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皆得专利>正文

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033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包括胶芯及套设于所述胶芯的壳体,所述胶芯的上端面具有接地触点,所述胶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朝向所述胶芯的后方的第一抵顶面,所述胶芯的下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胶芯的前方的第二抵顶面,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分别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一抵顶面的第一卡点,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二抵顶面的第二卡点,所述壳体的顶壁还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接地触点连接的接地卡点。在所述第一卡点及第二卡点的双向卡点作用下,所述胶芯与壳体形成紧固的结合,因此不易相互脱离;而所述接地卡点的作用是使所述壳体形成接地连接,在满足电气性能要求的同时,节省了工序、材料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卡点结构使壳体与胶芯紧固结合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产品得到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USB连接线作为一种连接工具,能够很好的在不同的电子产品间建立起稳定的连接,并实现数据的快速传导。而USB连接线的两端一般都设置有USB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以与电子产品上的接口形成连接定位。连接器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内部的胶芯及包覆在胶芯外部的壳体,胶芯上设置有供USB线的多个芯线分别焊接的多个PIN针脚,其中包括有接地线针脚及接高频线针脚,当把USB芯线焊接到这两个针脚上后,焊点可以分别作为接地触点及高频触点。对于传统结构的连接器,其壳体可以是多部分组成并扣合到胶芯上,也可以由板材弯折包紧到胶芯上而实现与胶芯的固定,但是这种传统结构的连接器的壳体存在缝隙,缝隙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壳体整体结构的刚性,而且会使壳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电容,从而干扰数据传输。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具有无缝壳体的连接器,无缝壳体由无缝管拉伸成型,然后与胶芯套装到一起。现有技术中无缝连接器的壳体与胶芯之间只设置有单向的限位结构,无法保证壳体与胶芯之间的紧固程度,在实际使用中连接器经过多次插拔后,壳体容易与胶芯脱离,导致连接器损坏;另外,现有的具有无缝壳体的连接器为了在抗电磁干扰等电气性能方面满足要求,需要使用铜铝箔等遮蔽材料,增加了额外的工序、材料及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壳体与胶芯紧固结合且满足电气性能要求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壳体与胶芯紧固结合且满足电气性能要求的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包括胶芯及套设于所述胶芯的壳体,所述胶芯的上端面具有接地触点,所述胶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朝向所述胶芯的后方的第一抵顶面,所述胶芯的下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胶芯的前方的第二抵顶面,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分别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一抵顶面的第一卡点,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二抵顶面的第二卡点,所述壳体的顶壁还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接地触点连接的接地卡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在所述胶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后的所述第一抵顶面,同时在所述胶芯的下端设置有朝前的第二抵顶面,而在所述壳体上向所述胶芯突出地设置了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面的所述第一卡点及抵顶于所述第二抵顶面的所述第二卡点,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卡点防止所述胶芯相对所述壳体向后移位及偏摆,而所述第二卡点则防止所述胶芯相对所述壳体向前移位,在所述第一卡点及第二卡点的双向卡点作用下,所述胶芯与壳体形成紧固的结合,因此不易相互脱离。另外,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接地卡点与所述胶芯上设置的所述接地触点形成接地连接,能够满足抗电磁干扰等电气性能要求,同时不需要进行表面防护处理,节省了工序、材料及成本。较佳地,所述接地卡点的延伸端伸入到所述接地触点内。较佳地,所述接地卡点抵触于所述接地触点。具体地,所述胶芯包括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固定于所述前端部的后端且所述后端部相对所述前端部缩小并露出所述前端部的后端面,所述前端部的后端面的两侧形成两所述第一抵顶面。更具体地,所述接地触点凸起地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上端面。具体地,所述第一卡点与所述第一抵顶面接触的一端呈平面状。具体地,所述胶芯的下端具有多个端子槽,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端子槽之间形成有隔板,至少一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朝向所述胶芯的前方的缺口并形成所述第二抵顶面。更具体地,所述第二卡点呈卡入所述缺口内的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卡点与所述第二抵顶面接触的一端呈平面状。更具体地,所述端子槽内设置有金属端子。具体地,所述壳体后端的顶壁及底壁分别连接固定有第一弧形部及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呈开口向下的“U”形并具有两个侧臂,其中一所述侧臂的末端形成三角形的插头,而另一所述侧臂的末端形成与所述插头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二弧形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并位于两个所述侧臂之间。具体地,所述壳体为无缝壳体。较佳地,所述胶芯的下端面具有高频触点,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第三卡点,所述第三卡点的延伸端伸入到所述高频触点内或抵触于所述高频触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中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壳体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壳体的侧视图。图6是壳体沿图4中A向剖开的剖视图。图7是壳体沿图5中B向剖开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胶芯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图11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沿图9中C向剖开的剖视图。图12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沿图10中D向剖开的剖视图。图13是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沿图10中E向剖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胶芯2及套设于胶芯2的壳体1。以下将分别介绍壳体1与胶芯2的结构,然后介绍两者之间的组装关系。壳体1包括前后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并包括一顶壁10、一底壁11及两个连接于顶壁10与底壁11之间的侧壁12,顶壁10与底壁11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侧壁12相对且平行设置。壳体1的前端(图2中左边)的开口是与电子产品连接时的插接口。顶壁10及底壁11靠近前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矩形的通孔101、111,通孔101、111的作用是在插入电子产品上的接口后与接口中的卡点配合以稳固连接器。壳体1的顶壁10向壳体1内突出形成有接地卡点102,接地卡点102的后端与顶壁10连接在一起并向壳体1内倾斜延伸,接地卡点102的前端与顶壁10平行,接地卡点102除后端与顶壁10连接外,其余部分均与顶壁10分离。接地卡点102设置的位置靠近壳体1的后端及左边侧壁12。请结合图3、图5及图7,壳体1的两个侧壁12分别向壳体1内突出形成有一个第一卡点121,第一卡点121的位置靠近侧壁12后端的位置。第一卡点121的后端与侧壁12连接并向壳体1内倾斜延伸,第一卡点121的前端与侧壁12平行,并且第一卡点121与侧壁12平行的部分的前端面是平面状。从侧壁12的外侧看,设置第一卡点121的位置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胶芯及套设于所述胶芯的壳体,所述胶芯的上端面具有接地触点,所述胶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朝向所述胶芯的后方的第一抵顶面,所述胶芯的下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胶芯的前方的第二抵顶面,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分别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一抵顶面的第一卡点,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二抵顶面的第二卡点,所述壳体的顶壁还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接地触点连接的接地卡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29 CN 20142056761961.一种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胶芯及套设于所述胶芯的
壳体,所述胶芯的上端面具有接地触点,所述胶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朝向所述胶
芯的后方的第一抵顶面,所述胶芯的下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胶芯的前方的第二
抵顶面,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分别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一抵顶面的
第一卡点,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抵顶所述第二抵顶面的第二
卡点,所述壳体的顶壁还向所述胶芯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接地触点连接的接地卡
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卡点
的延伸端伸入到所述接地触点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卡点
抵触于所述接地触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
包括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固定于所述前端部的后端且所述后端部相对
所述前端部缩小并露出所述前端部的后端面,所述前端部的后端面的两侧形成
两所述第一抵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触点
凸起地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上端面。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皆得江豪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