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937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9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包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第一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左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一凹陷槽,在第一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位于第一凹陷槽左侧;在第二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六凹陷槽,在第二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所述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右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包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第一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左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一凹陷槽,在第一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位于第一凹陷槽左侧;在第二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六凹陷槽,在第二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所述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右侧。【专利说明】两轮车的握持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两轮车,尤其是摩托车的握持把手一般呈直筒状,它的外周面圆滑平整,也有一些两轮车的握持把手为了增加它的防滑度,防止用户手出汗时握捏不住把手,增加了一些防滑花纹。上述这些两轮车的握持把手都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手感、用户的舒适度和体验度,用户如果握持过久,手会感到疲劳并且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提升用户满意度、使用户手掌的舒适度得到提高的两轮车的握持把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包括设置在两轮车车头的左侧的第一把手和设置在两轮车车头的右侧的第二把手,所述把手呈圆柱形,在第一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左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一凹陷槽,在第一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位于第一凹陷槽左侦h在第二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六凹陷槽,在第二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所述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右侧;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还均匀的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大于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的横向直径;所述第六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的横向直径。 进一步的,第三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二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的横向直径;第八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七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的横向直径。 进一步的,第二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的横向直径;第七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的横向直径。 进一步的,第四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五凹陷槽的横向直径;第九凹陷槽的横向直径大于第十凹陷槽的横向直径。 进一步的,在第二凹陷槽和第三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一圆弧形隆起;在第三凹陷槽和第四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二圆弧形隆起;在第四凹陷槽和第五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三圆弧形隆起;和/或者在第七凹陷槽和第八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四圆弧形隆起;在第八凹陷槽和第九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五圆弧形隆起;在第九凹陷槽和第十凹陷槽之间形成一第六圆弧形隆起。 本专利技术的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它的各个凹陷槽钢的设置位置、大小以及形状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使用户的手掌感到舒适,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两轮车的握持把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教导。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包括设置在两轮车车头1的左侧的第一把手2和设置在两轮车车头1的右侧的第二把手3,所述把手呈圆柱形,在第一把手2靠近两轮车车头1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左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一凹陷槽21,在第一把手2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二凹陷槽22、第三凹陷槽23、第四凹陷槽24以及第五凹陷槽25,所述第二凹陷槽22、第三凹陷槽23、第四凹陷槽24以及第五凹陷槽25位于第一凹陷槽21左侧;在第二把手3靠近两轮车车头I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六凹陷槽31,在第二把手3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七凹陷槽32、第八凹陷槽33、第九凹陷槽34以及第十凹陷槽35,所述第七凹陷槽32、第八凹陷槽33、第九凹陷槽34以及第十凹陷槽35位于第五凹陷槽25的右侧。使第二至第五凹陷槽22、23、24、25位于第一凹陷槽21的左侧,这样的设置方式与用户的左手更贴合,使该第一把手2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同样的,使第七至第十凹陷槽32、33、34、35位于第六凹陷槽31的右侧,这样的设置方式与用户的右手更贴合,使该第二把手3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槽21的横向直径大于大于第二凹陷槽22、第三凹陷槽23、第四凹陷槽24以及第五凹陷槽25的横向直径;所述第六凹陷槽31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七凹陷槽32、第八凹陷槽33、第九凹陷槽34以及第十凹陷槽35的横向直径。 本实施例中,第三凹陷槽23的横向直径大于第二凹陷槽22、第四凹陷槽24以及第五凹陷槽25的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车的握持把手,包括设置在两轮车车头的左侧的第一把手和设置在两轮车车头的右侧的第二把手,所述把手呈圆柱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左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一凹陷槽,在第一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以及第五凹陷槽位于第一凹陷槽左侧;在第二把手靠近两轮车车头的一端的外周面的下半圆部分设置有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凹凸配合的第六凹陷槽,在第二把手的外周面的上半圆部分依次设有分别与用户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凹凸配合的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所述第七凹陷槽、第八凹陷槽、第九凹陷槽以及第十凹陷槽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右侧;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还均匀的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宝华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