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054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位器、开关和桥式整流电路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能够根据开关的开合来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同时能够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调节涓流维持电流的大小,同时多个阻容元件并联可以同时满足多组蓄电池组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一体化电源中,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和电力用逆变电源都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因此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的充电电路是一体化电源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电路,现如今大多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的大小都是不可调的,不能够根据不同的蓄电池组调节不同的充电电流以及涓流维持电流,同时大多数充电电路仅能够给一组蓄电池组充电,不能同时满足多个蓄电池组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位器、开关和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和多个被充电源的负极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专利技术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能够根据开关的开合来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同时能够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调节涓流维持电流的大小,同时多个阻容元件并联可以同时满足多组蓄电池组的充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i^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四三极管VT4、第五三极管VT5、第六三极管VT6、第七三极管VT7、第八三极管VT8、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位器RP、开关K和桥式整流电路BR,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桥式整流电路BR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K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i^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开关K的第二端、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和第四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基极分别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第五三极管VT5的基极和第八三极管VT8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一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分别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和第二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和第六三极管VT6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和第三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分别与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和第八三极管VT8的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和第四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与第i^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位器、开关和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被充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和多个被充电源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流和涓流维持电流可调的自动并联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位器、开关和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