照准棱镜中心。 本技术在原有棱镜的基础上添加了光源,在白天时与一般棱镜一样,夜晚时棱镜发光能够使观测者很好的找到棱镜位置进行数据测量,避免了一般棱镜在夜晚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的照明,辅助测量的缺陷。 本技术自带照明系统的棱镜,在保证了棱镜后壳与镜头仍然可以拆开的情况下,这样便可以更大地发挥全站仪反光棱镜的实用性,使反光棱镜具有更完备的功能,进而使测量工作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的反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的电路连接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的棱镜前壳体后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的棱镜后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全站仪发光棱镜的反射棱镜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反射棱镜;2为棱镜前壳体;3为棱镜后壳体;4为光源安装孔;5为正极中心电柱;6为绝缘体填充物;7为负极导电螺纹;8为棱镜前壳体后端;9为电源卡槽;10为中心导电正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包括反射棱镜1、棱镜前壳体2和棱镜后壳体3,所述的棱镜前壳体2内安装有反射棱镜1,所述的棱镜前壳体2前檐部位上开设有光源安装孔4,光源安装孔4中嵌入有用于向反射棱镜I提供光源的照明设备,棱镜前壳体后端8上设置有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之间为绝缘体填充物6,照明设备通过导线与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连通,棱镜后壳体3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卡槽9、中心导电正极10、负极导电螺纹7和位于中心导电正极10与负极导电螺纹7之间的绝缘体填充物6,电源卡槽9中安装的电源的正负极与中心导电正极10和棱镜后壳体3内部设置的负极导电螺纹7连通,棱镜前壳体后端8上设置的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与棱镜后壳体3上设置的中心导电正极10和负极导电螺纹7接通时导通,电源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站仪发光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棱镜(1)、棱镜前壳体(2)和棱镜后壳体(3),所述的棱镜前壳体(2)内安装有反射棱镜(1),棱镜前壳体(2)前檐部位上嵌入有用于向反射棱镜(1)提供光源的照明设备,棱镜前壳体后端(8)上设置有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之间填充有绝缘体填充物(6),照明设备通过导线与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连通,棱镜后壳体(3)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卡槽(9)、中心导电正极(10)、负极导电螺纹(7)和位于中心导电正极(10)与负极导电螺纹(7)之间的绝缘体填充物(6),电源卡槽(9)中安装的电源的正负极与中心导电正极(10)和棱镜后壳体(3)内部设置的负极导电螺纹(7)连通,棱镜前壳体后端(8)上设置的正极中心电柱(5)和负极导电螺纹(7)与棱镜后壳体(3)上设置的中心导电正极(10)和负极导电螺纹(7)接通时导通,电源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良姚顽强王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