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亚专利>正文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1534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有如下结构:地铁轨道隧道内铺设的轨道、在所述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多列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系统。位于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轨道车(1)在连续运动的情况下乘客不但可上车或下车,而且人到车站就可即时上车或下车。由于轨道车(1)多,加之其运行不停顿,输送能力显著提高。由于轨道车(1)没有加速和减速过程,因而显著节省能源。由于地铁车站的结构比现行结构大为简化,因而可显著降低车站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包括地铁隧道内铺设的轨道、在该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抽气装置,地铁轨道车连续运动,人到车站通过上下车输送系统可即时上车或下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该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不少大、中城市有地铁,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实现人员快速流动起了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出行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有些地铁线路已不堪重负。即使增加地铁轨道车的数量也不解决问题,车上人挤人到了几乎无插针之地的程度,车外焦急等待上车的人可用人山人海形容。人们不得不提前或推后出行,正常生活受到了拖累,正常工作受到了影响。增加地铁轨道车的数量有限度,太多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加快地铁轨道车的运行速度也有限度,因为速度大了加速或减速要通过较大距离,要减小这个距离容易损坏轨道车和轨道。修建复线虽可解决问题,但投资巨大,还受其他众多因素制约,大多数情况不现实。如何彻底解决地铁运力不足和乘坐地铁的人数太多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当前的地铁轨道车,进站减速直至停下以让乘客上车或下车,出站从速度为零再加速到原速,减速、加速,再减速、再加速,……,不断重复,动能不断转化为内能,然后又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形成了能源巨大损失。如何减少能量的这种无谓损失,也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地铁轨道车连续运动,进站也不停顿。要上车的乘客走到地铁车站就可安全上车,要下车的乘客待前进到要下车的车站就可安全下车。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该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乘客上下车方法。为解决上述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地铁轨道隧道内铺设的轨道、在该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抽气装置。下文所述“左”、“右”、“前”、“后”均以面向地铁轨道车前进方向而划分。多列轨道车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系统,同一地点有两条轨道,通过同一地点两条轨道上的该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两列该轨道车分别沿这两条轨道之一反向运行,该轨道车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该轨道车上的动力机房中的动力装置根据该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该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该环状运转系统上工作的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该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该轨道车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该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和栅栏横杆组成,该栅栏立柱竖直地固紧连接在该轨道车左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该栅栏横杆横向固紧连接在该栅栏立柱上,该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该轨道车的左侧堕落地面,该防护栅栏上安装有照明电灯,该轨道车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该坐椅的左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右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该上车通道上画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车通道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该轨道车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该坐椅之间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该下车通道沿横向延伸至该轨道车的右侧,该下车通道上画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该下车通道等待放行,该动力机房右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该上车通道和该下车通道,该轨道车上全部该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该轨道车上全部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该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等于该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该轨道车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和闸板,该闸门柱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该轨道车右侧的该上车通道和相邻的该下车通道交界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每个该闸门柱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这两块闸板可分别从该闸门柱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该闸门柱下方的该轨道车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该闸板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相邻两个该闸门柱之间的各一块该闸板相互合拢,防止乘客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从该轨道车的右侧堕落地面。位于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由上下车电梯、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该上下车电梯位于车站隧道内的站台上且靠近轨道车的右侧,其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左侧的该轨道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左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上下车电梯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标示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上标示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底板右侧的矩形齿和该上下车电梯的上底板左侧的矩形齿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该上下车电梯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矩形齿因转向下方自动与该轨道车上的矩形齿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矩形齿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该轨道车上的矩形齿形成啮合关系,使得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总是和其左侧的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总是和其左侧的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供该轨道车上乘客转移到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专用通道,已在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须站立在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等待放行转移至该轨道车上去,该上下车电梯的右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该上下车电梯扶手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该上下车电梯的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地铁车站的增速电梯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增速二级电梯、增速三级电梯……增速n-1级电梯和增速n级电梯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公知公用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1、v2、v3……vn-1、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上下车电梯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或向下偏转,且v1<v2<v3<……<vn-1<vn<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该增速n级电梯的前端和该上下车电梯的后端相接,该增速一级电梯的后端与地铁入口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v1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该地铁入口地面跨到该增速一级电梯、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该增速n级电梯跨到该上下车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左侧或右侧分别有增速一级电梯扶手、增速二级电梯扶手、增速三级电梯扶手……增速n-1级电梯扶手、增速n级电梯扶手,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该增速电梯安装在该地铁入口地面和该上下车电梯后端之间的倾斜的入口隧道和该车站站台的地面上,该入口隧道的横断面积从该地铁入口地面至该站台逐渐减小,使其内从上至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地铁轨道隧道内铺设的轨道、在所述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文所述“左”、“右”、“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多列所述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系统,同一地点有两条轨道,通过同一地点两条轨道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分别沿这两条轨道之一反向运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所述轨道车(1)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所述轨道车(1)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横杆(13)组成,所述栅栏立柱(14)竖直地固紧连接在所述轨道车(1)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所述栅栏横杆(13)横向固紧连接在所述栅栏立柱(14)上,所述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的左侧堕落地面;所述防护栅栏上安装有照明电灯;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的左