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999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合田间鉴定结果,快速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人为因素,提高了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特别是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 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年产稻谷最多的国家,全国 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目前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全球每年由稻瘟病 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足以养活6000万人以上,造成近50亿美元的损失,据估计,在1975? 1990年的16年间由稻瘟病引起的全球稻谷损失高达1.57亿t,年平均1千万t左右。90 年代以来,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 2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近5 年南方各省和国家审定的杂交水稻组合中,对稻瘟病感至高感的占87 %,抗性品种极少。即 使是新育成的具有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在连续3-5代种植之后,抗病能力往往表现为衰 退,病害呈不断加重的趋势。 传统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依赖于植株表型观察,要求丰富的经验和较长的时间,并 且受稻瘟病发病条件的限制,以及缺乏对抗病基因有效的追踪方法,很难实现准确鉴定。 随着水稻基因组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稻瘟病抗性鉴定开辟了新的蹊径。稻瘟病由真菌 子囊菌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无性态 Pyriculariag grisea Sacc.)弓丨起, 病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小种。我国1976年成立稻瘟病生理小种联合试 验小组,提出了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和鉴定方法,在稻瘟病的防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然而我国的稻瘟病鉴别品种是根据其对稻瘟病菌若干菌系的反应型人为地凭经验选择 的,主观性大。我国曾使用这套鉴别品种和鉴定方法从事稻瘟病生理小种监测与水稻品种 的抗性鉴定工作。由于对鉴别品种所具有的抗病基因情况了解得不多,很难从遗传方面揭 示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本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鉴别能力不强,准确度不高的局限。 近年来,抗稻瘟病的近等基因系和单基因系的育成,为在一定区域内研究稻瘟病菌的毒性 组成,探明毒力基因的结构与分布以及抗病基因的区域性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随着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建立在DNA多态性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技术则为研究稻瘟病菌的遗传宗 谱、鉴定抗病品种的抗病基因成为现实。利用高新技术研究重庆市稻瘟病原菌生理小种的 变化、分布、毒性组成以及遗传宗谱,提高了稻瘟病监测鉴定的准确性。 稻瘟病抗性鉴定一直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现在仍为主要鉴定手段。然而,传统鉴 定技术受环境条件和发病因素的影响,鉴定人员要求有丰富的经验,很难保证鉴定的准确 性。采用分子鉴定与人工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鉴定准确性和效率。目前为 止,该项技术未见报道。多年来,稻瘟病抗性鉴定都是人工接种,根据表型人为主观评判, 不能从分子角度进行实质性鉴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 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育69-1为母本以及Lac23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i代杂交种子500粒,对 Fi代种子进行培育获得F2代植株群体,F2代植株群体按16. 5cmX26. 4cm的单株面积种植, 每12株为一行,每行间的走道宽67cm,然后通过单粒群体加代自交的方式繁殖至F8R,获 得重组自交系群体297株;(2)、在分蘖期采集F8代及亲本叶片,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 DNA。利用Pi-1基因附近的SSR标记,以育69-1和Lac23的DNA为模板,在双亲之间筛选出 差异标记5个,在F8代重组自交系中选择与Lac23标记一致的单株;(3)、对F8代群体稻瘟 病田间鉴定,病圃通过人工辅助接种与田间自然诱发相结合进行叶瘟、穗颈瘟的抗性鉴定, 稻瘟病田间分级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9-1995)中的稻瘟病调查和测 报标准进行;(4)、利用分子鉴定数据,计算出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 测值。阳性预测值是指分子实验检验出的阳性条带中所含有的田间抗病材料比率,以RM224 为例,比率为12/31。阴性预测值是指分子实验中检验出阴性条带内含有除去田间不抗病 的材料的比例,以RM224为例,比率为(266-52)/266,然后通过阳性预测值X阴性预测值/ 假阳性率X假阴性率计算出标记诊断性试验评价值,比较5个标记在稻瘟病抗性鉴定中的 优先顺序,结合田间鉴定结果验证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所述对匕代种子进行培育获得F2代植株群体是指对获得的匕杂交种子进 行混种。所述单粒群体加代自交是指在F2代植株群体中随机选择500株,每株只收1粒种 子,F3再次进行混种得到F4代植株群体,F4代植株群体每株收1粒种子,然后选取一粒F4代 种子自交繁殖至F8代。所述用于分子鉴定的引物序列组成如下表所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育69‑1为母本以及Lac23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500粒,对F1代种子进行培育获得F2代植株群体,F2代植株群体按16.5cm×26.4cm的单株面积种植,每12株为一行,每行间的走道宽67cm,然后通过单粒群体加代自交的方式繁殖至F8代,获得重组自交系群体297株;(2)、在分蘖期采集F8代及亲本叶片,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利用Pi‑1基因附近的SSR标记,以育69‑1和Lac23的DNA为模板,在双亲之间筛选出差异标记5个,在F8代重组自交系中选择与Lac23标记一致的单株;(3)、对F8代群体稻瘟病田间鉴定,病圃通过人工辅助接种与田间自然诱发相结合进行叶瘟、穗颈瘟的抗性鉴定,稻瘟病田间分级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9‑1995)中的稻瘟病调查和测报标准进行;(4)、利用分子鉴定数据,计算出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然后通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计算出标记诊断性试验评价值,比较5个标记在稻瘟病抗性鉴定中的优先顺序。结合田间鉴定结果验证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稻瘟病抗性鉴定准确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以育69-1为母本以及Lac23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500粒,对F1代 种子进行培育获得F2代植株群体,F2代植株群体按16. 5cmX26. 4cm的单株面积种植,每12 株为一行,每行间的走道宽67cm,然后通过单粒群体加代自交的方式繁殖至F8代,获得重组 自交系群体297株; (2) 、在分蘖期采集F8代及亲本叶片,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利用Pi-I基因附 近的SSR标记,以育69-1和Lac23的DNA为模板,在双亲之间筛选出差异标记5个,在F8代 重组自交系中选择与Lac23标记一致的单株; (3) 、对F8R群体稻瘟病田间鉴定,病圃通过人工辅助接种与田间自然诱发相结合 进行叶瘟、穗颈瘟的抗性鉴定,稻瘟病田间分级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1579-19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武姚南邓小书唐安军罗安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