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处理场中渗滤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0679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5:13
一种固废处理场中渗滤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包括有沉淀井,其一侧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连通至渗滤液穿坝管;另一侧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处安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管口高度低于沉淀井中的液面且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水位控制线;沉淀井的底部开挖有污泥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包括:从固废处理场填埋库区中延伸出的渗滤液穿坝管将固废处理场中的渗滤液输送至一沉淀井中进行污泥的沉淀,使渗滤液中的污泥沉降集中在污泥槽中,经过污泥沉淀后的渗滤液再从沉淀井的出液口排出,出液口处设有活动框过滤网装置,渗滤液经活动框过滤网装置过滤后进入一排污管,再从排污管进入固废处理场的调节池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投资少、占地小、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危废等无害化处理场所)
,尤其涉及一种渗滤液导排系统污泥沉淀截留收集与固体杂质拦截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减少城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固废无害化处理设施。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从库区底部收集的渗滤液通过穿坝管直接排入调节池;为了防渗漏,调节池底部铺设了防渗膜;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和减少调节池臭气外溢,调节池面部铺设了浮盖。在现有调节池的运行过程中,渗滤液会夹带固体杂质及泥沙等进入调节池中,长期沉淀累积后会在调节池底形成污泥,长期沉淀在调节池底部的污泥会不断挤占调节池的库容,使调节池的库容逐步减小。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果调节池内的沉淀污泥年内不予清理,沉淀污泥厚度可达1~2米,这会大大降低调节池对渗滤液的调节能力,给后续的渗滤液处理带来压力,特别是雨季时存在渗滤液溢出调节池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因此,调节池内沉淀的污泥至少得每半年清理一次,否则污泥沉积板结会导致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废处理场中渗滤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有沉淀井,所述沉淀井一侧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至从固废处理场填埋库区中延伸出的渗滤液穿坝管,所述进液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沉淀井中的液面;所述沉淀井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安装有通向所述调节池的排污管,该排污管的管口高度低于沉淀井中的液面且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水位控制线;所述沉淀井的底部开挖有条状的污泥槽,且沉淀井的底面设置成向所述污泥槽倾斜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废处理场中渗滤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
有沉淀井,所述沉淀井一侧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至从固废处理
场填埋库区中延伸出的渗滤液穿坝管,所述进液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沉淀井中的液面;所述沉
淀井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安装有通向所述调节池的排污管,该排污管的管
口高度低于沉淀井中的液面且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水位控制线;所述沉淀井的底部开挖有条状
的污泥槽,且沉淀井的底面设置成向所述污泥槽倾斜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一道活动框过
滤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的内壁靠近出液口的位
置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排污管处的活动框过滤网装置安装于该容置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包括相互串联
的沉淀A井和沉淀B井,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沉淀A井上,所述出液口设于沉淀B井上,所
述沉淀A井和沉淀B井通过输送管连通;所述沉淀A井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渗滤液穿坝管的
最低水位线,所述沉淀B井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沉淀A井的液面且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水位控
制线;所述沉淀A井和沉淀B井的底部均开挖有所述的污泥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沉淀A井和沉淀B井的输
送管上设置有活动框过滤网装置,该活动框过滤网装置主要为一小于30目的活动滤网片;所
述排污管上设置的活动框过滤网装置主要为一大于30目的活动滤网片。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槽内设有用于抽
出槽底沉淀污泥至沉淀井外的螺杆泵。
7.根据权利要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青松刘阳易宏祥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威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