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62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而且还具有优于磺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抗水性和粘附性、抗盐雾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等性能,具有更长的润滑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制备工艺简单、环保,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具体地,涉及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磺酸钙被用作润滑油的清净剂和防锈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广泛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添加剂,其技术发展主要是使其高碱化,就是把碳酸钙用具有表面活性的烷基苯磺酸钙或烷基羧酸钙来分散到稀释油里成为一种胶体分散体系。高碱值磺酸钙根据生产方式不同可分为石油磺酸钙和合成磺酸钙。石油磺酸钙是用发烟硫酸或SO3磺化矿物润滑油生产白油时的副产物石油磺酸,经与Ca(OH)2反应、碳酸化等高碱化技术而得;合成磺酸钙是用发烟硫酸或SO3磺化合成的烷基苯,生成的烷基苯磺酸经与Ca(OH)2反应、碳酸化等高碱化技术而得。高碱值环烷酸钙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性,良好的酸中和能力和优异的扩散性,可以被用作润滑油的清净剂,广泛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添加剂,其技术发展主要是使其高碱化,就是把碳酸钙用具有表面活性的环酸钙来分散到稀释油里成为一种胶体分散体系。高碱值环烷酸钙多是从原油蒸馏得到的馏分油中提取的酸性组分,经与Ca(OH)2反应、碳酸化等高碱化技术而得,有关制备的相关专利有CN1465560等。利用高碱值磺酸钙为原料生产润滑脂,因其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抗水性、防腐蚀性和防锈抗磨性,自投入市场以来,引起国内外润滑脂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高碱值磺酸钙基润滑脂具有十分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其生产原料高碱值磺酸钙的高昂价格和本身复杂的制备工艺导致其没有被迅速推广,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碱值磺酸钙生产过程中必经的磺化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找到一种性能和高碱值磺酸钙基润滑脂类似但又可减轻上述问题的润滑脂成为人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和高碱值磺酸钙基润滑脂类似,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环保的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该润滑脂的性能和高碱值磺酸钙基润滑脂类似,且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环保。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优选地,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20-65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1-20重量%的六聚脲化合物;20-70重量%的基础油。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六聚脲化合物和部分基础油混合均匀,在180-230℃恒温炼制,加入余量基础油,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牛顿体磺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和部分基础油混合加热,加入转化剂,升温待物料变稠,进一步升温脱水;(2)在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部分基础油和二异氰酸酯,然后依次加入单胺、二胺和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3)将步骤(2)反应所得混合物升温到180-230℃恒温炼制,加入余量基础油,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由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本专利技术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不仅与磺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一样,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而且还具有优于磺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抗水性和粘附性、抗盐雾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等性能,具有更长的润滑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制备工艺简单、环保,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润滑脂的红外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这种润滑脂采用了石油磺酸钙和/或合成磺酸钙,以及石油环烷酸钙和/或合成环烷酸钙为原料,同时含有异氰酸酯和胺反应产生的六聚脲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润滑脂的制备方法。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优选地,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20-65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1-20重量%的四聚脲化合物;20-70重量%的基础油。所述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在红外谱图873cm-1-886cm-1处出现晶型碳酸钙特征吸收峰,总碱值为250mgKOH/g-450mgKOH/g,优选300mgKOH/g-400mgKOH/g。所述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是由牛顿体磺酸钙和牛顿体环烷酸钙通过转化剂转化得到。而牛顿体磺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中含有无定型碳酸钙,在红外谱图860cm-1-865cm-1处出现无定型碳酸钙特征吸收峰。所述牛顿体磺酸钙是石油磺酸钙和/或合成磺酸钙,其总碱值为250mgKOH/g-450mgKOH/g,优选为300mgKOH/g-400mgKOH/g;所述牛顿体环烷酸钙是石油环烷酸钙和/或合成环烷酸钙,其总碱值为250mgKOH/g-450mgKOH/g,优选为300mgKOH/g-400mgKOH/g。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的碱值为牛顿体磺酸钙的碱值与牛顿体环烷酸钙的碱值的重量加权平均值。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六聚脲化合物优选具有以下结构:其中,R1可以是烷基、环烷基或芳基,烷基或环烷基的碳数可以为8-24,优选为10-18,芳基可以是苯基或取代的苯基,优选苯基或C1-C3烷基或卤素取代的苯基。其中,R2可以是亚烷基或亚芳基,亚烷基的碳数可以为2-12,优选为2-8,亚芳基可以是亚苯基或亚联苯基。其中,R3可以是亚芳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芳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的碳数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3/201310419098.html" title="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重量
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0.5-30
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
脲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
以下组分:20-65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1-20重量%的六聚脲
化合物;20-70重量%的基础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非牛顿体磺酸钙-环
烷酸钙是由牛顿体磺酸钙和牛顿体环烷酸钙转化得到的,所述非牛顿体磺酸
钙-环烷酸钙的总碱值为250-450mgKOH/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六聚脲化合物具有
以下结构:
其中,R1是烷基、环烷基或芳基,R2是亚烷基或亚芳基,R3是亚芳基、
亚烷基或亚环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脂,其中,R1是苯基或取代的苯基,或
碳数为8-24的烷基或环烷基;R2是亚苯基或亚联苯基或碳数为2-12的亚烷
基;R3是碳数为6-30的亚芳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脂,其中,R1是苯基或C1-C3烷基或卤
素取代的苯基,或碳数为10-18的烷基或环烷基,R2是亚苯基或亚联苯基,
或碳数为2-8的亚烷基;R3选自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六聚
脲化合物和部分基础油混合均匀,在180-230℃恒温炼制,加入余量基础油,
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
8.一种磺酸钙-环烷酸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包括:
(1)将牛顿体磺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和部分基础油混合加热,加入
转化剂,升温待物料变稠,进一步升温脱水;
(2)在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部分基础油和二异氰酸酯,然后依次
加入单胺、二胺和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升温到180-230℃恒温炼制,加入余量基础
油,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将牛顿体磺
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部分基础油混合加热到50-80℃,加入所需的转化

\t剂进行反应,所有转化剂加完后,在80-100℃恒温60-90分钟,然后升温至
100-120℃脱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在步骤(1)
的产物中加入部分基础油和二异氰酸酯,加入单胺,搅拌2-8分钟,加入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懿峰孙洪伟段庆华张建荣刘中其姜靓陈政郑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