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亘孚专利>正文

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07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伸展之滑道,供用以固定于车体上;一滑动元件,其一端与上述固定座之滑道成可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地连结,另端向一侧凸伸呈悬空状分布;一坚固挡护部,概呈可提供驾驶者或乘坐者至少于额头部位能获得舒适贴靠之形状分布,与上述该滑动元件之悬空端成可调整并可固定于一高度连结。(*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特别系有关于一种针对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安全而设计之汽车安全装置。按,目前一种汽车安全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系于克莱斯勒车上可见之安全气囊1,主要系于该车体3内之方向盘2中央位置设有气囊容置室,并于该容置室内设置气囊1,该气囊1则受一感应器(图中未示)感应可于二十分之一秒内将该气囊1充入预定量之空气,而该感应器(图中表示)系设于该车体3前缘之保险杆上,当该车体3前缘之保险杆于速20km/hr受撞击时,该保险杆上之感应器(图中未示)便受感应而作动方向盘2内之爆炸充气装置4上之气囊1充气,藉该气囊1填充驾驶者与方向盘2间之空间,使于该车体3当前方受撞击后该驾驶者因贯性而向前俯冲时,得以藉该气囊1之缓冲而受到妥善之安全保护,当配合一般汽车安全带使用时,该气囊1主要系用以防止驾驶者头部直接撞击方向盘2保护驾驶者头部安全。然,上述技艺之汽车安全气囊1,其主要系为因应车体3正前方受撞击时,驾驶者因贯性而向前俯冲时,可防止驾驶者头部直接撞击方向盘2,达到保护驾驶者头部之安全;惟,当车体3系侧面受撞击或前方受撞击后该车体3系向一侧方旋转抛甩时,该车体3之驾驶者往往系向侧方贯性冲移,使得驾驶者头部直接撞击于车窗玻璃或车窗杆上,造成重大伤害,此种情形于每年车祸肇事事件中,造成车祸伤重致死之比率甚高。另,由于该安全气囊1之设置装配,大部分线路及构件系隐藏于车体3内,故其除了装置较为繁复外,并且另外至少具有二重大缺失,第一、该气囊1安全装置是否维持良好之机动性,亦即其是否有可能已经故障了,甚难查觉,本案创作人曾为了检试而对该气囊1安全装置作较轻微之撞击测试,结果该气囊之充气动作令人满意,惟,却发觉欲将该气囊1安全装置安装复原为机动状态,却无法办到,乃因该安全装置其中该爆炸充气装置4仅能使用一次,并且该安全装置之安装乃需具备专业技能者方能实施,故其使用极为不便,且请专业代为安装其费用甚为昂贵,第二、由于构造较为复杂,并且无论气囊1、爆炸充气装置4或感应器(图中未示)其材料均较为昂贵,故其制造成本偏高,其销售价位随其成本而提高,消费者在享有安全保护之余并不能同时享受实惠。即,本技术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其可于车体无论受来自正面或侧面之撞击力时,均能使驾驶者或乘坐者之头部受到妥善之安全保护。本技术之次一目的系提供一种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其可令汽车之安全装置安装及检试均较为容易,使用较为方便,并且制造成本较低廉,消费较实惠。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佐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图式部分图1系习用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系习用之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外观图。图4系本技术之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之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3及图4、图5所示,本技术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包括二个固定座10,其每一固定座10上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伸展笔直杆状之滑道11,供用以取适当宽度分别固定于车体20上。二滑动元件30,其每一滑动元件30之一端具有一滑块31,于该滑块31上具有沿车体20前后方向伸展之贯穿孔32,该滑块31恰以该贯穿孔32余隙套设于上述该滑道11上,而使该滑块31与上述固定座10之滑道11成可沿车体20前后方向滑动地连结,而该每一滑动元件30之另端则系向下并向前一斜度且相互行地凸伸呈悬空状分布,而于该滑动元件30悬空端之外侧周面具有若干刻度凹孔33,于该滑道11上另套设有螺旋弹簧40,并使该螺旋弹簧40恰好顶持于该滑道11与该固定座10本体构成之挡止部12与滑块31间,而使该滑块31可得一弹性缓冲空间。