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15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能够实现抑制制造成本、以及提高成品率。旋转电机具有连接有轴的自由旋转的转子及使转子旋转的定子,其中,转子具有:连接有轴的毂部;转子轭铁部,具有以圆环状连结的多个转子磁极片,并且各转子磁极片是圆弧状;树脂部,被设置在毂部和转子轭铁部之间,并固定毂部和转子轭铁部;永磁铁,被粘贴在转子轭铁部的外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尤其是涉及旋转电机的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提出有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具有永磁铁、转子轭铁及毂,它们由树脂通过注塑成形而一体地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0。该转子轭铁是圆筒状部件,在该转子轭铁的内侧,配置有相对于转子轭铁的内周面隔开预先设定的间隔并成为输出传递部的毂。而且,在毂上连接有旋转电机的风扇等,并连接有能够自由旋转地被轴承支承的轴(输出轴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电机具有这样的结构,由此,转子轭铁和输出轴之间绝缘,抑制转子轭铁产生的电流传递到输出轴,并能够抑制用于轴的旋转的轴承发生电腐蚀等。能够抑制电腐蚀的发生时,还能够抑制因输出轴的旋转而产生的异响。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转子中,使多个由电磁钢板冲压成环状而成的部件重叠,由此构成圆筒状的转子轭铁,使多个将电磁钢板冲压成具有比转子轭铁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形状的部件重叠,由此构成圆筒状的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8887号公报(例如,图2)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转子中,考虑到制造成本,采用通过对冲压相同的电磁钢板而成的部件进行堆叠来构成转子轭铁及毂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转子轭铁用的材料作为一个环状板材进行冲压。因此,环的中央部及环的外侧的部分等被废弃,浪费大,因此,存在不能抑制制造成本的课题。 另外,在该方法中,该冲压的环状板材的一部分发生损坏等时,就要废弃该环状板材。即,即便不是环状板材整体发生损坏等,而是一部分损坏,也要废弃环状部件,因此,存在相应地难以提高成品率的课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转子那样,在将永磁铁设置在转子轭铁的外周面的情况下,转子轭铁的壁厚是磁饱和的厚度即可。这里,当存在使转子轭铁成为薄壁的要求时,需要增大转子轭铁的内径和毂的外径之差。当冲压电磁钢板的接近端侧的部分时,该冲压的部件的宽度变小,存在不能良好地进行冲压的情况。因此,在如上所述地利用将转子轭铁的内径和毂的外径之差设定得大的形状的模具冲压电磁钢板的情况下,存在转子轭铁用的板材容易损坏、更难以提高成品率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以上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并提闻成品率。 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具有连接有轴的自由旋转的转子及使转子旋转的定子,其中,转子具有:连接有轴的毂部;转子轭铁部,其具有以圆环状连结的多个转子磁极片,并且各转子磁极片是圆弧状;树脂部,其设置在毂部和转子轭铁部之间,并固定毂部和转子轭铁部;永磁铁,其粘贴在转子轭铁部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组合磁极片而构成的定子的与径向平行的剖视图。 图3是转子的单元铁芯的说明图,图3匕)是立体图,图3 (10是以弯折中心为旋转中心弯折的图。 图4是对组合了单元铁芯的转子轭铁和毂进行组合的状态下的注塑成形前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由树脂一体成形转子轭铁及毂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由树脂一体成形转子轭铁及毂之后,将永磁铁设置于该一体成形品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将轴插入转子的状态的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所使用的单元铁芯及毂的铁芯薄板的冲压图案的说明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单元铁芯的说明图,图9匕)是第一铁芯板材组的俯视图,图9 (^)是第二铁芯板材组的俯视图,图9 (¢)是立体图。 图10是设置在图9的单元铁芯的磁极片的两端面上的凸部和凹部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邻接的单元铁芯的磁极片的连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单元铁芯的变形例。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所使用的单元铁芯及毂的铁芯薄板的冲压图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1的概要结构的图。图2是组合定子磁极片而构成的定子2的与径向平行的剖视图。此外,图1匕)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 6)是拆下了图1所示的螺旋桨式风扇101的状态的剖视图,是沿着轴8的轴向的剖视图。