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件的上料装置及探伤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847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包括:倒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适于所述U型件横穿并能容纳多个叠加的所述U型件;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固定在邻近所述支撑架的开口端的外侧,用于压紧或释放所述U型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可升降的接料架,所述接料架在工作时与所述压紧装置协作使所述U型件能够从所述支撑架释放到所述接料架。利用该装置对U型件进行诸如探伤检测等操作时,可以减少作业难度,降低人为漏检的几率,提高作业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的探伤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包括:倒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适于所述U型件横穿并能容纳多个叠加的所述U型件;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固定在邻近所述支撑架的开口端的外侧,用于压紧或释放所述U型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可升降的接料架,所述接料架在工作时与所述压紧装置协作使所述U型件能够从所述支撑架释放到所述接料架。利用该装置对U型件进行诸如探伤检测等操作时,可以减少作业难度,降低人为漏检的几率,提高作业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的探伤设备。【专利说明】U型件的上料装置及探伤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及探伤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人们常采用探伤测试技术对金属管或棒的表面或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以判断这些材料是否存在肉眼无法或是很难发现的诸如裂缝、气孔等缺陷。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探伤设备大都针对直管进行检测,而对于经过二次加工弯曲、退火等工艺处理的U型管,因其特殊的U型结构,上下料困难等原因,却很少涉及。特别是空调领域中U型换热管,现有的检测方法仍然是采用人工目测进行全检探伤。这种人工目测的检测方法需要人工逐个检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遗漏。而且对于那些很难用肉眼发现的缺陷束手无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U型件因其特殊结构而导致的上下料困难,以及进一步导致的检测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及探伤设备。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包括:倒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适于所述U型件横穿并能容纳多个叠加的所述U型件;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固定在邻近所述支撑架的开口端的外侧,用于压紧或释放所述U型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可升降的接料架,所述接料架在工作时与所述压紧装置协作使所述U型件能够从所述支撑架释放到所述接料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为多个,其被布置成当所述U型件穿入时,所述U型件的两支臂分别具有两个间隔开的支撑架,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支撑架对应,分布于所述U型件两支臂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U型件同一支臂上的两个支撑架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及两个侧板,其中位于所述U型件的两支臂外侧的第一侧板在邻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倾斜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邻近所述底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用于引导所述U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的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位于所述压紧装置的上方且对应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基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对应地连接有加强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U型件同一支臂侧的所述连接基板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以及与所述压紧块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压紧块能够作往返运动,从而实现U型件的压紧或释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块与所述U型件相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U型件两支臂上相应的每两个支撑架之间有一个接料架,所述接料架表面呈波浪状,其上每个凹槽的深度及宽度适于所述U型件的两支臂放置其中。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U型件探伤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U型件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所述连接基板适于连接到所述探伤设备的操作台,用于对所装载的U型件进行进一步的探伤检测。 本专利技术的U型件的上料装置,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一次性叠加存放多根U型件,在压紧装置和接料架的配合作用下,所存放的多根U型件可以被逐个释放到接料架,再由接料架输送到下游设备(例如探伤设备)以对U型件进行进一步的操作,例如探伤检测等,当支撑架所存放的所有U型件检测完毕后,再由人工重新装载需要探伤检测的U型件,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实现U型件的半自动上下料。利用该装置对U型件进行诸如探伤检测等操作时,可以减少操作难度,降低人为漏检的几率,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U型件的上料装置已装载U型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U型件的上料装置已装载U型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其中接料架处于上升的状态。 图3为与图2相对应的接料架处于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区域A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记:支撑架10,第一连接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侧板15,连接基板16,加强筋17,第三连接板18,导向板19,压紧装置20,压紧块21,汽缸22,固定板23,接料架30,U型管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为本专利技术U型件的上料装置已装载U型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的部分组成,其中U型件可以为空调领域内的U型换热管或U型管40,该上料装置较佳地包括4个相同的支撑架10,U型管同一支臂上的两个支撑架间隔开,且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1,每个支撑架都包括底板12,第一侧板13以及第二侧板15,较佳的第一侧板13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然后该连接板11再通过第二连接板14与底板12连接,而第二侧板15直接连接到该底板12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增强支撑架的稳定性的同时,由于支撑架上部空间加大,便于U型管的插入。较佳地,可以在第一侧板13靠近底板12的端部与该第二连接板14之间加装倾斜的导向板19 (参考图2),用于引导U型管,以防止U型管被卡在支撑架内而阻碍U型管的顺利下落。 图1的上料装置中,每个支撑架10还具有连接基板16,连接基板16可以用于将所述上料装置连接于其它下游设备,例如连接于探伤设备的连接台,以便对所装载的U型换热管进行探伤检测。较佳地,在第一侧板13与对应的连接基板16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7,以增强支撑架的牢固性。较佳地,与第一连接板11同侧的两个连接基板之间可以有第三连接板18,用于进一步增强支撑架的牢固性。 与支撑架10对应的压紧装置20位于连接基板16的下方且靠近对应支撑架的开口端,通过固定板23连接于相应支撑架的第一侧板上,其包括压紧块21,该压紧块21在所连接的驱动装置(例如汽缸22)的控制下可以往返运动,从而压紧或释放U型管。较佳地,该压紧块21与U型管相接触的面为弧形面,有利于压紧块更牢靠地压紧U型管。 图2为本专利技术U型件的上料装置已装载U型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了可升降的接料架30,该接料架30位于所述支撑架10的下方,在与其连接的驱动装置(例如汽缸)的控制下可以上升或下降。图2中的接料架30处于上升的状态。图3中的接料架30处于下降的状态。较佳地,该接料架的表面为波浪状,其中每个凹槽的深度及宽度适于U型管的放置,防止放置在其中的U型管滑动。较佳地,该接料架30的凹槽底部与压紧装置20垂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可以等于或略大于所输送的U型管40的直径,有利于压紧块21压紧紧接下来的U型管。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件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倒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适于所述U型件横穿并能容纳多个叠加的所述U型件;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固定在邻近所述支撑架的开口端的外侧,用于压紧或释放所述U型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可升降的接料架,所述接料架在工作时与所述压紧装置协作使所述U型件能够从所述支撑架释放到所述接料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江小亮邓智方祥建黄才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