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781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还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和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属于显示
,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还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和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容式触控屏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目前较为多见的电容式触控屏有0(^(0116801111:1011) ?011-(3611和1=-(3611三种技术。其中,1=-(3611技术由于其制作工艺上的优势,能够比063技术和011-0611技术更加轻薄、透光性更好。 本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屏中,需要制作发射(?)线路和接收(取)线路共两层电极,导致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 还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和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 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 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 其中,一个所述公共电极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子像素单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 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寻址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图层; 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寻址线通过所述过孔连接。 或者,所述寻址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位于同一图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寻址线通过所述过孔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电极覆盖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上; 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公共电极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所述寻址线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寻址线通过所述过孔连接。 或者,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寻址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寻址线通过所述过孔连接。 或者,所述寻址线覆盖在所述公共电极上。 优选的是,所述寻址线为金属材料或透明导体材料。 本专利技术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显示与触控分时扫描。在显示图像时,公共电极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在触控扫描时,公共电极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以接收触控信号。因为每个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即公共电极阵列中的每个公共电极都是独立连接至驱动电路的,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仅利用公共电极阵列就能够实现触控信号的传感,从而降低了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 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延六-八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延8-8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驱动电路等部分组成。其中,阵列基板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11111',简称I?”和像素电极。如图1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1阵列和若干寻址线2,每个公共电极1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 该触控显示装置采用显示与触控分时扫描:在显示图像时,公共电极1通过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公共电极1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在触控扫描时,公共电极1通过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以接收触控信号。 因为每个公共电极1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即公共电极1阵列中的每个公共电极1都是独立连接至驱动电路3的,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仅利用公共电极1阵列就能够实现触控信号的传感,从而降低了电容式触控屏的厚度。 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自电容触控技术,可以利用同模、同相、同频的信号对每个传感器(公共电极)进行同时扫描、同时接收,减少了触控扫描所需的时间,所以增加了显示时扫描的时间,为更高解析度的显示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实施例中采用自电容触控技术,不会产生误报点,在屏幕沾有水雾或水滴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报点,并提高了报点率、信噪比等触控性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的阵列基板包括包括由若干栅线(图中未示出)和若干数据线102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01(包括栅极1011、源极1012、漏极1013)和像素电极103。 该阵列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104阵列和若干寻址线105,每个公共电极104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105连接至驱动电路。其中,一个公共电极104可以对应一个子像素单元,也可以对应多个子像素单元。 本实施例中,公共电极104设置于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还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和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立夏军谢剑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