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551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绝缘基底;栅极线和数据线,设置在绝缘基底上;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上;第一共电极,设置在第一钝化层上并且与数据线叠置;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共电极上;第二共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第二钝化层,设置在第二共电极上;以及像素电极,设置在第二钝化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器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9月2号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10498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IXD),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在相邻像素之间的混合颜色并且增强透射率的IXD。
技术介绍
作为当前使用的平板显示器的最普通的类型之一的液晶显示器(LCD)是通过向电极施加电压来使液晶层的液晶分子重新排列以控制透射光的量的显示装置。 例如,LCD具有容易地形成薄膜形状的优点,但是具有与前可视性相比侧可视性劣化的缺点,为了解决该缺点,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液晶取向和驱动方法。作为用来实现宽视角的方法,像素电极和共电极形成在一个基底上的LCD已受到关注。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电极的两个场产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和多个切口(cutout)限定在共电极中,多个分支电极由多个切口限定。
技术实现思路
在像素电极和共电极设置在一个基底上的液晶显示器(IXD)中,由于液晶分子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所以在显示不同颜色的像素之间的侧部处可能产生混合颜色。 当施加到设置在相邻像素中的像素电极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彼此不同时,在数据线和围绕数据线的共电极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边缘场,因此,在像素区域的边缘处的透射率降低。 本专利技术已经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在显示不同颜色的像素之间的混合颜色并且提高透射率的优点的液晶显示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绝缘基底;栅极线和数据线,设置在绝缘基底上;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上;第一共电极,设置在第一钝化层上并且与数据线叠置;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共电极上;第二共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第二钝化层,设置在第二共电极上;以及像素电极,设置在第二钝化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共电极可以与栅极线叠置,并且第一共电极可以包括与栅极线叠置的第一部分和与数据线叠置的第二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LCD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绝缘层下方的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其中,第一共电极的第一部分可以与光阻挡构件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LCD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绝缘层下方的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第一共电极可以设置在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构件上或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构件下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共电极可以设置在光阻挡构件下方,并且在第一共电极和光阻挡构件的叠置部分处,第一共电极的边缘和光阻挡构件的边缘可以彼此重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共电极可以设置在绝缘基底的整个表面上,并且第二共电极可以设置在与像素电极叠置的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共电极的第一边缘与像素电极的边缘中的与第一共电极最邻近的第二边缘可以彼此分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大约2.45微米(μ m)至大约3.45 μ 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像素电极的边缘中的与数据线相邻的边缘与第二共电极的边缘中的与数据线相邻的边缘相比可以进一步朝向数据线突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共电极可以具有板状平面形状,像素电极可以包括多个分支电极,并且所述多个分支电极可以与第二共电极叠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防止显示不同颜色的像素之间的混合颜色并且提高透射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LC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I1-1I线截取的图1的LCD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沿着II1-1II线截取的图1的IXD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来描述LCD的结构和模拟结果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来描述LCD的结构和模拟结果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CD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VI1-VII线截取的图6的IXD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VII1-VIII线截取的图6的IXD的剖视图。 图9至图1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CD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CD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8是用来描述图17的IXD的第一共电极的形状的平面图。 图19是沿着XIX-XIX线截取的图17的LCD的剖视图。 图20是沿着XX-XX线截取的图17的IXD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CD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2是沿着XXI1-XXII线截取的图21的IXD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沿着XXII1-XXIII线截取的图21的IX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所有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来修改。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种)”和“所述(该)”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其包括“至少一个(种)”。“或”意味着“和/或”。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的项目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此外,在这里可使用相对术语,诸如“下”或“底”以及“上”或“顶”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一个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侧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根据图的具体方位而包括“上”和“下”两种方位。类似地,如果在一个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或“在……之下”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绝缘基底;栅极线和数据线,设置在绝缘基底上;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上;第一共电极,设置在第一钝化层上并且与数据线叠置;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共电极上;第二共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第二钝化层,设置在第二共电极上;以及像素电极,设置在第二钝化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2 KR 10-2013-0104982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绝缘基底; 栅极线和数据线,设置在绝缘基底上; 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上; 第一共电极,设置在第一钝化层上并且与数据线叠置; 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共电极上; 第二共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 第二钝化层,设置在第二共电极上;以及 像素电极,设置在第二钝化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共电极与栅极线叠置, 第一共电极包括与栅极线叠置的第一部分和与数据线叠置的第二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设置在绝缘层下方, 其中,第一共电极设置在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构件上或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构件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共电极的第一边缘与像素电极的边缘中的与第一共电极最邻近的第二边缘彼此分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45微米至3.45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像素电极的边缘中的与数据线相邻的边缘与第二共电极的边缘中的与数据线相邻的边缘相比进一步朝向数据线突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共电极具有板状平面形状,像素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并且所述多个分支电极与第二共电极叠置。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光阻挡构件和滤色器,设置在绝缘层下方, 其中,第一共电极的第一部分与光阻挡构件叠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共电极设置在光阻挡构件下方, 在第一共电极和光阻挡构件的叠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秀姜玲求金贤昱宋溱镐张殷齐洪性珍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