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吸附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149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外还具有防漏层;所述持油层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附棉具有吸油倍数高、保油性能佳、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外还具有防漏层;所述持油层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本技术的吸附棉具有吸油倍数高、保油性能佳、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防漏吸附棉
本技术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漏吸附棉。
技术介绍
各种油类、烃类在开采、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发生泄漏的可能,一旦发生泄漏,将会污染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海上溢油事故会造成海洋生态的破坏,而伴随着可能发生的火灾,会污染大气产生一系列的二次污染。处理水面或土壤上的油污染,使用吸油材料是最常用的方法。 目前常见的吸油材料中,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材料使用最广泛,它具有疏水亲油性,为多孔结构,吸附能力较强,并可悬浮在水面上,因此目前广泛用于水面浮油的回收。但是目前使用的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材料结构单一,持油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压易漏油,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吸附棉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持油率和保油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油率和保油率高的吸附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外还具有防漏层;所述持油层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 所述表层上分布有压制图案,压制图案的压点将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复合在一起。 所述压制图案为矩形或三角形,压点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压制图案总面积的1?5%。 所述防漏层为热粘合在表层上的防漏层。 所述持油层的厚度为20-60111111。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20111111。 具体地,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 2-5 VIII。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层的厚度为5-2011111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持油层内填充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这种结构减少了持油层内填充物之间的间隙,使持油层更加饱满,增强吸附性能。持油层两侧的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保油能力,油污可以通过表层迅速进入持油层后被锁在持油层内,不容易发生溢漏。表层上增设的防漏层可以有效防止外力挤压造成的油污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棉的保油性能。防漏层经济耐用,废弃后可以一起焚烧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持油层,2-表层,3-防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1和位于持油层1两侧的表层2,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2外还具有防漏层3 ;所述持油层1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 所述表层2上分布有压制图案,压制图案的压点将位于持油层1两侧的表层2复合在一起。 所述压制图案为矩形或三角形,压点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压制图案总面积的1?5%。 所述防漏层3为热粘合在表层2上的防漏层。 所述持油层1的厚度为20-60111111。所述表层2的厚度为5-20.。 具体地,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 2-5 VIII。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层3的厚度为5-20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持油层内填充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这种结构减少了持油层内填充物之间的间隙,使持油层更加饱满,增强吸附性能。持油层两侧的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保油能力,油污可以通过表层迅速进入持油层后被锁在持油层内,不容易发生溢漏。表层上增设的防漏层可以有效防止外力挤压造成的油污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棉的保油性能。防漏层经济耐用,废弃后可以一起焚烧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I)和位于持油层(I)两侧的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2)外还具有防漏层(3); 所述持油层(I)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上分布有压制图案,压制图案的压点将位于持油层(I)两侧的表层(2)复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图案为矩形或三角形,压点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压制图案总面积的I?5%。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层(3)为热粘合在表层(2)上的PE防漏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油层(I)的厚度为20-60mmo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的厚度为5-20mm。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2-5 μ 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吸附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层(3)的厚度为5-20mm。【文档编号】E02B15/10GK204225073SQ201420646036【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专利技术者】王菊华 申请人: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吸附棉,所述防漏吸附棉包括持油层(1)和位于持油层(1)两侧的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侧的表层(2)外还具有防漏层(3);所述持油层(1)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吸油树脂颗粒,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菊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