在图2中,省略了线圈15的终端线的处理。参照图1及图2说明旋转电机1的概要结构等。 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1是进行了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并能够提高成品率的改良的结构。 [结构说明] 旋转电机1例如与螺旋桨式风扇101组合而构成了风机100等。旋转电机1具有:一侧连接于螺旋桨式风扇101上的轴8 ;对搭载在旋转电机1上的各种零件等进行收容的电机外壳5 ;连接于轴8的另一侧的自由旋转的转子3 ;定子2,其具有以辐射状排列的定子磁极片,使转子3旋转;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轴8的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另外,旋转电机1具有:印制电路板12,用于转子3的旋转位置的检测等;印制电路板保持器13,保持印制电路板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于旋转电机1采用例如无刷IX:电机的情况进行说明。而且,旋转电机1例如搭载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等空调设备,以用于驱动向室外机内的换热器供给空气的螺旋桨式风扇10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螺旋桨式风扇101及轴8) 螺旋桨式风扇101被连接在轴8的一端侧,轴8的旋转传递到螺旋桨式风扇101而使其旋转。螺旋桨式风扇101具有与轴8连接的毂部101八以及从毂部101八以辐射状延伸地形成的翼部101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螺旋桨式风扇10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与用途相应的风扇。即,也可以代替螺旋桨式风扇101,采用例如多翼式风扇及涡轮风扇等。 轴8的一侧连接于螺旋桨式风扇101,另一侧通过第一轴承如及第二轴承%连接于转子3。此外,轴8被压入转子3。轴8能够自由旋转地被第一轴承如及第二轴承%支承,转子3的旋转力传递到轴8而使其旋转。如图1及图2所示,轴8的一侧设置在电机外壳5外,另一侧收容在电机外壳5内。 (电机外壳5) 电机外壳5收容有定子2、转子3、第一轴承93、第二轴承%、印制电路板12及印制电路板保持器13等。电机外壳5具有收容定子2的壳体6和设置在壳体6中的第二轴承% —侧的支架盖11。 壳体6例如是纸面上侧被封闭、且纸面下侧开放的有底筒状部件。在壳体6上形成有保持第一轴承%的壁部16。另外,在壳体6的开放侧具有第二轴承%,并且设置有支架盖11,该开放侧被封闭。即,在由壳体6及支架盖11形成的空间中,收容有定子2、转子 3、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等。壳体6是对定子2进行成形并固化的模制树脂。 支架盖11以封闭壳体6的开放侧的方式安装于壳体6,并具有收容第二轴承%的轴承外壳7和设置在轴承外壳7的外表面侧的金属板盖10。轴承外壳7收容第二轴承%,并具有设置有第二轴承%的凹部73和从凹部73的周缘侧向轴8的径向延伸地伸出的平面部7匕此外,轴承外壳7与壳体6同样地由不饱和聚酯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即可。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具有与轴连接的自由旋转的转子及使所述转子旋转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毂部,所述毂部与所述轴连接;转子轭铁部,所述转子轭铁部具有以圆环状连结的多个转子磁极片,并且各转子磁极片为圆弧状;树脂部,所述树脂部设置在所述毂部和所述转子轭铁部之间,并固定所述毂部和所述转子轭铁部;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粘贴在所述转子轭铁部的外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2 JP 2013-1896931.一种旋转电机,具有与轴连接的自由旋转的转子及使所述转子旋转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 毂部,所述毂部与所述轴连接; 转子轭铁部,所述转子轭铁部具有以圆环状连结的多个转子磁极片,并且各转子磁极片为圆弧状; 树脂部,所述树脂部设置在所述毂部和所述转子轭铁部之间,并固定所述毂部和所述转子轭铁部; 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粘贴在所述转子轭铁部的外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转子磁极片形成为相同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轭铁部具有多个单元铁芯,所述单元铁芯由一个所述转子磁极片形成,或者由多个所述转子磁极片一体地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铁芯的一个侧端面上形成有凸部,并且在另一个侧端面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凸部被插入所述凹部来连结邻接的所述单元铁芯彼此。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铁芯的所述凸部及凹部向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延伸地形成,并具有通过从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宏志鬼桥隆之鹤羽纯山口敬史并河辽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