一挡护部50,概呈可提供驾驶者或乘坐者至少于额头部位能获得舒适贴靠并且头部可自由转动之四分之一帽体形状分布,其左右两侧形成有拱起部51,于该拱起部51并设有可与上述该滑动元件30之悬空端套合之贯穿孔52,该拱起部51并具有与该贯穿孔52垂直之螺孔53,该挡护部50以该拱起部51之上贯穿孔52分别与上述滑动元件30之悬空端余隙套合,并以定位螺栓60分别螺锁于该挡护部50之拱起部51上之螺孔53内,藉该定位螺栓60锁紧后恰好顶于该滑动元件30悬空端上之一刻度凹孔33内,而使该挡护部50与该滑动元件30之悬空端成可调整并可固定于一高度之方式连结,藉由高度之调整可令该挡护部50容易地对应于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部位;而该挡护部50对应驾驶者或乘坐者额头部位之内面系分布有柔软度极佳之泡棉材质54,可达贴靠舒适及缓冲之功效。上述构造其中该滑动元件30之中段系以一枢接钮34及一固定钮35将原来系成二段状分布之滑动元件30整个连结为一体,而将其中该固定钮35退出,即可将该滑动元件30之悬空端摆移一角度,而可达到更容易将上述该挡护部50调整于确定对应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部位。藉上述构造,本技术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挡护部50上之定位螺栓60松开,再将该挡护部50沿滑动元件30之悬空端滑动调整于对应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部位之适当位置即可,调整非常方便,当车体20无论受来自正面或侧面之撞击力时,由于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部位及额头向后延伸之头部两侧部位系妥善舒适地贴靠于该挡护部50之内侧面,藉该挡护部50内面之泡棉材质54,以及设于滑块31与固定座10挡止部12间之螺旋弹簧40,可提供一有效的缓冲保护力量,因此该驾驶者或乘坐者因车体20正面受撞击而向前俯冲时,其头部可获得妥善保护;另外,当车体20系侧面受撞击时,由于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向后延伸之头部两侧面部位亦系妥善舒适地贴靠于该挡护部50内面对应该头侧面之位置处,故驾驶者或乘坐者之头部当车体20系侧面受撞击时其受该挡护部50内面及滑动元件30悬空端之柔韧弹性亦可获得一缓冲力量保护,故其可确保驾驶者或乘坐者之头部于车体20无论正面或侧面受撞击时均能妥善受到保护,配合一般汽车安全带使用效果更为良好。藉上述构造,本技术另具有一显著功效,兹叙述如下由于本技术之汽车安全装置,乃系利用简单之机构原理设计而成,且该汽车安全装置系并非隐藏式地开放设于车体20上,故使用者对该装置实施维修、检试均非常方便,通常仅须随手拉扯测试,即能检试该安全装置是否系维持于良好之机动保护状态,使用上甚为方便;并且由于该安全装置系非隐藏式地开放设置于车体20上,并且系利用简之机构原理将数个简单构件螺锁、套合构成,因此其制造较为容易,制造成本较为低廉,消费者可获得安全保护之余,同时可享受实惠之产品。综上所述,本技术之构造,其具有可提供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更周严妥善之保护,并且可降低汽车安全装置之成本使消费者直接受益,以及使用较方便之实用性功效,增进产业利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伸展之滑道,供用以固定于车体上;一滑动元件,其一端与上述固定座之滑道成可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地连结,另端向一侧凸伸呈悬空状分布;一挡护部,概呈可提供驾驶者或乘坐者至少于额头部位能获得舒适贴靠之形状分布,与上述该滑动元件之悬空端成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驾驶者或乘坐者头部之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伸展之滑道,供用以固定于车体上;一滑动元件,其一端与上述固定座之滑道成可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地连结,另端向一侧凸伸呈悬空状分布;一挡护部,概呈可提供驾驶者或乘坐者至少于额头部位能获得舒适贴靠之形状分布,与上述该滑动元件之悬空端成可调整并可固定于一高度连结,藉由高度之调整可令该挡护部容易地对应于驾驶者或乘坐者之额头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亘孚
申请(专利权)人:黄亘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