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右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5d),所述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所述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所述轨道车(1)的右侧,所述下车通道(5a)上画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所述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所述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所述动力机房(10)右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等于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所述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所述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所述轨道车(1)右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所述下车通道(5a)交界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所述闸门柱(7)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所述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相邻两个所述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块所述闸板(8)相互合拢,防止乘客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从所述轨道车(1)的右侧堕落地面;位于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所述上下车电梯(2)位于车站隧道内的站台上且靠近轨道车(1)的右侧,其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6b)和下车通道(6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车通道(6b)上标示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所述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6c);所述轨道车(1)底板右侧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上底板左侧的矩形齿(12)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转向下方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形成啮合关系,使得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总是和其左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衔接,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总是和其左侧的所述下车通道(5a)衔接;所述下车通道(6a)供所述轨道车(1)上乘客转移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专用通道,已在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须站立在所述上车通道(6b)上等待放行转移至所述轨道车(1)上去;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右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11),所述上下车电梯扶手(11)的运行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地铁轨道隧道内铺设的轨道、在所述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1)、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文所述“左”、“右”、“前”、“后”均以面向地铁轨道车(1)前进方向而划分;多列所述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系统,同一地点有两条轨道,通过同一地点两条轨道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分别沿这两条轨道之一反向运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所述轨道车(1)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所述轨道车(1)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横杆(13)组成,所述栅栏立柱(14)竖直地固紧连接在所述轨道车(1)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所述栅栏横杆(13)横向固紧连接在所述栅栏立柱(14)上,所述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的左侧堕落地面;所述防护栅栏上安装有照明电灯;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的左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右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5d),所述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所述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所述轨道车(1)的右侧,所述下车通道(5a)上画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所述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所述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所述动力机房(10)右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等于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所述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所述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所述轨道车(1)右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所述下车通道(5a)交界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所述闸门柱(7)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所述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相邻两个所述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块所述闸板(8)相互合拢,防止乘客在相邻两个车站站台之间从所述轨道车(1)的右侧堕落地面;位于地铁车站的乘客上下车输送系统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所述上下车电梯(2)位于车站隧道内的站台上且靠近轨道车(1)的右侧,其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左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6b)和下车通道(6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车通道(6b)上标示有指向左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所述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右侧的下车通道箭头(6c);所述轨道车(1)底板右侧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上底板左侧的矩形齿(12)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转向下方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形成啮合关系,使得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总是和其左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衔接,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总是和其左侧的所述下车通道(5a)衔接;所述下车通道(6a)供所述轨道车(1)上乘客转移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专用通道,已在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须站立在所述上车通道(6b)上等待放行转移至所述轨道车(1)上去;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右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11),所述上下车电梯扶手(11)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地铁车站的增速电梯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18)、增速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和增速n级电梯(22)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1、v2、v3……vn-1、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或向下偏转,且v1<v2<v3<……<vn-1<vn<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所述增速n级电梯(22)的前端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相接,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的后端与地铁入口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v1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所述地铁入口地面跨到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所述增速n级电梯(22)跨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左侧或右侧分别有增速一级电梯扶手(18a)、增速二级电梯扶手(19a)、增速三级电梯扶手(20a)……增速n-1级电梯扶手(21a)、增速n级电梯扶手(22a),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所述增速电梯安装在所述地铁入口地面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后端之间的倾斜的入口隧道和该车站站台的地面上,所述入口隧道的横断面积从所述地铁入口地面至所述站台逐渐减小,使其内从上至下的进气气流速度逐渐增大且与其内进站乘客的速度的增大相对应,让进站乘客感受不到大的风速以确保安全;地铁车站的降速电梯依次由降速n级电梯(23)、降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降速一级电梯(27)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n、v′n-1……v′3、v′2、v′1,它们的运动方向与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或向上偏转,且v>v′n>vn-1>……>v′3>v′2>v′1,所述降速n级电梯(23)的后端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前端相接,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与地铁出口地面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出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减小而变得密集相对应;v与v′n的差值、后一级降速电梯与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1与0的差值,都在乘客从所述上下车电梯(2)跨到所述降速n级电梯(23)、或从后一级降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或从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跨到所述地铁出口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些降速电梯的左侧或右侧分别有降速n级电梯扶手(23a)、降速n-1级电梯扶手(24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