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574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感测层、绝缘层和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驱动区、悬浮区和驱动引线,感测层包括悬浮连接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驱动区电极间通过公共电极层中的驱动引线连接,悬浮区电极间通过分布在感测层和绝缘层中的悬浮引线电连接,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挖孔的工艺难度,简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容式触摸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分为以G+G(Glass+Glass)、GF(Glass-Film)、GFF(Glass-Film-Film)、OGS(One glass solution)等为代表的外挂式电容屏和以On cell、In cell为代表的嵌入式电容屏。近年来,人们追求越来越轻薄化的用户式体验,促使OGS、On cell、In cell三种技术并争的局面,而由于In cell在制造过程上的独特优势可以做到比OGS和On cell更轻薄、透光性更好和更能满足客户需求,因此In 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势必成为触控显示装置的主流。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In 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100的平面示意图。公共电极层100被划分为多个驱动区101和多个感测区102,各个驱动区101内布设有相应的驱动区电极,各个感测区102内布设有相应的感测区电极。具体地,驱动区101呈矩阵排布,并且相邻两列驱动区101之间设置感测区102。设置在同一行的相邻两个驱动区101(简称为驱动区对)的驱动区电极通过驱动引线103电连接。由于感测区102的存在,因此需要采用桥接的方式布设驱动引线103。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驱动引线103的布设方式。如图2所示,在公共电极层100的下方顺次设置有平坦化层200和栅极绝缘层300,其中平坦化层200内布设有数据线(由于数据线的存在,不能在平坦化层200布设金属连接线302,以避免金属连接线302与数据线的彼此干扰)和多个第一过孔201,栅极绝缘层300内布设有多个第二过孔301和多条金属连接线302。对于每个驱动区对而言,都有两个第一过孔201、两个第二过孔301和一条金属连接线302与其对应,其中一个驱动区101的驱动区电极顺次贯穿位于其正下方的第一过孔201和第二过孔301与金属连接线302的一端电连接,另一个驱动区101的驱动区电极顺次贯穿位于其正下方的第一过孔201和第二过孔301与金属连接线302的另一端电连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填充在第一过孔201和第二过孔301中的驱动区电极以及金属连接线302共同构成了用于连接上述驱动区对的驱动引线103。可以看出,为了布设驱动引线103,需要先后挖通两层结构,而平坦化层200一般较厚(例如2μm,是栅极绝缘层300厚度的20倍),进一步增加了挖孔的工艺难度,因此现有技术中In 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复杂,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制造现有技术中In 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的过程中,为了布设驱动引线,需要先后挖通平坦化层和栅极绝缘层两层结构,而平坦化层一般较厚,进一步增加了挖孔的工艺难度,因此现有技术中In 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复杂,良品率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感测层、绝缘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多个内设有驱动区电极的驱动区;布设在相邻两列驱动区之间的多个内设有悬浮区电极的悬浮区,相邻两个悬浮区间隔设置并构成悬浮区对;以及贯穿相邻两个悬浮区之间的间隙的驱动引线,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驱动区内的驱动区电极通过所述驱动引线电连接;所述感测层包括多条与悬浮区对一一对应的悬浮连接线,且对于每条悬浮连接线,所述悬浮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悬浮区对中的一个悬浮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与所述悬浮区对中的另一个悬浮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优选的是,在显示图像时,所述驱动区电极和所述悬浮区电极均与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在触控扫描时,所述驱动区电极与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悬浮区电极置空。优选的是,所述感测层还包括多个与所述悬浮区一一对应的第一感测区,所述第一感测区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悬浮区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感测区内设置有感测区电极。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感测区内的感测区电极为金属网格、透明氧化铟锡电极和碳纳米管电极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感测层还包括多个与所述驱动区一一对应的第二感测区,所述第二感测区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驱动区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感测区内设置有感测区电极;所述第二感测区内的感测区电极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三过孔和与其相对应的驱动区内的驱动区电极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感测区内的感测区电极通过绝缘层中的至少两个第三过孔和与其相对应的驱动区内的驱动区电极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过孔呈矩形阵列排布。优选的是,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第三过孔的中心距为3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第三过孔的中心距为3像素。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感测区内的感测区电极为金属网格、透明氧化铟锡电极和碳纳米管电极中的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分别将驱动区电极和感测区电极布设在公共电极层和感测层中,而公共电极层和感测层之间仅隔绝缘层。驱动区电极之间可通过公共电极层中的驱动引线电连接,而悬浮区电极之间可通过分布在感测层和绝缘层中的悬浮引线电连接。在形成每条悬浮引线的过程中,仅需要在绝缘层这一层中打孔,并且绝缘层的厚度远小于平坦化层的厚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挖孔的工艺难度,同时克服了因多层开孔导致的良品率下降的缺陷,简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良品率。其次,采用传统的TFT工艺即可完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无需改造现有的机台配置。另外,采用In cell技术,将触控与显示集成于显示面板,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In c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410856122.html" title="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原文来自X技术">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感测层、绝缘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多个内设有驱动区电极的驱动区;布设在相邻两列驱动区之间的多个内设有悬浮区电极的悬浮区,相邻两个悬浮区间隔设置并构成悬浮区对;以及贯穿相邻两个悬浮区之间的间隙的驱动引线,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驱动区内的驱动区电极通过所述驱动引线电连接;所述感测层包括多条与悬浮区对一一对应的悬浮连接线,且对于每条悬浮连接线,所述悬浮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悬浮区对中的一个悬浮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与所述悬浮区对中的另一个悬浮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感测层、绝
缘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
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多个内设有驱动区电极的驱动区;
布设在相邻两列驱动区之间的多个内设有悬浮区电极的悬浮区,相邻两个悬
浮区间隔设置并构成悬浮区对;以及
贯穿相邻两个悬浮区之间的间隙的驱动引线,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驱动区
内的驱动区电极通过所述驱动引线电连接;
所述感测层包括多条与悬浮区对一一对应的悬浮连接线,且对于每条悬浮连
接线,所述悬浮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悬浮区对中的一个悬浮
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与所述悬浮区对中的
另一个悬浮区内的悬浮区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图像时,所述驱动区电极和所述悬浮区电极均与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
压输出端电连接;
在触控扫描时,所述驱动区电极与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
述悬浮区电极置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层还包括
多个与所述悬浮区一一对应的第一感测区,所述第一感测区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
悬浮区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感测区内设置有感测区电极。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剑星黄耀立黄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