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202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GR装置,其能够抑制在节气门打开时产生的进气噪音。在节气门(28)的下游侧设有向进气通路(38)内导入EGR气体的EGR导入管(56)。EGR导入管(56)具有:从进气通路(38)的内壁面(32a)侧向进气通路(38)内立起的立起部;和在向进气流方向的下游弯曲后开口的弯曲部(70b),在EGR导入管(56)的弯曲部(70b)的外壁侧设有对进入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5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GR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EGR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抑制节气门打开时的进气噪音而在进气管的进气通路内固定分隔板的进气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利用在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中配置的节气门的阀杆的旋转,板状的阀芯的一端侧向进气通路的上游侧移动,同时另一端侧向进气通路的下游侧移动。由此,通过在阀芯的一端侧和进气通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后的、流速高的空气流与阀芯的下游的空气流混合而产生涡流,从而产生进气噪音。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7730号公报然而,在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进气装置应用于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装置(废气再循环装置)、并将EGR导入部配置在进气管中的情况下,由于向进气通路内突出的EGR导入部而使得配置分隔板变得困难。并且,当在进气管中配置EGR导入部时,可以想到无法确保分隔板的沿着空气流方向的充分的长度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节气门打开时产生的进气噪音的EGR装置。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其形成进气通路;和EGR导入管,其与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连接,用于将EGR气体导入所述进气通路内,所述EGR导入管具有:立起部,其从所述进气通路的内壁侧向所述进气通路内立起;和弯曲部,其在向进气流方向的下游弯曲后开口,在所述EGR导入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设有对进入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整流进行整流(分隔),阻止了流速不同的进气的混合,能够将在其边界部分产生涡流的情况限制在最小限度从而抑制进气噪音的产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件在所述弯曲部的外壁上由位于接近节气门的一侧的突起部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突起部位于接近节气门的一侧,能够对流速不同的进气顺畅且高效地进行整流。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整流部件和所述节气门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整流部件配置于在进气流方向上与所述分隔板重叠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整流部件配置于在进气流方向上与分隔板重叠的位置,来对由分隔板分隔开的进气进一步进行整流,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进气噪音的产生。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通路的径向上,从所述进入空气的主流侧的内壁面至所述整流部件的棱线部的径向尺寸被设定为比从所述进入空气的主流侧的内壁面至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的径向尺寸大,或者,从所述进入空气的主流侧的内壁面至所述整流部件的棱线部的径向尺寸被设定为与从所述进入空气的主流侧的内壁面至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的径向尺寸大致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别如上所述地设定从进入空气的主流侧的内壁面至整流部件的棱线部及分隔板的上表面的径向尺寸,能够高效地结合分隔板对进气的分隔作用和整流部件对进气的整流作用。通过分隔作用和整流作用的结合,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进气噪音的产生。在本专利技术中,可获得能够抑制在节气门打开时产生的进气噪音的EGR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EGR装置的发动机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EGR单元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节气门的安装面即节气门紧固凸缘侧观察到的EGR气体导入管的主视图。图4的(a)是设于EGR气体导入管的整流部件的主视图,(b)是沿着(a)的IV-IV线的放大纵剖视图,(c)是整流部件的俯视图,(d)是整流部件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在EGR气体导入管中设置了整流部件的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通过下部侧间隙及上部侧间隙的进气在进气通路内流通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在未设有整流部件的比较例中分别通过下部侧间隙及上部侧间隙的进气在进气通路内流通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及比较例的节气门开度和进气流的声压级的关系的特性图。图8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从节气门的安装面即节气门紧固凸缘侧观察到的EGR气体导入管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在设有整流部件及分隔板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别通过下部侧间隙及上部侧间隙的进气在进气通路内流通的状态的说明图。标号说明24:进气歧管(进气通路形成部件);28:节气门;38:进气通路;56:EGR气体导入管(EGR导入管);58:整流部件(突起部);66:开口;70a:立起部;70b:弯曲部;76:棱线部;90:分隔板;92:第1分隔板;94:第2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EGR装置的发动机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EGR单元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节气门的安装面即节气门紧固凸缘侧观察到的EGR气体导入管的主视图。另外,各图中箭头所示的“前后”及“上下”表示车体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如图1所示,发动机10由搭载在未图示的机动车的发动机室内的直列4缸发动机构成。该发动机10构成为具备:紧固于未图示的气缸体的上表面的气缸盖12、和覆盖气缸盖12的上表面的气缸盖罩14等。在气缸盖12的前表面部分别设有:具有4个进气口16的进气凸缘18、和具有EGR气体供给孔20的EGR气体供给凸缘22。另外,进气口16与未图示的燃烧室连通,EGR气体供给孔20经由未图示的EGR气体导入路和EGR阀而与未图示的排气歧管连通。在气缸盖12的进气侧,附设有对发动机10的未图示的燃烧室导入进气的进气机构。该进气机构具有进气歧管(进气通路形成部件)24以及介于进气歧管24和进气口16之间的进气板26。进气歧管24具备:进气导入管(进气管)32,其具有紧固节气门28(参照图5)的节气门紧固凸缘30;调压室34,其与进气导入管32的上部连接;4个分支管36,其连接调压室34和进气板26。在节气门28及进气导入管32的内部形成有供进气流通的单个进气通路38。如图5所示,节气门28具备:节气门体40,截面大致为圆形状的进气通路38贯通该节气门体40;阀杆42,其被设置成与进气通路38交叉;以及圆板状的阀芯44,其固定于阀杆42。阀杆42被设置为能够利用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的旋转驱动力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如图2所示,进气导入管32具有用于紧固后述EGR单元46的EGR气体导入凸缘48。EGR气体导入凸缘48设于节气门紧固凸缘30的附近部位(参照图1)。在EGR气体导入凸缘48设有:嵌入孔50,其供EGR单元46嵌入;一对螺栓52(但是,仅图示了一个螺栓52并省略了另一个螺栓52的图示);以及未图示的密封部件,其围绕嵌入孔50的周围,并对EGR气体导入凸缘48与EGR单元46的嵌入部位进行密封。EGR装置包括EGR单元46和未图示的EGR阀。如图5所示,EGR单元46具有:EGR气体导入管56,其从进气导入管32的内壁面32a突出,并面向进气通路38内;和整流部件58,其位于节气门28的下游侧,并对在进气通路38内流通的进入空气(进气)进行整流。如图1或图2所示,EGR单元46具有:发动机侧凸缘62,其借助一对螺栓60(但是,仅图示一个螺栓60并省略了另一个螺栓60的图示)紧固于EGR气体供给凸缘22;和歧管侧凸缘63,其借助一对螺栓52紧固于EGR气体导入凸缘48。在发动机侧凸缘62形成有与EGR气体供给孔20连通的开口64(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EGR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EG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GR装置具备: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其形成进气通路;和EGR导入管,其与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连接,用于将EGR气体导入所述进气通路内,所述EGR导入管具有:立起部,其从所述进气通路的内壁侧向所述进气通路内立起;和弯曲部,其在向进气流方向的下游弯曲后开口,在所述EGR导入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设有对进入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3 JP 2013-1818551.一种EG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GR装置具备: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其形成进气通路;和EGR导入管,其与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连接,用于将EGR气体导入所述进气通路内,所述EGR导入管具有:立起部,其从所述进气通路的内壁侧向所述进气通路内立起;和弯曲部,其在向进气流方向的下游弯曲后开口,在所述EGR导入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设有对进入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所述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达也酒井阳高桥健二细谷悟足立尚昭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京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